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0.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758310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教学心得体会_0.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教学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面临尴尬局面。大家不妨分析一下每学期各年级考试的试卷,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70%),而学生计算的失分率却非常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通过平日的教学,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如6与0,1和7,5与8写得模棱两可,以至于自己也无法区分。(2)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3)计算习惯

2、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4)连带错误:如应用题列对算式算错数,计算题一时疏忽顺序出错导致整题错。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减少学生计算方面的错误,我们不妨尝试一下:第一,注重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因此,计算教学的 重点也就是加强学生对计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并鼓励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矫正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首先重视错例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并写

3、好错题反思。第二加强口算,巧用简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平时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口算本,在早自修练,课前练。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出些口算卡片,每组20道是一个类型,学生哪个类型的题目掌握的不牢固就专练那个类型的题目。找准了学生的薄弱之处进行练习,针对性强了,效率也就提高了。还要对一些计算经常用到,对一些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题(举例:345 ÷345等形式)反复口算。还有计算时要求学生自觉利用简算,25找4、125找8等凑整简化运算步骤,提高计算正确率。针对某些简化策略要进行些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第三,做好示范,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课堂上,板

4、演符合规范,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讲评、作业和试卷批改等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第四,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能够坚持下去。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对于提高计算能力至关重要,那如何培养呢?我总结了如下的方法:平时计算坚持每个学生必备草稿本,并定期检查。养成校对的习惯。学生把数学题从书本抄到作业本,从横式到竖式,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要求学生先认真校对一遍抄的数或运算符号是否正确,再进行下面的计算。养成验算的习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类型,教给学生合理的验算方法,验算减法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的方法,或者用看原式再

5、算一遍的方法,当然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验算。比如694乘以8等于5544,教给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693接近700,用700乘以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我们教师在刚开始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时,可有适量减少练习的量,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验算意识,促进验算习惯的养成。养成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比如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让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看,即题目中含有哪些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有哪几种运算,是几级运算?又没括号等等;想,即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想能否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使计算更简便等等。算就是在前两部审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此外,还必须经常激励学生,每月举行一次计算能力竞赛,评出计算小能手,颁发获奖证书,通过这些小奖励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逐渐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总之,计算教学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大家能够踏实地研究计算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品尝到计算教学的甜头,使自己的教学成绩再上一个台阶。郑佳瑜 标签:教学心得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