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73326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课幻灯片(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 南 大 学,湖 南 大 学,上学期大学物理总复习,一. 质点直线运动的矢量描述,2. 速度和速率、及平均速度。,1-2 章 质点运动学 、 刚体运动描述,3. 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速度:,4.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速度和加速度的表示,二. 运动叠加原理,1、平面曲线运动 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加速度的禀性方程,.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角速度,角加速度,三. 牛顿运动三大定律,四.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变力的功:,1. 功 功率,(1)、保守力做功,2。势能,(2).保守力与势能的关系,(1). 质点的动能及动能定理,3、动能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2)质点

2、系的动能定理,(3)质点系的功能原理,(4) 机械能守恒定律,五. 冲量与动量,1、动量定理,动量定理的微分形式,2、动量守恒定理,碰撞,碰撞过程的特点: a)在短时间内发生; b)系统的总动量(总角动量)不变, 但单个物体的动量明显改变.,1. 转动惯量,六、 刚体的定轴转动,2.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转动动能,3. 定轴转动动能定理,刚体转动动能定理,5、 角动量定理,6、 角动量守恒定律,2.力学的相对性原理,4、 角动量,对一个质点:,对刚体:,1、伽利略变换式,对应关系,角量,线量,位移 r 角位移,速度v=dr/dt 角速度w =dq/ dt,加速度a=dv/dt 角加速度b =

3、dw /dt,力 F =ma 力矩M=Jb,角量与线量的对应关系,动量p= mv 角动量L=Jw,质量m 转动惯量J,解:,联立解方程得:,例题2. 如图所示,转台绕中心竖直轴以角 速度 作匀速转动。转台对该轴的转动惯量 J = 51O-5 kg.m。现有砂粒以 1 g/s 的速 率落到转台上,并粘在台面形成一半径为 r =0.1m的圆。试求砂粒落到转台使转台角 速度变为0/2所花的时间t。,解:因为已知:,由于角动量守恒,则有,解:碰撞前时刻摆锤的速度为,例题3. 如图所示,将单摆和一等长的匀质直杆悬挂在同一点,杆的质量m与摆锤的质量相等。开始时直杆自然下垂,将单摆的摆锤拉到高度h0处,令它

4、自静止状态下垂,在铅垂位置和直杆作弹性碰撞。求碰撞后摆锤弹回的高度h,和直杆下端达到的高度h。,在弹性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也是守恒的:,二式联立解得:,令碰后直杆的角速度为, 摆锤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 相反。 由角动量守恒,有,按机械能守恒,碰撞后摆锤 达到的高度h为:,而杆的质心达到的高度满足,则杆下端:,例题4 已知:均匀直杆m,长为l,初始水平静止,轴光滑,AO=l/4,杆下摆角后,求杆转动的角速度。,解法1:转动定律法:如图,杆绕O点转动,则对此点的力矩为:,由转动定律:,而转动惯量是:,还有解法吗?,解法2:机械能守恒方法,对杆+地球系统而言,非保守力不作功,故守恒!初始杆静止,并取此

5、处重力势能为零,则初始机械能为零。,当处于图示状态时,杆的动能和势能分别为:,1.相对性原理 2.光速不变原理,一、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二、洛仑兹变换式,时空坐标变换式,第3章 相对论基础,(一维洛仑兹速度变换式),2. 速度变换式,逆变换,正变换,三、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2. 长度沿运动方向收缩 (两端点同时测),3. 运动时钟变慢 (在相对静止系中,同一地点发生),1. 同时性的相对性,在一个惯性系的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一定不同时发生。,四、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质速关系式,相对论动量,相对论动能,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关系,任何宏观静止的物体具有能量,相对论

