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78009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东阳中学17—18学年高一3月寒假作业检测物理试题(附答案)$83228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老师编辑东阳中学2018年上学期高一寒假作业检测试卷(高一物理)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45分)1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下列关于思想与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速度定义式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C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

2、采用了微元法2.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学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径如图所示,则( )A.两个小分队运动的位移相等B.两个小分队运动的所走过的路程相等C.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D.甲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3.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是像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对出现的这种现象,g=10m/s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水滴

3、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ABtBCtb vavbB. tatb vavbC. tatb vavbD. tavb10.一个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一个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速度为v,如果要使速度加速到2v,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水平恒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B. 将物体质量减小一半,其它条件不变C. 物体质量不变,水平恒力和作用时间都增为原来的2倍D. 将时间增加到原来的2倍,其它条件不变1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着质量分别为 m、2m 的 A、B 两个物体,A、B 间的最大静 摩擦力为 mg.现用水平拉力 F 拉 B,使 A、B 以同一加速度

4、运动,则拉力 F 的最大值为 ()Amg B2mg C3mg D4mg12. 如图,倾角的光滑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上A、B两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连有一轻质细线,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当细线被烧断后的瞬间,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方向沿斜面向下B. 方向沿斜面向上,C. 方向沿斜面向上,方向沿斜面向下D. 方向沿斜面向下,方向沿斜面向下13. 如图,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一小物块从传送带上端A滑上传送带,滑上时速度大小为、方向平行于传送带向下。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

5、,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物块离开传送带时的位置和速率v,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 从上端A离开, B. 从上端A离开,C. 从下端B离开, D. 从下端B离开,14.上海磁悬浮线路的最大转弯处半径达到8000m,近距离用肉眼看几乎是一条直线,而转弯处最小半径也达到1300m,一个质量为50 kg的乘客坐在以360 km/h的不变速率行驶的车里,随车驶过半径为2500m的弯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乘客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约为200 NB.乘客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约为539 NC.乘客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约为300 ND.弯道半径设计特别大可以使乘客在转弯时增加惯性15.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

6、图,其中是半径为r1的牙盘(大齿轮),是半径为r2的飞轮(小齿轮),是半径为r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r/s),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A. B. C. D. 2、 实验填空题(本大题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6.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依次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进行了相关的测量。根据所测数据,他们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总重力G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请根据图像回答以下问题:(1)弹簧的原长为_m。(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3)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A. 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 用悬挂钩码的方

7、法给弹簧施加拉力时,应保证弹簧竖直悬挂C. 测量弹簧长度L时,应保证弹簧和钩码均处于平衡状态D. 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L成正比17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A必须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B只要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C需要及时记录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D必须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O拉到相同位置(2)完成该实验的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填字母代号)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并且长一些B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近一些C使拉力F1和F2的夹角尽量等于9

8、0D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3)甲、乙两图分别是某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填“甲”或“乙”,其中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拉计时的图示)18.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1) 某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下列措施中不需要或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代号)A. 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B. 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C. 每次改变拉小车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 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

9、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E. 每次小车都要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F. 实验中应先放小车,然后再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 某组同学实验得出数据,画出的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作用在物体上的恒力 F= N。当物体的质量为 5 kg 时,它的加速度为 m/s2。3、 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19、20题每题8分,21题9分,22题12分,共37分)19.如图所示,人重300N,物体重200N,地面粗糙,当人用100N的力向下拉绳子时,人和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求:(1)人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与方向;(2)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与方向.20.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

10、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为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1)求小球下落过程中,通过第一层的平均速度大小;(2)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 21. 嘉年华上有一种回力球游戏,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半圆形轨道的半径为2h,B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某人在水平地面C点处以某一初速度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恰好水平进入圆轨道内侧运动,小球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9mg,继续沿半圆轨道内侧运动并恰好能过最高点A后水平抛出回到水平地面D点(图中未画

11、),若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求:22. (1)小球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23. (2)小球从C点抛出时的速度;24. (3)C、D两点之间的距离。22.如图所示,长为 L=3m 的小车,上表面水平,质量为 M = 2 kg,小物块,质量为 m = 4 kg,可视为质点。小物块置于小车的右端,开始时 小车和小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两者间的动摩擦因素为 0.2,小车与水 平地面之间无摩擦,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现对小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1)当水平推力为 F1 = 6 N 时,求小物块的加速度 a1大小及小车和小物块之间的摩擦力大小;(2)当水平推力为 F2 = 16 N 时,求小车和小物块的加速度 a2 和 a3 大小,(3)在第(2)问的拉力作用下,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小车的左端滑落以及滑落时的速度?(4)在第(2)问的拉力作用下,小物块一定能从小车的左端滑落,求F2 的最短作用时间 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BACBCDD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