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849889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第四章节_委托代理与激励幻灯片(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委托代理与激励,委托代理,假设,结构,均衡合同,信任,激励机制 目标 框架 典型 应用,投标法 第一投标法 第二投标法,最优税 维克里最优税制 莫里斯最优税制,源于本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委托代理理论,现在逐步成为信息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并不断受到经济学界和社会的重视。 一般认为,任何有组织的或需要进行组织的行动,都需要某种契约来协调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当这些社会契约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并发挥效用时,就成为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然而,这些社会契约如何达成,效率如何,以及市场参与者如何改进和限制这些契约的作用等等,就成为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探讨的问题。,第一节

2、 委托代理理论,一、委托代理基础理论的发展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关系。,委托代理关系?,广义地说,信息不对称的契约双方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无论这种契约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显性契约/隐性契约,通俗地讲,如果你需要别人帮你做事情,却对他不够了解,需要与他签合同或作保证,此时便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普拉特和泽克豪瑟认为,只要一个人的利益依赖于另一个人的行动,就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基础理论的发展脉络:,代理问题的提出,委托代理理论的模型 方法迅速发展,1932,贝利与米因斯,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 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一般分布方法,信息非对称假设的基本环境:,委托人,代理人

3、,讨论:课堂上,你是代理人还是委托人呢?,评估者,被评估者,二. 委托代理简单模型 (一)关系假设 1. 一般而言,只要在建立或签定合同前后,市场参与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掌握信息多(拥有私人信息)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 掌握信息少(没有私人信息)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 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是处于信息优势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之间展开对策的结果。,2. 构成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条件: 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确立彼此的关系和利益; 第二: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

4、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首先,委托人不能直接观察代理人的具体操作行为;其次,代理人不能完全控制选择行为后的最终结果; 第三:代理人的非对称信息会对委托人带来不利影响。,3. 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模式: 一、单个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医生与病人; 二、单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中央政府与大量的国营企业; 三、多个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大量的手机用户与中国移动公司; 四、多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保险市场上多家保险公司争夺投保人的竞争; 五、互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单个或多个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彼此均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瞎子背瘸子、经理与员工

5、、生产厂商和经销商等,彼此均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二)、委托代理的信息结构 委托人代理人对策的信息结构为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环境。 考虑三类简单的对策: (1)两个局中人下象棋完全信息结构 (2)每个局中人得5张纸牌,其中3张为明牌,2张为暗牌(牌面朝下)。在没有看各自的暗牌前,局中人下赌注,然后将暗牌翻转,握有最大牌者胜信息不完全、对称结构 (3)与第二类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局中人能够看他们各自的暗牌,然后再下赌注,当各自的暗牌翻转后,握有最大牌者胜信息不完全、非对称结构,私人信息?,私人信息是使第三类对策与其他两类对策有所区别的原因,这类私人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并且导致人们为了追求各种利

6、益而采取隐瞒、欺诈等手段。 在某个战略组合环境中,如果任何一个局中人在其他局中人不改变战略的情况下,不能通过单独改变自身战略而提高其效用,那么,这个战略组合就称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构成委托代理对策中最基本的均衡形式。,(三)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 假定市场上某个资本家希望聘请一个企业管理者为其管理企业,对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等市场信息的掌握要比详尽和全面,与之间构成委托代理关系,为委托人,为代理人。 在建立和维持委托代理关系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 一、选择代理人存在困难; 二、难以轻松地设计出在各种复杂条件下都能够对产生最大化刺激的合同,因为不可能在合同中确切地规定的具体行为和努力程度,

7、即使能够做出规定,也难以对进行有效的观察; 三、企业利润的获得与多种因素相关; 四、在建立和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过程中,设计一份对和都有利的合同,存在困难。,信息经济学将达成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概括为两个: 参与约束 激励相容 * 参与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履行均衡合同后所获得的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或者说,代理人接受委托人合同的预期收益不能低于他在同等成本约束条件下从其他委托人处获得的收益水平。 * 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说明,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代理人获得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保证使委托人的预期收益最大化。,参与约束: 小汤姆的故事 企业的薪酬设计,激励相容: 生

8、活中的委托代理:分月饼,激励不相容:瞎子背瘸子 目的地 A B,三、委托代理的信任 经济人之间的不信任会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委托代理的信任,构成市场经济的灵魂。没有对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信任就难以有发达的市场经济。缺乏这种信任是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 肯尼斯 阿罗认为: 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制的特征之一,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十分信任,以至于即使进行欺骗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代理人也不会欺骗委托人。,在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信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委托代理合同的承诺,或对市场规则的承认和遵守 (2)敬业精神 例如: 遵守交通规则 两个留学生勤工俭学,信任程度高 交易成本低 经济效率高 信任程度

9、低 交易成本高 经济效率低,缺乏委托-代理信任导致社会的高交易成本: 教师上课 工人生产 警察巡逻 医生治病,市场参加者遵守各种经济规则的水平,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然而,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不可能在其他参与者不遵守的情况下要求某些个别参与者严格遵守,即使个别参与者能够在一时严格遵守规则,他们也没有动机长期地严格遵守规则。 对我国而言,提高委托代理的信任要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甚至要比单纯从制度上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要复杂得多,也要漫长得多。,第二节 激励机制设计 对于委托人来说,只有使代理人行动效用最大化,才能获得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收益,然而,要使代理人采取效用最大化行为,