6、质量是能量的量度,动量与能量的关系,质量亏损对应的静能转换成动能.,例1:在惯性系S中,有两个事件发生于同一地点,且第二件事比第一件事晚发生t=2s;而在相对于S系沿x轴正向匀速运动的S系中观测到第二件事比第一件事晚发生t=3s. 试求:S系中发生这两事件的地点间的距离x。(08年),解:设S系相对于S系的速度大小为u。,在S系中这两事件的地点间的距离x、为,第四章 统计物理基础,1、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平衡态、平衡过程、状态参量、理想气体、宏观量、微观量等,2、理想气体物态 (状态)方程,或,3、压强和温度的微观解释,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1)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分子的平

7、均动能,气体分子的自由度,2)理想气体的内能和内能增量,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4、能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5、概率、概率分布函数、统计平均值,分布函数:(又叫概率密度),分布律(概率):,分子速率的统计平均值及求法:, 平均速率:, 方均根速率:, 最可几速率 :,由极值条件求解:,麦克斯韦分布的三种速率,(1)最概然速率,(2)平均速率,(3)方均根速率,6、平均碰撞次数 平均自由程,平均碰撞次数,平均自由程,(1)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掌握功、热量和内能等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2)准静态过程中功、热

8、量、内能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功的计算:,迈耶公式:,定容摩尔热容:,定压摩尔热容:,比热容比(绝热系数):,内能的变化的计算:,内能的计算:,(3)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四个等值过程中的应用,等容过程,dW=0,,等压过程,p=恒量,等温过程,E=0。,绝热过程,3、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1) 循环过程的特点,热机效率,致冷系数,(2)卡诺循环:,由两条等温线和两条绝热线组成的循环.,4、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 开尔文与克劳修斯的两种表述。,(1)、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2)、熵:(系统内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玻尔兹曼熵公式:,(其中w 是热力学几率),热力学几率w

9、:表示任一宏观态所对应的微观态数.,克劳修斯熵公式:,熵的计算:, 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对不可逆过程:, 只有对可逆过程,熵的变化 dS 才等于其 热温比 。,(3)熵增原理:,孤立系统内不论进行什么过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计算熵时先设计一个始末状态相同的可逆过程来代替。然后再应用热温比进行熵变的计算,即,在不可逆过程中的“热温比”小于熵变!,1.一循环过程如右图所示,试指出: (1)各是什么过程; (2)画出对应的(p-V)图; (3)该循环是否是正循环? (4)该循环作的功是否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 (5)用图中的热量表述其热机效率或致冷系数,解:(1) ab 是等容升温过程; bc

10、过程:从图知有斜率k=v/T 其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bc为等压降温过程; ca 为等温膨胀过程.,(2) p-v图 如右图示.,(3) 是逆循环.,(4)该循环作的功不等于直角三角形面积,因为 直角三角形不是在p-v图中的图形,因为是逆循环,所以对应的是 制冷系数。系统从低温热源 中吸热为 Q2 ,则有:,2.一定量理想气体循环过程如右图所示,从初始状态a(P1V1)开始经过b、c过程,最后经等温过程而完成一个循环。 求:该循环过程中系统对外所作的功 和所吸收的热量。(05年题,自己完成),解:ab是等容降温过程; Wab=0,所以循环过程中总功:,bc是等压膨胀过程:,ca 为等温压宿过程:

11、,吸收的热量:,3.一理想气体在p-V图上相交于A点,如图。已知A点的压强 .而且A点处的等温线斜率与绝热线的斜率之比为0.714.现使气体从A点绝热膨胀至B点,其体积 。 求:(1)、 B点的压强; (2)、在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作的功(07年考题),解:,因为等温线斜率与绝热线 的斜率之比为0.714.而,(1) A到B是绝热过程,有,(2) A到B是绝热过程做功,代入得:,4. 用熵增加原理证明热量传导不可逆(04和06年)。,证明:设一孤立系统是由高低热源(T1T2) 构成,那么,达平衡态时有热量Q 由高热源传到低热源。即:,反之,若存在逆过程,那么有热量Q 自发的由低温 热源传到高温热

