免疫1概论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50502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1概论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免疫1概论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免疫1概论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免疫1概论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免疫1概论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1概论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1概论幻灯片(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Nov.7, 2012,进 度,理论课: 43 学时 实验课: 11 学时 教 师: 牛文彦 郁春艳 张永慈 陈小军,绪论 4 抗原 4 免疫球蛋白、补体 4 补体、CK、CD、CAM 4 MHC 2 免疫细胞 2 免疫细胞 2 免疫细胞 2 免疫应答 1 免疫应答 4 免疫应答、超敏反应 4 超敏反应 4 免疫学检测 4 免疫治疗 4,目的要求 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熟悉 克隆选择学说的要点 了解 免疫学发展史,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 immune / immunity: immunis(拉丁):except

2、 from charges / duties 免患瘟疫,免患疫病 “疫”:流行性传染病 “瘟疫”:烈性/急性的流行性传染病,传统的“免疫”概念: 对传染病的再感染或再发病有抵抗力。 后来发现,凡异物进入机体均可引起消除 和排斥反应,在对异物排斥反应中,并不 总是对机体有利。,现代“免疫”的概念: 机体识别自身成分和异己物质,排除异物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对机体的影响有双重性,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自身成分与异己物质,排除异物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特点,(一)固有性(innate immune respons

3、e)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2.特点: (1)先天性(固有性) (2)非特异性 (3)无免疫记忆 (4)作用快,1.组成: (1)皮肤、粘膜的物理屏障 (2)吞噬细胞、NK的吞噬杀伤作用 (3)血液、体液中的抗菌分子,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二)适应性(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特异性免疫应答,1.组成: T、B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PC),抗原,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抗体,致敏淋巴细胞,2.特点: (1)后天性(获得性) (2)高度特异性 (3)免疫记忆 (4)作用慢而强,分为3个阶段: 识别阶段、活化增殖阶段、效应阶段,三.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

4、应用,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一.经验免疫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中国医学家用人痘苗预防天花 18世纪末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天花病人局部痂皮磨成粉,鼻吸入,预防儿童天花,中国古代“种人痘”,(1617世纪),Edward Jenner (1749-1823),Jenner种牛痘图,最后一例天花患者阿里毛马林,2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 多种病原菌被发现; * “病原菌致病”概念的提出; * 疫苗的发明; * 细胞吞噬作用的发现(细胞免疫); * 免疫血清具有抵御病原菌的作用(体液免疫); * 免疫化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5、; * 初步认识多种免疫学现象的本质。,Louis Pasteur,1879,炭疽病疫苗狂犬病疫苗,vaccine,Eli Metchnikoff (1845-1916),Emil von Behring (1845-1917),Robert Koch (1843-1910),Paul Ehrilich (1854-1915),提出体液免疫理论和抗体生成的侧链学说,发现细胞吞噬作用,提出细胞免疫理论,发现结核杆菌;提出病原菌致病的概念,发现抗毒素并治愈一名白喉患者,3现代免疫学时期(自20世纪中叶至今) * Burnet(1957年)克隆选择学说; * 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免疫系统结构与

6、功能。,MacFarlane Burnet(1899-1985),Top Virologist Top Epidemiologist Top Immunologist Nobel prize winner,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所谓细胞克隆即细胞系, 一个克隆内的各个细胞的基因 和表型均一致,克隆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 (1)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即克隆选择,(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

7、原, 如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禁忌克隆,因此机体出生后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成自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克隆可以复活或突变,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自身免疫发生。,20世纪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的免疫学家 年代 学者姓名 国家 获奖成就 1901 Behring 德国 发现抗毒素,开创免疫血清疗法 1905 Koch 德国 发现结核杆菌,发明诊断结核病的结核菌素 1908 Ehrlich 德国 提出抗体生成侧链学说和体液免疫学说 Metchnikoff 俄国 发现细胞吞噬作用,提出细胞免疫学说 1912 Carrel 法国 器官移植 1913 Richet 法

8、国 发现过敏现象 1919 Bordet 比利时 发现补体, 建立补体结合试验 1930 Landsteiner 奥地利 发现人红细胞血型 1951 Theler 南非 发明黄热病疫苗 1957 Bovet 意大利 抗组胺药治疗超敏反应 1960 Burnet 澳大利亚 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Medawar 英国 发现获得性移植免疫耐受性 1972 Edelman 美国 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 Porter 英国 阐明抗体的化学结构 1977 Yalow 美国 创立放射免疫测定法 1980 Dausset 法国 发现人白细胞抗原 Snell 美国 发现小鼠H-2系统 Benacerraf 美

9、国 发现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Jerne 丹麦 提出天然抗体选择学说和免疫网络学说 Kohler 德国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Milstein 阿根廷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Ig基因表达的遗传控制 Tonegawa 日本 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基础 Murray 美国 第一例肾移植成功 Thomas 美国 第一例骨髓移植成功 1996 Doherty 澳大利亚 提出MHC限制性,即T细胞的双识别模式 Zinkernagel 瑞士 提出MHC限制性,即T细胞的双识别模式,第三节 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1免疫学理论对临床医学的指导作用: 器官移植、肿瘤、自身免疫病、传染病等等 2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实

10、践中的应用 (1)免疫学预防 * Jerner发明牛痘苗 研制成功防治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疫苗 20世纪80年代人类宣布消灭天花 不久将消灭脊髓灰质炎及麻疹 有待战胜的AIDS、疯牛病、SARS等 (2)免疫学诊断 *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 免疫学技术成为主要的临床检验技术 (3)免疫学治疗,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系统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中枢: 骨髓 胸腺 外周: 脾 淋巴结 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免疫器官和组织,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一. 骨髓(bone marrow) 1.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淋巴细胞

11、分化成熟的场所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二.胸腺(thymus),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皮质:8590未成熟T(胸腺细胞) 髓质:已成熟T细胞等,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1.T、B细胞定居的部位 2.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3.过滤作用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皮质: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 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 髓质,二.脾脏(spleen),1. T、B细胞定居的部位 2. 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3.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4. 过滤作用,动脉周围淋巴鞘:T细胞区 白髓 淋巴滤泡:B细胞区 边缘区:T、B、M 红髓,三

1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粘膜上皮细胞下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 如扁桃体、阑尾、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等,1.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2.产生分泌型IgA,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 * 增加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 * 充实淋巴组织,The perfect world,The real world,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