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758667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种植业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汇报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二一二年十二月十日近年来,陕西省农技推广系统坚持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强化技术服务为工作切入点,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运行机制创新、科技培训及重大实用技术的配套集成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工作,为全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2009年以来,在全国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省农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从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入手,全面复制推广“平利模式”(所谓“平利模式”,可以概括为5

2、句话:核心是“三权归一、服务公益性、装备和素质、机制和体制”;重点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托物化平台和虚拟平台;关键是推广模式要创新;要害是农技人员实行动态轮岗和系统培训的双轮对接;目标是构建多元发展,公益性机构、营利性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为主体共同组合为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努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截止今年4月底,11个市、104个农业县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共建成省、市、县、乡种植业农技推广机构1668个,职工19875人。其中,县、乡推广机构1608个,职工17539人。二、采取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抓体制创新,稳步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一是抓基层农技

3、推广体系改革。针对前期改革整体推进缓慢、收效不大等问题,2011年7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平利县召开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会,原省委副书记王侠、副省长祝列克均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要准确把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省农业厅成立了以杨效宏副厅长为组长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4个督查组,从去年9月至今年3月份,先后4次对改革进度缓慢的市、县进行督导。二是抓基层中心区域站建设。按照精简县级、撤销乡镇站、组建区域站的思路,将原有的23个乡镇农技站整合设置区域站,形成了“管理在县级、服务在基层”的运作模式。管理体制上,区域站隶属于

4、县农技中心,作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工作职能上,农技人员从繁杂的乡镇行政工作中解脱出来,专职从事辖区内的技术推广工作;经费保障上,区域站的经费全部纳入当地县级财政预算;人员构成上,由原县乡农技人员竞聘组成,保证了人员质量。同时,按照“改革到位、先建后补”的原则,我省于2011年正式启动了区域站条件建设项目,先后整合中、省资金2.3亿元用于830个乡镇(区域)站的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条件建设,并有230个已初步建设到位。三是抓农技推广管理体制建设。针对新阶段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和特点,制定机构管理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录用制度和轮岗激励机制。根据不同岗位特点,科学合理量化考核指标

5、,把单位民主评议与服务区域内基层干部、科技示范户和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理论研究成果与一线实践活动成效密切联系起来,把为民服务意识强弱与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合理统一起来,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淘汰不适合搞推广且顶编占岗的人员。强化动态管理,实行农技人员跨级、跨区域流动机制,健全业务考核和工作激励机制,提高一线人员待遇等措施,引导鼓励农技人员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二)抓机制创新,建立高效、科学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在推广方式上,整合农技、种子、土肥、植保等方面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资的大规模、标准化科技示范田,并逐步由以户为核心扩展到以村、以镇为单元,形成了以农业示范园区、科技

6、示范田为载体的集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物化平台,带动提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促进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2,较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在推广方法上,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从“大包大揽、不堪重负”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扶持和引导长安区长丰土地托管公司、泾阳键潍粮食专业合作社、澄城丰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加入到农技推广中来,构建了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在运行机制上,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加强农、科、教等部门间的合作,鼓励农技人员带着问题到科研院校研修深造,科研院校的专

7、家教授带着课题到示范田验证成果,成功探索出了“行政推动、项目带动、技术集成、企业参与、专家领军、农技唱戏”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多种有利因素优势互补,多种力量合作共赢。(三)抓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与推广的同时,根据我省南北狭长,生态类型多样的特点,突出关中、渭北、陕北、陕南四大粮食主产区,加强对传统生产技术的改造集成,组装形成十大粮油作物主推技术,并结合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四百”示范工程(即关中灌区百万亩小麦玉米高效超吨粮示范工程、渭北百万亩春玉米旱作高产示范工程、陕南百万亩优质稻油丰产示范工程和陕北百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带动十大技术的推广应

8、用。(四)抓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从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素质角度入手,狠抓了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农技师资培训。结合重大项目实施,由省站组织对市、县农技人员进行师资培训,然后按照市、县、乡、科技示范户到农户的逐级培训形式,带动科技成果的快速应用。二是开展农技推广能力提升试点。以转变农技推广理念和方法为核心,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和效果为目标,在泾阳、城固、蒲城3县9个村开展农技推广能力试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围绕小麦、玉米、水稻、设施蔬菜、苹果、酥梨、元胡等7个主导产业,组建不同作物农民技术小组,引导群众自己从生产实际中寻找问题、自主思考问题、相互探讨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技

