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9573152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内容提要(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单元学习写人叙事的散文。透过这些文章对人与事的描写,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了解作者对其中人物品行的评价及作者的思想倾向。 1了解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有关的背景,便于分析理解作品。 2学习本单元文章中通过典型事件写人物以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3体味文章抒发的爱憎分明的感情,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并加以认真揣摩。 4培养鉴赏散文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内容提要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都

2、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散文,它们所描所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和事。 记念刘和珍君愤怒地控诉段祺瑞执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罪行,痛斥走狗文人卑劣无耻的流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作者的悲哀和尊敬。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悲惨命运的描写和叙述,深刻淋漓地抒发了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文化大革命”罪行的有力控诉,表现了敢说真话的勇气。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运用对比、描写等表现手法,形象地描述了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达了他对梁启超先生的赞赏和敬佩之情。,方法指导 本单元课文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一些人生哲理,在学习中既要学习品文,也要学习品人。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

3、,不仅要注意人物外貌言行,还要探究人物内心世界,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还要注意品赏文章的叙事技巧,品味文章精彩和关键的语句。在学习中,无论品文还是品人,都注重个性化思考,重视心灵体验,将文中崇高、神圣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一)诗歌鉴赏 兰陵王柳阴直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简介】

4、 兰陵王,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碧鸡漫志卷四列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长萧,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尝著假面对敌,击周师金墉线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词谱称:“此调始于秦观雨初歇词。”但宋元人俱宗周邦彦柳阴直词体。词见片玉词。分上中下三片,一百三十三字者较常见,也有一百三十一字体,仄韵。,【注解】 隋堤:指卞京附近汴河之堤,因汴河是隋朝开的,故名。 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 长亭:古代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 寻:这里是寻思、追忆、回想意。 梨花榆火:唐制,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寒食:寒食节,清朝节前一天(

5、一说前两天)。这一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 迢递;遥远。 别浦:这里指水流分支的地方。 津堠:渡口附近的守望所。,【故事】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写伤别。周邦彦已经倦游京华,辞别了友人,带着离愁而去。但他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不禁伤心落泪。 正午,低垂的柳树阴影直直铺在水面上,柳丝细长柔嫩,像丝线一般,仿佛知道自己青绿色美丽诱人,故意飘飘拂拂玩弄着这颜色。在汴河堤岸上,你见过多少次这绿柳随水飘拂送别行人的场景?登上高堤眺望故乡,渺渺茫茫多么遥远,有谁理解我这宦游厌倦的人?长亭路上,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亭边的柳条,恐怕已被送别的人们折断超过了千尺。,船已启程,静

6、下心来,寻思往日的旧事。那时正是梨花盛开,赏赐榆火的清明节时候。晚上你又为我殷殷送别,饯别的酒趁着哀哀琴声缓缓饮下,黯淡的灯光映照着分离的宴席。现在我愁这船儿走得太快。船被风帆鼓起,像离弦之箭。竹篙点水,仿佛使水波变暖。回头一望已过了好几个驿站。遥望送行的人,已在长天之北,我们就此远离了!,凄凉悲恻,离愁别恨一层层在心上不断堆积。船渐渐到了一个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有水波回旋。渡口附近冷冷清清,守望伫立在那里孤伶伶的。天边斜阳冉冉西下,眼前春色一望无边。想到曾几何时,在春天夜里,我们在月光下亭榭中携手同游,一起站在秋露沾湿的桥头,倾听悠悠的笛韵。沉思从前这些事情,好像在梦里一样,不禁暗暗流下了泪

7、滴。,(二)古文品读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夫黄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啄鳝鲤,仰啮菱衡,奋其六翮,而

8、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缯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聘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1)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译文: _

9、 (2)以其类为招。 译文: _ (3)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译文: _,【答案】 (1)译文:那些蜻蜓还是小的例子呢,黄雀也是这样。 (2)译文:用它的同类将它招诱加以捕捉。 (3)译文:用红绳绑着自己去见楚灵王呢。 【点拨】(1)因是以:仍然是这样。因:犹,如同。是:此。以,同“已”,语气词。 (2)类:同类。招:招诱。 (3)“系己以朱丝”:即“以朱丝系己”,状语后置句。之:代前句“灵王”。,(2010年高考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灯火 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

10、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显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

11、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暖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

12、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

13、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

14、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傍晚,陪祖母静静欣赏这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有删节) 【注】 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土埆厝:台湾的一种民居。,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_ 【答案】 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

15、深切留恋和怀念;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诵读课文,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3学习刘和珍等革命青年的精神,激发爱国热忱。,1读准字音 浸渍(z) 殒(yn)身不恤(x) 尸骸(hi) 菲(fi)薄 绯(fi)红 噩()耗 攒(cun) 射 屠戮(l) 立仆(p) 赁(ln)屋 桀骜(o) 长歌当(dng)哭 干(gn)练 不惮(dn) 喋(di)血 洗涤(d) 山阿(),2解释词语 寥落:稀少。 长歌当哭: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文中指写文章。当,当做。 菲薄:这里是微薄的意思。 微漠:依稀,淡薄。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须从。 偏安:意思是被迫离开原来的地方,暂居别处。,黯然:忧伤的样子。 惩创:惩罚,惩治。 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