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755855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填空题:1、阿恩海姆从他的 “知觉分化” 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2、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 装饰阶段 、再现和表现阶段。3、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 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 ,小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其 审美感知 、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三个方面的发展。5、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

2、间的、 可视且可触摸 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 儿童学习 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7、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 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 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8、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 形状 、明暗、 色彩 、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9、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 美感效果 。简单地说就是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如单独构图、 并列构图 、均衡构图等。10、所谓描述,是指陈述美

3、术作品外在的 可立即指称 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1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 对话法 。1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 临摹画 、写生画、 命题画 、意愿画、饰画。13、 意愿画 是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14、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 主要特征 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15、教师在引导儿童感知时,要遵循这样一种感知顺序:首先从远处感知事物的 整体及其背景 ,让儿童获得整体印象,其次到近处感知事物的 局部特征以及相貌 ,最后回到整体的感知上,让儿童形成牢固的整体印象。16、粘沙是典型的用 点状材料 制作

4、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17、剪贴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使用剪刀,锻炼儿童的 手指肌肉动作 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18、泥塑活动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 立体形态 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 立体手工造型 活动。19、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对于学前儿童的 想象力 、 创造力 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 对话法 。21、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 审美趣味 。环境美化包括 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22、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造型艺术、 视觉艺术 或空间艺术。2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学

5、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24、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绘画作品、 雕塑作品、实用工艺品、建筑艺术、自然景物。25、陈鹤琴主张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涂鸦期(1岁2岁) 象征期(2岁一3岁)、定型期(3岁7岁) 、写实期(7岁以后)。26、艾修勒和哈特薇克认为,蜡笔是一种表达观念的 美术媒介,而画架颜料则常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 。27、幼儿的_自我中心思维 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28、根据_时代性原则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29、涂鸦线条的

6、四种水平:杂乱线、 单一线、圆形线、 命名线 。30、幼儿在不断涂画的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从中认出某形状,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给自己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自言自语地进行注释和说明,所以也有人称这种线条为 “注释线” 。3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_ 生活性 _ 、_人文性 _,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32、重复、对称 、 旋转 等常常是儿童组织和安排图形的方式。33、陶冶法 _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态度

7、和社会行为的方法。34、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_以人为本的理念 _、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35、多视点构图发展顺序:零乱式、 平行式 、 并列式 、散点式、遮挡式。36、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 装饰阶段 、再现和表现阶段。37、学前儿童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儿童面对美术作品或周围景物时所进行的 带有情感色彩 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致包括感知、 想象 、理解等心理过程。38、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在 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它所关注的

8、是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儿童行为变化的结果,所以,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 儿童行为结果 的开放性。3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 出发点和归宿 ,它规定了美术教学活动应达到的 具体结果 ,为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40、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儿童把握具象艺术形式所再现的东西,或 抽象艺术形式 所表达的微妙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41、创造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 学前儿童的创造性 ,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42、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 美术作品 三者

9、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43、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 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4、在学前儿童的绘画中,表象起着 描绘和符号功能,因而学前儿童的表象主要有 个别表象 和 概括表象 两种类型。45、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46、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里,一道溪水,几只蝌蚪,即是 视听表象 的联想。47、艺术知觉主要是 完形知觉 和 超完形知觉 ,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48、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 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 ,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 想象力 和 制作能力 。49、剪贴是指运用剪刀将 面状材料 剪成所需形

10、象后贴出平面画面的手工活动。50、染纸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是 吸水性强 的纸(如生宣纸、餐巾纸、毛边纸等)、毛笔、 水性颜料 等。51、学前儿童可学习的 折纸基本 有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等。52、废旧材料的造型技法是综合性的,主要有 “加法” 、“减法”或“加减法”并用。53、儿童审美知觉的主动性是指学前儿童总是主动选择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富有 审美意义 的形象及其 结构特征 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54、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教师必须给幼儿表达和交流 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对所欣赏对象

11、的感受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出来。55、通过形式分析,加深儿童的 审美体验 ,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因而形式分析阶段 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56、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 实用性和美观性 ,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57、在美术欣赏的对话中,首要的问题就是 提问 。58、用心思考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创造之前对创造的 主体和内容 的把握方式或能力的标准。59、兴趣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 发起和投入 美术活动时的情况,评价幼儿是否情愿投入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有热情,是否感到愉快和满足的标准。60、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 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 帮助和

12、指导 ,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61、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 ,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学习辨认色彩的三要素,即 色相、纯度和明度 。62、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 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63、 版画 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版画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64、 剪贴纸版画 是纸版画中较为简便和普及的一种,尤其适宜儿童制作。65、实物版画常用的印刷方法有 压印法、 拓印法 、捺印法,同时又分油印和水印两大类。66、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 手指肌肉 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童 手眼协调

13、 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67、线描就是用 线条 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 形态 的绘画技法。68、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 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 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69、线条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直线与曲线:直线包括 水平线 、垂直线、斜线以及折线 ;曲线包括根据圆弧度的大小、方向转换的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曲线。70、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在其著作 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评价了幼儿的美术作品。7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二、简答题:1、简述象征期不稳定表现第一,动笔后构思。幼儿常常在涂着涂着

14、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涂画的动作痕迹与某物酌外形相似,于是想起要画这一物体。第二,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同张的画,有些画是幼儿事先想好了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画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张画上,有的东西是幼儿事先想好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抹的。第三,绘画内容转移。绘画内容转移的表现是幼儿正画着某样东西,突然就停止不画了。第四,形象含义易变。幼儿画出的形象含义经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往往在画好的形象上再加上几笔就说成是别的东西。第五,易受他人影响。幼儿画什么,受他人影响比较大。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第一,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第二,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第三,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3、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注意点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 即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