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73905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幻灯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文化遗产,_乐山大佛,一、中国的世界遗产,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大佛为弥勒佛坐象,它造型庄严,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之处 ,集嘉州山水之精华,汇乐山风光之秀色 , 大佛雕凿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

2、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象,二、大佛的来历,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达90年。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具传当初每当

3、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 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三江并流,相传,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相关的传

4、说,乐山大佛耸立江边,一千多年来,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第一次显灵是60年代,人们没有东西吃,许多人都饿死了,佛不忍心看就闭上了眼睛。第二次显灵是70年代,国家好几个领导人都去世了,佛心里很难受就流眼泪了。第三次显灵是2000年,佛看见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佛心里很高兴,头上就显出金色的光环。,景区风景,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

5、、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它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凌云圣景,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凌云栈道,东坡楼,东坡楼也叫

6、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乌尤寺,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麻浩崖墓,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