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72930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幻灯片(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2008年秋季高考 考试评价报告,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二、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二)试卷的结构 (三)试卷总体和学校分类数据 三、试卷分析 四、教学建议 五、对试卷的评价 六、问题和建议,一、命题的指导思想,1、体现两个有利于 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突出语文的功能和目的 落实三个方面:选文多元化;体现整体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文本的能力;作文引导考生把握时代脉搏,以深沉的思考,从容的态度回应社会的律动。,二、试卷分析,(一)试卷的特点 1、选材体现多元性 典型报刊时评、优秀文学作品、唐朝史传和晚明小品。 2

2、、阅读体现整体性 试题从不同的能力点上,测量学生的整体理解与把握的能力。 3、写作体现思辨性 以“他们”与潜在的“我们”作为思考的纬度,表“我”心、“我”情。,(二)试卷结构,2、试卷的结构(各部分分值),3、试卷测量的能力与题型分值,学校分类数据,4、试卷编排分析,从试卷题目编排顺序的合理性分析,总体来看,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但6、7题显然有难度。总体编排合理,有利于考生考试时稳定心理状态和考试发挥,试题第二根曲线图显示,现代文区分度总体低于文言文试题,这也有待考试进一步的研究。,5、试题各部分命题设计思想(测量目标、试题、答题、原因分析、难度、区分度),阅读一命题设计思想: 选取媒体文章

3、,可读性强。该文介绍了建设中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方案和特色,选文对引导学生关注上海的当前建设及未来发展,特别识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意义。试题要求考生对解读上海城市新地标的历史文脉,对社会动态要有敏感度,对时评的文体特点能把握,有一定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围绕这一材料设计的5道试题,各有侧重,有考生认读与理解、信息筛选、文章整体理解与把握等要求,它们是(1)理解材料与观点的关系;(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对信息作推断与提炼;(4)从句、段、全文对信息筛选作整合。,现代文一(平均得分11.15分),l.第段中列举了我国多处城市景观, 用意是_ 。(2分),【参考答案】

4、具体说明城市地标聚焦了城市的魅力,彰显了城市的特色。 【测量目标】分析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试题分析】以说明方法为例,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通过理解“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所在”,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说明方法对城市地标的作用。 【答题分析】试题满分2分,平均得分1.16分。答题错误表现为对所举的例子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不清楚,不善从例子与城市地标的关系上作理解,分析举例的意义和作用。,【失分答案】得0分得考生在于审题错误,答非所问,或答表达效果。有的考生筛选信息抓不住关键语言。如:说明各地的想法,引出下文,在众

5、多经典城市地标下带出问题。或者:举例子方法的运用更有说服力,说明它们都是颇具特色的城市地标,新城市建设与历史文脉的连接成为问题。又如: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并为下文阐述城市地标作铺垫。再如:为了说明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体现出创新和发展,以及解释了城市独特的地标的意义和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的景观。 得1分的考生,如:通过列举说明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特色所在,是独特的城市意象。又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独特的城市魅力是通过这个城市特有的标志性的城市景观所体现的。再如:说明各地都有各自的城市新地标,城市地标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

6、所在。 【失分原因分析】缺乏对文本最基本知识的了解,或对知识的概念极其混乱,或不能借助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具体的内容加以理解和分析,因而造成对用意的理解,抓不住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作用的认识和感受。 【难度】0.58 【区分度】0.16,2.第段“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 一句中“败笔”的意思是_ (2分),【参考答案】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反差的新地标。 【测量目标】结合语境理解词意。 【试题分析】对“败笔”意思的理解,试题不是孤立地仅仅是对词语理解的测量,“败笔”一词是针对与城市文脉形成强烈对比的城市新地标而言的,理解“败笔”也是理解该文段的一个关键。 【答题分析】试题满分2分,平均得分

7、1.88分。 得0分的考生表现为脱离语境答题,如:失败的作品,文中指失败的建筑。 得1分得考生表现为信息整理不全,不是从“形成进一步反差”的句子作进一步思考。错误为意思解释不完整,缺主语或中心语。如:与城市的政治和文化特征不相吻合,而且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强烈的反差。 【失分原因分析】对词语的理解缺乏与文本的结合,不善于从文本的主要内容中作提炼,不善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关键信息。 【难度】0.94 【区分度】0.16,3.对“历史文脉”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城市地标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应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历史文脉总是在一座城市出现的时候产生和发展的。 C历史文脉也是王国

8、维说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之标征”。 D城市新地标与历史文脉相协调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参考答案】B 【测量目标】在辨析与分析中理解文意。 【试题分析】理解题干中“历史文脉”也是对文章核心概念的理解,它对整体理解和把握文意至关重要。选择题设计在这个点上是希望考生在读解这一语段时,至少先弄清楚“历史文脉”所指的概念,对它的基本定义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对选项作分析和辨析。 【答题分析】试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2.27分。,4.阅读第段,简述城市新地标与原有地标之间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两者互相协调,城市新地标在原有城市地标的基础上有所承续与发展。,【测量目标】段落内容理解,信息筛选与提炼。 【

9、试题分析】试题以简述关系形式呈现,对新、旧两地标的关系,与历史文脉的关系作理解。第段的语言信息,既有事例,也有上海过去和现代的历史建筑的比较。简述是对段落语言的理解中提炼和概括,而这一概括是对语言信息的筛选,也是对语言信息综合后的归纳。 【答题分析】试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2.7分。 得0分的考生表现为,对语段的总起句与过渡句不敏感,信息筛选选择细枝末节。如:互为映衬,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 得1分得考生忽略了相互之间得联系。如:城市新地标应与城市的历史文脉即城市的政治历史文化特征相吻合,创新首先要有文化底色和基调。 得2分得考生答题也不完整,如:两者应和谐统一,新地标应是在原地标基础上进行创新

