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619358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城经济作物对增收的影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是农业大区,去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先进区。几年来,我们持续坚持“强本固农”的方针不动摇,按照“优质、生态、高效”的要求,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唱好“调”旋律由于狠抓惠农各项政策的落实,我区去年粮食总产达66.7万吨,实现九连增。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调优农业生产结构,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下力气发展无公害蔬菜、食用菌、林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引进名优稀特品种,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

2、设。目前,蔬菜、畜牧、水产、林果四大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73万亩,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发展到56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到23个,5种农产品获准使用国家绿色食品标志,食用菌总产达19万吨,我区还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示范县;新增畜禽规模养殖场408家,名优水产养殖面积4120亩;累计植树75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29.5%。新增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5万亩、食用菌棚8000个、名优林果面积2900亩。念好“产”字经一是以农业特色助推产业化。加快膨胀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基地规模,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培育高产高效水产示范养殖区,积极发展名优经

3、济林,进一步加快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二是实现产品质量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引导农民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品牌式提升,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提高甜翠、绿亚等品牌知名度。三是扶持龙头企业规模化。依托我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培育畜禽、蔬菜、面粉、饲料等四大系列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立海冷藏、绿亚禽业、联合食品等重点企业,初步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经营新格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8家。谱好“新”曲子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区里下发专门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

4、部署。在乡镇、行政村、村民小组分别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室”;在行政村设立“农业科技宣传园地”;在村民小组设立“农业科技宣传小黑板”;区农业局设立热线电话和专家咨询电话;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在醒目位置对外公布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电话;利用全区已形成的服务网络优势,开展技物结合的配套服务。建立区、乡、村三级农业科技培训网和农业科技信息视频点播系统,目前东昌府区是全国科技特派员试点县区。写好“增”文章围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保障群众政策性收入,四年累计发放涉农补贴7.15亿元。坚持内部挖

5、潜与外部拓展相结合,创新农民增收机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精心组织好新型农民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鼓励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等生产要素参股经营,努力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农民致富本领这个根本,关注民生,实施科普惠农工程,推动了农民提素增收。主要做法是: 一、大力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加强科普惠农载体建设 2005年以来,我市各级科协大力实施“科

6、普村村通”工程,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163万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70.6万元,市场化运作资金308万元,于2006年6月底前在全市建设科普宣传栏6577个,配备科普宣传员6700名。截至目前,全市科普宣传栏共更换科普挂图50多万张(每年至少四期),成为广大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重要园地。 2007年以来,我们进一步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处科普宣传栏、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农村乡镇和中心村建设一批科普服务站。经过努力,去年全市共建成乡镇办事处科普服务站127处,配备微机总计355台。今年10月底前,我市又全面完成了658个中心村科普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在此

7、项工作中,我们感觉莘县科普服务总站的经验最为典型。 莘县科普惠农服务总站是在莘县科协“科技110”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的,有三层楼房的独立场所,使用面积1500M2;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备10台高性能微机;常年聘请6位技术专家开展服务指导,吸收20多名农业院校毕业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并配有4辆技术服务专用车供专家下乡开展科普服务;设有科普学校,面积达200余平米,能供150多人进行培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能够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图书阅览室拥有农业等科普图书、期刊十多类3000余册,影碟和电脑光盘200余套。该总站投资10万多元,开通了植物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莘科农技视频医院”,农民可以取

8、病虫害样本通过系统的视频和音频功能向总站坐诊专家咨询,专家根据观察到的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及时地进行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目前,莘县各乡镇科普服务站、“科技110”分站都安装了该系统,实现了与中心联网。该网上诊断系统还扩展到冠县、阳谷、东营及河南、河北的周边县市,形成了更大范围的科普惠农服务网络。此外,总站还建立了土壤检测化验室和病菌培养室,投资4万多元配备了土壤分析仪等设备,为农民免费进行土壤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和PH值等方面的检测,由专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施肥方案,实行平衡施肥,从而使农民避免了盲目施肥,节约了生产成本。病菌培养室配有先进的高倍位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于农作物

9、的一些疑难杂症,通过对农作物的病变部位进行病菌培养,在显微镜下确定致病菌类,找到致病原因,对证提出治疗方案,做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两年,已先后帮助农民检测土样1000多次,诊断农作物疑难杂症600多次,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经济损失200多万元。与此同时,科普总站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在免费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的基础上,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强了自身发展实力。 各地科普服务站和科普宣传栏建成后,较好地发挥了作用,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各乡镇科普服务站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市场趋势、农产品供求、劳务供求、科技咨询等方面的信息查询、信息发布服务,前来上网