12、源,即:,1.简谐振动的特征与规律,A. 动力学特征:,B.运动学特征:,C.规律:,第六、七章 振动、波动,2.描写振动的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A.振幅: A,B.角频率、频率和周期,C.初相位:,由系统决定角频率:,3.旋转矢量法表示简谐振动,4、简谐振动的能量,A.动能:,B.势能:,C.特点:机械能守恒,5. 简谐振动的合成,A. 同方向同频率:,B.同方向不同频率:拍,拍频为:,C.两个相互垂直同频率的振动:椭圆,D.两个相互垂直不同频率的振动:李萨如图,6.平面简谐波波动方程,7.描写波动的物理量及其关系,周期:T 由波源决定 波速:u 由介质决定 波长:,8. 波的能量,动能和势能

13、总是相等,任意体积元中的机械能不守恒。,9. 波的干涉,相干条件:同振动方向,同频率,位相差恒定。,10. 驻波:,两列振幅相同、相向传播的相干波叠加形成驻波。波腹与波节相间,相邻两波节(或波腹)间距为,半波损失: 入射波在界面处反射时位相发生突变的现象。,11. 多普勒效应,其中:波源静止时,观察者静止时,相互靠近时, V0 、Vs 均为正值,频率增加; 相互远离时, V0 、Vs 均为负值,频率降低。,1. 将单摆拉到与铅直方向成 角时,放手任其自由摆动。则角是否为初位相?为什么?又单摆的角速度是否为谐振动的圆频率?,2. 什么是波速?什么是振动速度?有何不同?各由什么计算公式计算?,二、

14、思考题,?,3.有人认为频率不同、振动方向不同、相位差不恒定的两列波不是相干波,所以不能迭加。这种看法对不对? 为什么?,4. 用旋转矢量讨论下列各题: (1)右图为某谐振动x-t曲线, 则初位相 ,P时刻的位相为,振动方程 为。,(2) 某振动振幅为A,周期为T,设tT/4时,质点位移为x= ,且向正方向运动。则振动的初位相为,因为设tT/4时,质点 位移为 且向正方向运动,,则此时质点必在第三象限,由此可推出t=0时质点必在第二象限。,1、轴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相同的圆柱体,两轴相距2L= 0.49m ,它们以相同的角速度相向转动。,一质量为m 的木板搁在两圆柱体上,木板与圆柱体之间的滑动

15、摩擦系数为=0.1。,木板偏离对称位置后将如何运动?周期为多少?,以两轮中心连线之中点为坐标原点,木板质心位于 x 处,木板受力,x 向:摩擦力 f 1 、f 2,y 向:重力 m g,支持力 N 1 、N2,解,三、计算题,以两轮中心连线之中点为坐标原点,木板质心位于 x 处,由上可得,( 木板作简谐振动 ),整理后可得,解,木板受力,2 、 一列沿x 正向传播的简谐波,已知 t1= 0时和 t2= 0.25s时的波形如图所示。试求: (1)P点的振动表式; (2)此波的波动表式; (3)画出 o 点的振动曲线。,解:,从图可知:,o点的振动表式,由波形图可判断 此波是右行波,或:实际上,因为p点向上运动,所以,(2)求此波的波动表式,(3) o 点的振动曲线,(图略),(1)P点的振动表式,3.一声波振幅为0.1m , 频率 为v=300 Hz,在空气中声速为 u空 = 300 ms-1, 水中声速为 u水 =1500 ms-1 ,声波自水面 上方5 m 处向下传播 ,设 t=0时,声源处于最大位移处.,水,求: 空气中和水中的波动方程 ; 离水面上下各1m处的x1 和x2 两点的位相差(不计反射波,且在两种媒质中波的振幅不变)。, 空气中的波动方程,水中的波动方程,解,t=0时,声源处于最大位移处,A = 0.1m , = 300Hz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