9、推广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开展农技体系培训年活动。我厅把2012年确定为全省农技体系培训年,整合2000万元,以市县乡三级体系为重点,按照“532”机制(即省、市、县逐级培训比例为5:3:2)和“纵横联动、教训结合、论坛讲评、技能比武、交流协作、三位一体”模式,围绕多个专题,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培训,力争今年内把全省农技人员全部轮训一遍,每3年轮训一次。目前,省、市、县已举办培训班46期,培训农技人员6100人。(五)抓信息化建设,发挥快捷畅通优势把虚拟平台建设作为促进科技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加快与农技信息网、电子务农、农技110联网,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

10、等传统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开发出了集网络、语音视频、手机短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系统,推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截止目前,全省104个农业县全部开通了“农技110”通道,66%的农技推广机构开设了“农技信息网”或在当地农业信息网上设有“农技推广”栏目,使农民朋友更快捷、更迅速地从互联网上捕捉有益信息,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省站在抓好“陕西农技信息网”、陕西农技推广杂志等服务平台的同时,结合水稻、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与联通、移动两大通讯运营商合作,免费为示范区群众发送技术服务短信,大大提高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认知程度不足。部分政府领导认为农技推广只有投入,没

11、有直接效益,在财政困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就将农技推广放一放、缓一缓。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认为抓农业难度大,不易出政绩,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更谈不上重视农技推广。(二)地方财力投入不足。陕西是全国经济相对落后省份,仅国家级贫困县达50个,占全省农业县的近一半,地方财政收入较低,没有能力对农业,特别是对农技推广进行大量投入。而地方财力状况好的地区,当地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又不够,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科技成果转化难。建议中央加快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中、省、市1:0.5:0.5的比例,每年列支专项经费,加大对基层农技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三)人员断层和知

12、识老化问题严重。近年来,受经济、编制等方面限制,许多农业院校毕业生进不来或者是不愿意到基层农技部门工作,加之现有人员中,中专以下学历人员占编制内人员数的44.9%,初级职称以下的占72.8%,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很少,导致科技人员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对新技术的要求。后期,我们将继续按照“532”培训机制,紧紧围绕各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将科技培训贯穿于农技推广工作始终,加快现有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步伐,努力培养一支学用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稳定高效的农技人才队伍。(四)基层农技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建国以来,我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体系

13、,但从19952000年,因政策和财政方面原因,乡镇农技站出现了管理失控、上下脱节、人员流失等问题,加之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乡镇农技站的办公用房被挤占、挪用,甚至被出卖,导致农技人员成为“游兵散勇”或泛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工资、补贴、职称评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待遇普遍较差。建议加快推进农技推广法的出台,增强基层农技人员权益保护的内容,尽可能将涉及农技人员权益保护的条款由任意性、授权性改为强制性、禁止性条款,真正使基层农技人员的权益保护有法可依。四、2013年农技体系工作计划(一)加强工作宣传,争取多方支持。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外宣平台,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动态、工作成效的宣传,以实实

14、在在的业绩赢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信任,主动争取财政、发改、科技等部门的扶持,加快基层农技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二)狠抓培训,加快基层人员知识更新步伐。根据我省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按照“532”培训机制,持续开展农技体系培训活动,采取异地考察、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分层次开展培训。发动各级农技部门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分期分批选送骨干人员进行专业研修、继续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造就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三)发挥优势,推进农技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中国农技推广、陕西农技推广的编发工作,办好“陕西农技信息网”,充分

15、利用报刊、电视、短信等现代传媒,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准确、便捷的信息服务。发挥“农技110”、手机短信等现代服务手段的作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信息化。(四)开拓创新,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支持和扶持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涉农企业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引导涉农企业不断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销售服务,增强服务和带动能力。their own conditions to develop the correct road, the maximum to avoid investme

16、nt risk, gain profit.(three)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rand. To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brand, brand value, brand acquisition performance,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Concentrated manpower, careful planning, packaging and publicity of a number of unique, market influence and coverage of the br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breakthrough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walking b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