10、。 【失分原因妇分析】阅读中对语言的前后及条理关系的理解能力差,或理解中只抓只言片语,抓不住文章阐述的重点,以致筛选不出文章的主要信息,组织句子的能力比较差。 【难度】0.9 【区分度】0.20,5.联系全文,概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80字左右)( 5分) 【参考答案】国家馆采用斗拱造型和“故宫红”色调等传统中国元素 ,地区馆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整个设计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测量目标】理解全文,筛选整合信息,并作归纳与概括。 【试题分析】试题要求联系全文,用80字左右概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文化底色,重点测量考生在整体基础上对5个信息点上的

11、把握,5个信息点的筛选既有提炼,也有概括,更有对整篇文章的关注。 【答题分析】试题满分5分,平均得分3.1分。 得1分的考生答案过于简单,如:文化特色,或中国特色,或地方特色。 得2分的考生审题偏颇不完整,不善于联系全文,只看最后一段,如:世博中国馆不是一味地复古,不求创新。它融入了中国特色的红为底色和基调,这一色调是最典型的中国特色。它也与国家地方特点相协调,让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成为上海的城市新地标。,得3分的考生审题对“中国馆”的理解停留于“中国国家馆”。如: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沿用了斗拱造型 。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 ,同时国家馆的“故宫红”代表了最典

12、型的中国元素。中国的千年历史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体现。 有的考生,因字数限制,信息筛选不全面,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运用了斗拱榫卯穿插体现中国建筑特色 ,与国家馆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了江南园林的理念,然而,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东方哲学对天地的理解。 得4分的考生答题要点还不够全面。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斗拱为造型基础,主色调为最典型的中国元素“故宫红”,而地区馆引入了江南园林的理念,与国家馆“天地”呼应,使中国馆与历史文脉相协调。 【失分原因分析】整体理解是语文最基本的能力,从上述列举的考生失分原因分析,主要在于考生阅读过程中不能很好沉浸,对文

13、本的理解,语言的感受、信息筛选的提取和鉴别能力较差,有的考生信息整合和概括脱离文本,对文章结构的认识,对信息理解与筛选的欠缺,阻碍了他们对内容等的深入理解。 【难度】0.62 【区分度】0.26,现代文阅读二(平均得分10.2分),阅读二命题设计思想: 灯笼红是一片叙事性的散文,作者为文坛前辈牛汉,作品选自中国文学大系。文章情深意浓,内涵较深,具有纯真的文学味,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基本主流。选取灯笼红的目的在于引导考生要注意优秀的文学作品,关注经典的文学作品。这组试题都着眼于对文意和内涵的理解,引导考生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试题主要测量(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义;(2)分析词、

14、句、段与人物的关系及作用;(3)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5)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 这些试题要求考生能把任何一个试题的点都置于文本作整体的理解,能综合考虑文章前后的脉络。只有这样,由试题开拓出的理解深度,才能形成对文本整体理解的深化。,6家乡的女人把丈夫叫“汉子”,曾祖母却这样叫“我”,这是因为 _。(1分),【参考答案】曾祖母热切盼望“我”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汉子。 【测量目标】能把握文中相关的内容理解“汉子”的意思。 【试题分析】第6题出题的点在第四段,但对文意的理解要联系第六段的内容,尤其是曾祖母把手伸进被窝久久地

15、缓慢地抚摸着我,从胸口抚摸到脚心,口里念念有辞:“长啊,长大啊!”的信息,与对我称“汉子”的叫喊,将这两点联系起来理解,思考就容易多了。 【答题分析】试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0.36分,得0分的考生,不联系内容,只求“汉子”的表意,及“汉子”在这一段的意思。如:曾祖母喜欢我或曾祖母向对待丈夫一样的疼爱我。 得1分的考生理解不够全面缺少对有些描写的揣摩和感受。如:曾祖母已将我看为男子汉,非常疼爱我,在曾祖母的心理,我已经是一个大人了,是她的欢乐。 【失分原因分析】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考生仅停留在表层意思,没有深入到文中对一些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的理解,甚至不与一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相结合。 【难度】

16、0.36 【区分度】0.06,7阅读第段画线的两处细节描写,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2分),【参考答案】前一处体现了曾祖母的热切心理,后一处显示了她的满足感。 【测量目标】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 【试题分析】试题额两个细节描写,第一处描写曾祖母跪着掏瓜,“掏得很深”,将自己小半个身子“埋”进去了,这些动作都细腻地反映了人物地急切和希望快掏到地热切的心理。第二处的“瞅”“一口口”“吃”,既体现了对我的一种爱,也表现了一种心理高兴的满足。文章语言的这些描写是需要考生在阅读中加以品味,在品味中体会它们的情感色彩。 【答题分析】试题满分2分,平均分0.76分 得0分的考生答案比较典型地说明对“心理”这一词语的理解有偏差,有的理解为动作描写,有的理解为表现的是人物怎样的情感,有的理解为描写动作的用意,答非所问。如:体现曾祖母掏瓜的费力,对困难的事的坚毅和对亲人的仁慈;或:怕被人发现,体现对“我”的爱;又如:曾祖母将香瓜藏的非常深,是为了能让我吃到最成熟美味的“灯笼红”;在如:前者理解为年轻时不服输,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