10、查询、发布信息的群众络绎不绝,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的农业行情以及种植前景,并可以把所了解的信息免费打印、复印,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如高唐县赵寨子乡西韩等村多年有种植树苗的习惯,一年生树苗价格一般在23元,去年通过科普服务站将种植信息向全国进行了发布,各地客户前来订购,树苗供不应求,价格翻了一番,亩均增收3000多元;姜店乡后纸村村民韩长明在网上查询到养殖樱桃谷鸭利润大,就根据网上提供的信息试养了一棚2000只,40天出栏,纯收入达5000元,去年又投资建起了三个养殖大棚,年收入达6万元。再如,临清市老赵庄镇后丁村村民通过阅读科普宣传栏里的蔬菜管理技术,才知道硝酸铵和其他硝态氮肥不适用于蔬菜

11、,蔬菜对微量元素需求量极少,过量使用微肥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对蔬菜易产生毒害,污染环境。仅此一项,全村1200亩韭菜地与往年相比节约用肥2吨左右,每亩节约资金60元钱,同时还提高了韭菜的质量,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唐园镇营子村村民王少泉本来是个挺懒的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后来在镇科普服务站和村里科普宣传员的帮助下,种植了黄金梨,学会了科学管理果树技术、病虫害生态防治和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科学管理果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他家的黄金梨树被龙口贸易出口公司指定为出口果品树,年收入达6万元,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二、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培训工程,加快培养新型农民 一是积极举办大型科

12、普宣传活动。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举办“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动员和组织各级科协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为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服务,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据统计,近年来,各级科协组织共举行大型科普活动50余次,举办以循环农业、节能环保、防震防雷、反邪教警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科普展览60余场,赠送科普图书8万余册,发放科普资料90多万份,受益群众达150万人次。 二是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我们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以现有科普培训设施为阵地,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全市科协系统先后组织科技宣讲团9支,科技下

13、乡服务队68支,共有5000多名科技人员参与,举办科技大集1500多场,举办技术培训班8000多期,培训农民100多万人次。在今年“科普之春”活动期间,我们邀请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针对群众需求,在堂邑镇举办了工艺葫芦技术栽培管理知识讲座,帮助农民解决了工艺葫芦重茬易死的难题,为农民避免经济损失上百万元。今年5月至7月份,我们会同临清市科协聘请省、市20多名农业专家,在16个乡镇办事处举办农民科学素质培训班112期,培训农民近万人。专家们在集中授课的同时,还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果园、大棚内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三是积极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先后从中科院和省

14、农科院引进丰花1号、3号花生、济薯18彩色地瓜、雪莲特藕、无公害脱毒大蒜、越夏西红柿等50多个优良品种和80多项新技术,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引进高产优质小麦良种“潍麦9903”,培育“0501”小麦新品种和“丰聊20号”早熟高产玉米良种,为农民累计增收过亿元。 三、大力实施“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增强基层科普组织辐射带动功能 2006年以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在全国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每年筛选、评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2007年,省科协、省财政厅实施了“科普惠农示范工程”,作

15、为国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配套方案。市科协、市财政局也联合出台了聊城市“科普惠农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以推动科普惠农工作在我市的实施。这方面,我们着力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大力扶持发展农技协,使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技协560多个,入会农户11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户40余万户。其中鲁西毛皮动物研究会被命名为“全国百强农技协”,2个农技协受到国家表彰,15个农技协受到省科协表彰。例如,宋书桥同志创办的鲁西毛皮动物研究会以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为技术依托,聘请全国著名养殖专家为技术顾问,创建了集品种引进、技术培训、规模养殖、辐射带动、联合销售于一体的特种养殖示范

16、基地,从国外引进20余个优良品种,饲养珍贵毛皮动物5000多只,资产达300多万元。该协会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在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多次专门雇专机从俄罗斯购进狐貉良种,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带动会员1580多户,辐射15省市区,毛皮兽总量达到45万只,会员户年均纯收入23000元,其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者100多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者300多户,充分发挥了农技协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贡献。再如,张高丞同志创办的东昌府区生猪产销协会,集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养殖新技术应用、兽药、饲料、防疫等技术服务于一体,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三位一体的运营机制,会员从协会成立时的59家发展到427家,生猪存栏达26.8万头,搭建了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增强了农民闯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好评。 二是加强对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帮助提升基地的示范带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