10、必须对代理人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刺激。这样,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就转化为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高薪让人努力工作,办公室聘用漂亮的女职员,美丽洁净的新加坡(对违背规则的惩罚就是对遵守规则的奖励),分粥机制设计: 前提条件分得平均,你可不能多拿,(1)领导分粥,(2)轮流分粥,(3)德高望重者分粥,(4)现代分粥制度,(5)有效激励制度,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去争取这些。 弗朗西斯(C. Francis),激励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1)信息蒙蔽人们为使驴“自觉

11、地”、或“有干劲”地不停地拉磨,蒙上驴的眼睛。 2)信息诱惑在驴的头部前面用竹竿挂一个胡萝卜。 一般来说,这两种方式都属于激励,但后一种激励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学的激励范畴。,一、激励机制的目标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代理人可以利用两种方式获得对委托人的对策优势地位。 一是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信息(如是否有真才实学、产品质量是否过关等)而获得信息优势,使委托人处于不利的战略选择地位。 美容师、滥竽充数、虚假产品,二是代理人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行动(如是否在工作上真正努力、是否改变原有的行动规则等)而获得信息优势地位。这种信息优势地位的获得通常是代理人在签定

12、委托代理合同后采取的有利于自身收益(但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私人行动。 美容师、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委托人设计激励机制的目标: 首先,针对代理人的隐蔽信息而面临的不利选择地位,激励的目标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显示他们的私人信息或真实偏好,即 如何让人说真话 其次,针对代理人的隐蔽行动而可能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激励的目标就是如何使代理人“自觉地”尽最大努力工作,诱使代理人不采取道德风险行动,即 如何让人不偷懒,信息经济学“让人说真话”和“让人不偷懒”的假设前提: 如果“说假话”的成本大于“说真话”的成本,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说真话; 如果“偷懒”的成本大于“不偷懒”的成本,作为一种集体理性选择的结果,

13、就是“不偷懒”。,讨论:如果“说真话”与“说假话”的成本相等,多数人会选择说什么?,案例讨论:激励机制的设计目标 (1)如何让人说真话 案例:美国思科(CISCO)公司全球财务管理 案例:大学生公共选修课 案例:收据报销(甘肃),(2)如何让人不偷懒 案例:办公室人员全勤奖设计(时间上不偷懒) 案例:办公室人员服务奖设计(行动上不偷懒),公共选修课的机制设计: 目标: 选课的收益 不选的收益 逃课的收益 从而将混学分的学生鉴别出来,(1)任何制度都会有制度成本与制度漏洞 (2)制度会有外部性,方式: 随机做N次作业,以人数最少的一次作为考试,问题: 这种制度设计存在什么问题?,二、激励机制的框

14、架 “激励”就是委托人拥有一个价值标准,或一项社会福利目标,这些标准或目标 可以是最小个人成本或社会成本约束下的最大预期效用, 也可以是某种意义上的最优资源配置, 或个人的理性配置集合。 委托人如何使代理人在进行选择时,从其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地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人标准或目标相一致的行动。 通俗地说,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我怎样使某人愿意为我做某事”。,企业激励机制的框架与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 生产/ 业务 绩效评估制度 管理 提升企业管理 奖 惩 制 度 辅助 内部公平竞争 激 励 行 动 建立企业文化 打破大锅饭 目标:(1)如何让人说真话 (2)如何让人不偷懒,宏观目标,三、激励机制的

15、简单模型单个雇主与雇员 假设雇主有一份工作需要雇员完成,雇主有两种付酬方式,一是无论雇员劳动结果如何都将一次性支付报酬给雇员,这样操作简单,但问题是雇员没有动力好好工作;二是使雇员的报酬与其劳动结果相关,但问题是这种相关性如何确定? 这里给出一个简单模型:令雇员接受工作的劳动量为x,产量为y=f(x)。 y不唯一由x决定,但二者之间高度正相关。为简单化,假设产品的价格为1,这样,y就确定了产品的价值。 假设s为雇主在生产价值y元产品后支付给雇员的报酬,为了鼓励代理人的劳动积极性,s应与y相关,即ss(y)。同时,雇主为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希望选择能使“ys(y)”最大化的函数s(y)。,从雇员角度分析,其付出劳动x的成本为c(x)(如要花费时间、体力、脑力等),且该成本与一般成本函数相同,总成本与边际成本都随着劳动量的增加而递增。于是,雇员选择x的效用等于 s(y) c(x)=s(f(x)) c(x) 假设雇员有获得效用为U1的多种选择。这样,激励机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雇员从事这项工作获得的效用至少等于他在其他可选方案中获得的效用,以满足参与约束条件,即 s(f(x)) c(x) U1 (1) 最苛刻的雇主希望雇员选择的x恰好满足参与约束条件,即 s(f(x)) c(x)= U1,此时,雇主的利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