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756960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消费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技巧].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复习提纲及考点汇总货币的 商品的含义货币产生过程货币的本质信用工具和外汇信用卡:含义优点使用支 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信用工具外汇外汇的含义汇率的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及其意义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纸币货币的基本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其它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基本职能形成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纸币的发行: 神奇的货币【建构网络】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人们 的影响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对 的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表现形式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基本内容多变的价格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

2、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的类型按照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照交易方式 消费、 消费和租赁消费按照消费目的 资料消费、 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面面观 引发的消费 引发的消费 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 消费避免盲从, 消费保护环境, 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多彩的消费考点一:了解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A(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知道如何判断一件物品是否是商品(妈妈织的毛衣、阳光、泉水、废品、腐烂的食物、劣质奶粉等)(2)商品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交换,正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

3、本属性。他们的含义以及此处的六个判断。(结合笔记)另外,补充: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形式为价格。(3)注意:商品和货币不是孪生兄弟。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考点二:了解货币的概念和本质(必考考点)A(1)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得出:货币是商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知道什么是一般等价物,为什么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以及为什么说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以及人们崇拜货币即拜金主义的原因)考点三:理解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1)职能与本质的关系:(本质决

4、定职能,职能体现本质)(2)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与生俱来的)知道他们的含义和区别,以及为什么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是商品,有价值)(3)其他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知道他们的区别以及注意事项。另外,会根据例题判断是何种职能,如,标价十元钱的面粉、用十元钱购买了五斤面粉、用十元钱定购了五斤面粉、赊了五元钱面粉后来付了十元钱,这几种货币分别执行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中,买和卖时空上分离,但货币依然作为交换的媒介。考点四:了解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本

5、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他只代替货币在交换中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另外,硬币是纸币的辅助货币,仍然属于纸币,没有价值。(但国家发行的某些金银纪念币是金属铸币,有价值,有价格,可以做商品买卖)(2)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货币流通量公式要记牢,记准,与商品价格水平和待售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此处会出计算题)(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并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如一张一百元钞票可以买到多少东西。(4)纸币发行的过多或过少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二者的实质都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通涨表现为物价持续的、

6、全面的上涨,通涨相反。(但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涨)。二者都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考点五: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和功能A(1)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和全部功能的电子支持卡。它仅仅是一种信用凭证。而且是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且只能在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和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或转账。(此处出判断和选择)(2) 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便利。(目前,信用卡还只是少数人在用,而且也不可能代替纸币作为主要流通工具)(3)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考点六:了解外汇和汇

7、率(必考考点,选择题和文字题都可能)A(1)外汇的含义,它是一种支付手段,以及与外币的区别,只有那些能自由流通的外币才能成为外汇。(2)汇率的升降要会判断,汇率与币值之间的关系是“谁贵谁值钱“(结合笔记)。(3)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和意义非常重要,题目中提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以及汇率变动的时候,就要想到回答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和意义。另外,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要会分析,结合学案。考点七: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运用题型,可能会出文字题,如第三课学案文字题中的“月光族“,看课本综合探究部分,p23-25)C三个方面:金钱是什么、怎么赚钱、怎么花钱。(此处花钱部分有时要结合第三课消费的心理那块内容一起分析

8、)金钱是什么: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两个基本职能,三个其他职能。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怎么赚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常手段、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赚钱。怎么花钱:对于金钱,要用之用度、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考点八:理解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1)影响价格因素有很多,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最终达到影响商品价格的。(2)能够辨别和判断什么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考点九:理解价格和价值的关系B(1)价值决定价格,或者说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价

9、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也可以理解为交换价值。考点十:理解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及理解。(2)个别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理解其对于商品生产者的重大意义。(3)价值总量就是商品价值量乘以单位时间内商品数量。(此处结合笔记理解那个图表的正比反比关系,另外第二课学案要好好对照复习)考点十一: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B(1)知道劳动生产率的含义,以及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时间的关系。(2)个别劳动生产率也不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但是如果个别企业提高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就会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价值总量,从而为自己提供降价空间,或者获得更多的

10、利润。(仍然是结合笔记上那个图表中十对关系仔细理解分析揣摩)考点十二: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必考考点)C(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生产领域讲价值的形成和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从流通领域讲价值的实现)(2)“等价交换”,不是指每一次交换的价格都与价值相符合,而是从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是与价值相符合。(强调注意:“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3)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影响价格,使价格偶尔高于或低于价值;但是又因为价格也能影响供求,所以使价格又会逼近于

11、价值,从而围绕价值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考点十三: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B(1)对生活的影响:一般规律,商品的价格与需求之间成反比。另外,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不同。记住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含义,以及判断何种商品是替代品和互补品,并会分析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于相关商品需求的影响。(2)对生产的影响:理解三个影响的内容及理论依据,在文字题里学会分析,如为什么价格变动就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等等。(结合笔记)考点十四:了解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理解 A(1)影响消费水平的两个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三个层次:当前可支配收入,未

12、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根本途径就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还有其他如扩大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和区域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等等。(3)一般来讲,物价与人们的消费成反方向变动。因此政府需要稳定物价。考点十五:了解消费的类型 A(1)按照三种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判断属于哪种类型。(“刷卡消费”也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另外,生存资料消费不可替代)(2)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贷款消费”。(另外与适度消费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都不矛盾,会分析原因)考点十六: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恩格尔系数 B(1)识记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其之间区别和联系。(2)此处小题目会让计算恩

13、格尔系数,大题目会列出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变化表,分析其反映的含义以及相关对策。(此处不要忽视城乡差别,答案中要说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考点十七:了解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A能够判断辨别某种行为是属于何种消费心理,并作适当的利弊分析。考点十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C(1)识记四种正确的消费观,其中绿色消费,知道其主旨和核心,理性消费之中注意要保持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2)此考点为运用层次的考点,多半会出主观题,如第三课学案最后那题。(参照答案学习答题思路和逻辑,以及诸如此类的开放型题目的答题技巧)(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也很容易考,如结合国庆六十周年节俭为例分析,是否过时?作为中学生或消费者该怎么做。以及其与贷款消费和适度消费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