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75022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附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A. 过滤 B. 萃取 C. 分液 D. 蒸馏【答案】D【解析】【详解】酸坏之酒中含有乙酸,乙酸和乙醇的沸点不同,用蒸烧的方法分离,为蒸馏操作,故选D。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A. 已知2C(s)O2 (g)=2CO(g)

2、H=-221 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H=-110.5 kJmol1B. 稀醋酸与0.1 molL1 NaOH溶液反应:H(aq)OH(aq)=H2O(l)H=-57.3 kJmol1C. 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5.5 kJ,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H=+285.5 kJmol1D. 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H=-95.6 kJmol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

3、分析判断。【详解】A项: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C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是CO2(g)而不是CO(g),A项错误;B项: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H(aq)OH(aq)=H2O(l) H=-57.3 kJmol1,醋酸为弱酸,其电离吸热,其中和热的数值小于57.3 kJmol1,B项错误;C项: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285.5 kJ,则1 mol液态水完全分解吸热285.5 kJ,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写成2H2O(l)=2H2(g)O2(g)H=+571 kJmol1,C项错误;D项:9.6 g硫粉(0.3mol)与11.2 g铁粉(0.2mo

4、l)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0.2mol)时,放出19.12 kJ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H=-95.6 kJmol1,D项正确。本题选D。【点睛】热化学方程式中,H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燃烧热定义强调可燃物为1mol、生成稳定氧化物;中和热定义强调稀溶液中、生成1molH2O(l)。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电解法精炼铜时将粗铜板作阳极B. 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中所含Na、Fe、Zn等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 为保护地下钢管不受腐蚀,可使其与直流电

5、源负极相连【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原电池、电解池工作原理分析判断。【详解】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A项正确);粗铜中比铜活泼性强的Na、Fe、Zn等杂质先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进入溶液,铜失电子过程中,比铜活泼性弱的杂质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B项错误)。钢铁在潮湿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负极Fe-2e_Fe2+,水膜酸性很弱或中性时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C项正确);利用电化学原理保护金属,应将电子转移到被保护金属上,可将其与更活泼的金属相连(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或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本题选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 将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成分相同B. 配制一定浓度的FeSO4溶液时,将FeSO4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C. 热的碳酸钠溶液去除油污的效果更好D. 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一起使用对农作物的肥效更佳【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离子的水解平衡及其移动分析解答。【详解】A项:AlCl3溶液中都存在铝离子的水解平衡,加热蒸干时,因水解吸热和HCl的挥发,使AlCl3水解完全生成Al(OH)3沉淀,灼烧时Al(OH)3分解生成Al2O3。Al2(SO4)3溶液中也存在铝离子的水解平衡,因H2SO4是不挥发性酸,加热蒸干时其浓度变大,抑制铝

7、离子的水解,最终得到Al2(SO4)3固体。A项错误;B项:FeSO4溶液中Fe2+水解,配制其溶液时使用H2SO4抑制其水解,才不会在溶液中引入杂质离子,B项错误;C项: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分步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加热促进其水解,溶液中氢氧根浓度增大,去除油污的效果更好,C项正确;D项:草木灰(K2CO3)中碳酸根水解呈碱性,铵态氮肥中铵根水解呈酸性,两者混合使用会使铵根转化为氨气而损失氮元素,D项错误。本题选C。【点睛】弱阴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弱碱阳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水解平衡的移动符合平衡移动原理。5.下列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一元酸HR为弱酸的是()A. 室温时,NaR溶液的pH大于7

8、B. 向HR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C. 向HR溶液中加入少量NaR固体,溶解后溶液的pH变大D. 室温时,0.01mol/L的HR溶液的pH=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弱酸的电离平衡及其对应盐的水解平衡,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详解】A项:室温NaR溶液pH大于7,则R能水解,HR为弱酸;B项:HR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只说明HR溶液呈酸性,不能判断是否完全电离;C项:HR溶液中加少量NaR固体pH变大,证明HR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R为弱酸;D项:室温时pH=4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001mol/L,则0.01mol/LHR溶液中HR没有完全电离,HR为弱酸

9、。本题选B。6.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0.1000mol/L盐酸标准液对其浓度进行滴定,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待测NaOH溶液浓度值)偏低的有()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即停止滴定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盐酸溶液滴在锥形瓶外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滴定计算公式可知,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或偏小),则待测液浓度偏高(或偏低)。【详解】待测液的体积由滴定管或移液管确定,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液,不能改变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影响滴定结果;滴加

10、盐酸速度过快,会因局部盐酸过量使指示剂变色,此时停止滴定使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待测液浓度偏低;滴定过程中数滴盐酸滴在锥形瓶外,使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大,待测液浓度偏高;读数时前仰后俯,使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待测液浓度偏低。本题选B。7.可逆反应mA(s)+nB(g)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C)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强的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增大B. 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nefD. 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温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解答。【详解】A项:平衡后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等倍数增大,但平衡不移动,C的体积分数不变,A项错误;B项:据图(1)可知,T1T2,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项错误;C项:据图(2)可知,p1p2,正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大。则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n0它是非自发反应BW(s)xG(g)=2Q(g)H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H、S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分析解答。【详解】A项:反应中气体分子数增大,则S0,又因H0,则反应高温自发,A项错误;B项:反应H0、S0或S0,又反应能自发,

12、则H0、H0或H0都有可能,C项错误;D项:反应中气体分子数减小,S0,又常温自发,则必有H0,D项错误。本题选B。【点睛】以H为横坐标、S为纵坐标作图,则第二象限的反应一定自发,第四象限的反应一定不自发,第一象限的反应高温自发,第三象限的反应低温自发。9.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A. 1780kJmol1 B. 1220 kJmol1 C. 450 kJmol1 D. +430 kJmol1【

13、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分析,反应热=280+31606330=1220 kJ/mol,选B。10.已知某温度下,Ksp(AgCl)1.81010,Ksp(Ag2CrO4)1.91012,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饱和AgCl溶液与饱和Ag2CrO4溶液相比,前者的c(Ag)大B. 向氯化银的浊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氯化银的Ksp减小C. 向0.000 8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02 molL1AgNO3溶液,则CrO42-完全沉淀D. 将0.001 molL1的AgNO

14、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则先产生AgCl沉淀【答案】D【解析】【详解】A项、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则c2(Ag+)=Ksp(AgCl)=1.810-10,解之得c(Ag+)=1.3410-5mol/L,饱和Ag2CrO4溶液中c(Ag+)=2c(CrO42-),则c3(Ag+)/2=Ksp(Ag2CrO4)=1.910-12,解之得c(Ag+)=1.5610-4mol/L,显然后者的c(Ag+)大,故A错误;B项、AgCl的Ksp只与温度有关,向AgCl的浊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虽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但Ksp不变,故B错误;C项、两溶液混合后则c(K2CrO4)=0.0004mol/L,c(AgNO3)=0.001mol/L,根据2Ag+CrO42-=Ag2Cr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