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96449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给水管线设计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给水管线设计说明(一)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纬四东路给水工程(清河东路支路十一)。给水管道位于路中以北 9.5m 处。主管道 dn250 管总长1307.3m。二、选用材料:本工程选用 PE100 给水管道即高密度给水用聚乙烯(HDPE)管材,工作压力为 0.6MPa,热熔连接。阀门dn200 的阀门采用偏心半球阀,dn200 的阀门采用闸阀(配带伸缩节),法兰盘连接。三、施工要求:1、PE100 给水管道沟槽基底开挖处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基础从下到上分别为 200mm 厚中粗砂层,100 mm 厚细砂层;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需将基底超挖 200 mm,换填粒径小于 50 mm

2、 的级配碎石,再铺200 mm 厚中粗砂层和 100 mm 厚细砂层;压实度均不小于 90%,使管底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开挖沟槽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应严格防止扰动基底原状土层,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0.2m-0.3m 的原状土应在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槽底如有尖硬物体必须清除,用砂石回填处理,压实度不小于 90%。明挖施工方法、明挖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及回填等应符合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有关要求。2、未进入道路结构层内的给水管道沟槽采用中粗砂回填至道路结构层;进入道路结构层内的给水管道采用反开槽施工,用中粗砂回填至上层邻近结构层底。管顶以上回填土厚度200 mm

3、 采用人工夯填,200mm厚度400mm 采用轻型压实设备,厚度400mm 才可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度见图(一),其他回填方法应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埋地聚乙烯(PE)给水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GG101-2004)的要求执行。3、回填材料要填到足够高度(管顶以上不小于 250mm),防止槽外积水回灌,造成管道漂浮;回填必须从管两侧同时回填,同时夯实后再回填第二层,每次回填密实度高度不宜大于 200mm,直至回填到管顶以上 500mm 处;压实度见图(一),施工中沟槽如需支撑,应在保证施工安全的情况下,按回填顺序依次拆除,并以砂土填实缝隙。4.阀门

4、井按国标通用图 07MS101 施工,井座、井盖为重型规格,采用钢纤维复合材质,且应满足城-A 级荷载要求。阀门井采用现浇井圈(做法详见 GQ-01 结构图);车行道规范内的井室周围 0.5m 范围内位于路面结构层部分采用 C20 砼回填,结构层以下部分采用中粗砂回填5、行车道范围内阀门井、排气井井筒高度不小于 700mm,盖板所在结构层与邻近上层结构层间增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选用EGA1.0x1.0B 型,抗拉强度80KN/m。土工格栅纵、横向的搭接部分不小于 20cm。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沿钢筋混凝土盖板边缘向四周各伸出 1m;为满足工作人员井下操作及维护阀门,须保证井室净高1800mm,根据

5、实际情况适当加高阀门支墩,并且支墩长宽尺寸各外延 120mm.6、沟槽开挖时可根据土质、地下水位、开槽断面等因素考虑沟槽支撑,支撑材质可选用钢材、木材、或钢材木材混合使用。7、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管道基础下遇有淤泥层且厚度小于 1m 的,换填与淤泥层等厚度山皮石,分层夯填至基础底标高(每层厚度不大于 300mm),压实度不小于 90%,淤泥厚度大于 1m 的需换填 1m 厚山皮石,换填山皮石均分层碾压(最底层厚度不大于 400mm),在分层夯填至基础底标高(每层厚度不大于 300mm),每层碾压后测各测点的高程差,平均值应不大于 5mm,标准差不大于 3mm;然后见图一。8、在给水管道的弯管、

6、三通处设固定支墩,止推墩的受力一边应设置在原状土上,如被扰动,应采用换填级配碎石对地基进行处理后再做支墩,级配碎石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大于 30cm,压实密度不小于 90%,支墩做法参见 10S505。9、测量单位提供的现状管线位置与高程已在图中显示,施工时注意保护各种现状管线,如需做支护,请按有关规范要求实施,除图纸中标注的现状管以外,施工中如发现沿线有其它现状管与设计管道交叉时,请与设计者协商解决。施工前必须复测新设给水管与现状给水管合口处现状管位置及高程,如发现与设计不一致或管道之间出现平面与竖向的交叉问题,请及时与甲方、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如现场无法测量现状管时,可挖掘探坑确定现状管道实

7、际位置,适当调整甩管位置与现状管合口,现状支管的长度等具体工程量需经建设方、监理等相关单位现场确认后,由相关单位计量。10、遇有其他较密集的小管径(管内径小于 100mm)现状给水管时,则须根据现场情况连接,保证原有用户用水要求。连接处如需加设辅管,则其管位由相关部门确认后,及时通知建设单位与设计部门,出具变更后实施。11、现状管进入道路结构层(覆土0.7m 时)应及时与甲方及设计院联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处理方法。12、交叉管线净距小于 200mm 时,采用 C20 混凝土填充,填充范围为下层管道外壁两侧各 1.5m。五、本地区设计地震烈度为 7 度六、图中单位:长度,标高以米计,管径以毫

8、米计。图中标注给水管标高均为管中标高。比例尺:平面图中 1:1000;纵断面图中横向 1:1000,纵向 1:100。七、本工程采用北京 54 坐标系及曹妃甸理论最低潮面高程系统。八、给水管道安装完后,回填土前应进行水压试验。管道工作压力采用 P=0.6MPa,试验压力为 P=1.1MPa。给水管道并网运行前应进行管道冲洗与消毒。试验方法应符合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有关要求。九、给水支管管道覆土未注明的均不小于 1.2m。(覆土深度按路中标高计)十、如采用其他给水管材,需与设计部门结合后出具变更。十一、施工要求未尽事宜应严格遵守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GB50268-2008)的有关要求。十二、由于本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因此本工程中选用的混凝土均为抗渗混凝土;且地下水对混凝土有腐蚀作用,因此本工程中阀门井内外均应设置防腐涂料:用稀释的环氧氢气做底层漆,厚度 5-8m,再涂敷 1-2 遍环氧型防腐漆(包括环氧煤沥青和玻璃鳞片漆)和一遍环氧清漆。十三、与其他道路给水同步实施时,接口处取消管堵及支墩,核实高程及位置后直接合口。十四、图例十五、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管道的损坏及管道运行安全,对车行道范围管道覆土小于 1.1m 的管道进行保护处理,具体做法见下图(管道保护结构图)。注:1、玻璃纤维土工格栅选用 TGS-B-80-80 型,抗拉强度应80KN/m,最大负荷延长率3%,网孔形状为矩形,网孔尺寸为12.512.5mm。先在水泥混凝土板上洒粘层沥青,沥青用量为0.6kg/m,然后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沿钢筋混凝土板边缘伸出 1m.2、钢筋混凝土板内设置一层 1010cm12 的防裂钢筋网,钢筋网距板顶及两侧净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5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