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答案部分.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753092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答案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模电答案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模电答案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模电答案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模电答案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电答案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电答案部分.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的分析:, , 。(2)设Us = 10mV (有效值),则 ; 若C3开路,则: , , 。2.14 改正图P2.14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电压。要求保留电路的共漏接法。(a) (b) (c) (d)图P2.14解:(a)源极加电阻RS ; (b)漏极加电阻RD;(c)输入端加耦合电容; (d)在Rg 支路加VGG, +VDD 改为VDD改正电路如解图P2.14所示。(a) (b) (c) (d)解图P2.14 2.15已知图P2.21 (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如图(b)、(c)所示。(1)利用图解法求解Q点;(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和。

2、 (a) (b) (c) 图P2.15解:(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点;读出坐标值,得出。如解图P2.15(a)所示。 (a) (b) 解图P2.21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与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 点,。如解图P2.21(b)所示。(2)首先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图略),然后进行动态分析。 ; ;2.16已知图P2.16(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b)所示。求解电路的Q 点和。 (a) (b)图P2.16 解:(1)求Q 点:根据电路图可知,。从转移特性查得,当时的漏极电流:因此管压降 。(2)求电压放大倍数:, 2.17电路如图P2.17 所示。(1)

3、若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可采取哪些措施?(2)若想增大,则可采取哪些措施?解:(1)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类似于NPN型三极管的饱和失真,应降低Q,故可减小R2或增大R1、RS;若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则与上述相反,故可增大R2或减小R1、RS。(2)若想增大,就要增大漏极静态电流以增大,故可增大R2或减小R1、RS。2.18图P2.18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PN 型、PNP 型、N 沟道结型 )及管脚(b 、e 、c 、d 、g 、s ) 。 (a) (b) (c) (d)(e) (f) (g)图P2.18 解:(a

4、)不能。(b)不能。(c)构成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d)不能。(e)不能。(f)构成PNP 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g)构成NPN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 第3章 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 B.共集电路 C.共基电路 D.共源电路 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1)要求输入电阻为1k至2k,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 ,第一级应采用( A ),第二级应采用( A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 ,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A )

5、。(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200k,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 , 第一级应采用( B ),第二级应采用( A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 ,输入电阻大于10M,输出电阻小于100,第一级应采用( D ),第二级应采用( B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输出电阻Ro100 ,第一级应采用采用( C ),第二级应( B )。二、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C、D )。 A电阻阻值有误差 B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电源电压不稳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C

6、 )。 A便于设计 B放大交流信号 C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克服温漂 B提高输入电阻 C稳定放大倍数(4)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A ),共模信号是两个输入端信号的( C )。 A.差 B.和 C.平均值(5)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将使单端电路的( B )。 A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差模输入电阻增大(6)互补输出级采用共集形式是为了使( C )。A.放大倍数的数值大 B.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大 C.带负载能力强三、电路如图T33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均为200,静态时。试求:(1)

7、静态时Tl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2)若静态时,则应如何调节Rc2的值才能使?若静态V,则Rc2 =?,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 解:(1)T3管的集电极电流静态时Tl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2)若静态时,则应减小Rc2。当 时, T4管的集电极电流。Rc2的电流及其阻值分别为:,电压放大倍数求解过程如下: 图T33 习题3.1判断图P3.1所示各两级放大电路中T1和T2管分别组成哪种基本接法的放大电路。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于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a) (b) (c) (d) (e) (f)图P3.1 解:(a)共射,共基 (b)共射,共射 (c)共射,共射 (d)共集,共基 (e)共源,共集 (

8、f)共基,共集3.2 设图P3.2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和的表达式。 (a) (b) (c) (d)图P3.2解:(1)图示各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P3.2所示。 (2)各电路的、和的表达式分别为:(a):; ; (b): ; (c): ; (d):; (a) (b) (c) (d) 解图P3.23.3基本放大电路如图P3.3(a)、(b)所示,图(a)虚线框内为电路,图(b)虚线框内为电路。由电路、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如图(c)、(d)、(e)所示,它们均正常工作。试说明图(c)、(d)、(e)所示电路中(1)哪些电路的输入电阻较大;(2)哪些电路

9、的输出电阻较小;(3)哪个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 (a) (b) (c) (d) (e)图P3.3解:(1)图(d)、(e)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比较大; (2)图(c)、(e)所示电路的输出电阻比较小; (3)图(e)所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3.4电路如图P3.l (a) (b)所示,晶体管的均为150 , 均为,Q点合适。求解、和。解:在图(a)所示电路中 ; 。在图(b)所示电路中 ; ; 3.5电路如图P3.l (c)、(e)所示,晶体管的均为200 , 均为。场效应管的gm为15mS ; Q 点合适。求解、和。解:在图(c)所示电路中 ; ; 在图(e)所示电路中; ; 3.6图P

10、3.6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均为100, 。试求Rw的滑动端在中点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以及动态参数Ad和Ri。 图P3.6 图P3.7 解:Rw 滑动端在中点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分析如下: 动态参数Ad和Ri分析如下: 3.7电路如图P3.7所示,T1和T2两管的均为140,均为4k。试问:若输入直流信号,则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差模输入电压输出动态电压解: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差模输入电压、差模放大倍数和动态电压 分别为:; ; 3.8 电路如图P3.8所示,Tl和T2的低频跨导gm均为10mS。试求解差模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 图P3.8 图P3.9 解:差模放大倍数和输入电阻分别为: ; 。3.9试写出图P3.9 所示电路Ad和Ri的近似表达式。设Tl和T2的电流放大系数分别为1和2,b-e 间动态电阻分别为和。解:Ad和Ri的近似表达式分别为 ; 3.10电路如图P3.10 所示,Tl T5的电流放大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