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9573141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高二语文必修四《窦娥冤》(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剧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 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冲突。,戏剧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文学中重要的是人物语言。戏剧中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展示和剧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一般都得依靠人物语言来完成。戏剧人物语言的特性:第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剧情发展;第二 ,戏剧语言要有个性化;第三,有丰富的潜台词 ;第四,易懂上口。,中 国 古 典 戏 剧 概 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

2、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二、元 代 杂 剧,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元曲,散曲,杂剧,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元杂剧的体制 结构 元杂剧

3、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2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

4、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 、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

5、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汉卿,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倩女离魂,墙头马上 梧桐雨,汉宫秋,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 娥 冤 元关汉卿 汉 宫 秋 元马致远 赵氏孤儿 元纪君祥 琵 琶 记 明高则诚 精 忠 旗 明冯梦龙 娇 红 记 明孟称舜 清 忠 谱 清李 玉 长 生 殿 清洪 升 桃 花 扇 清孔尚任 雷 锋 塔 清方成培,悲剧:将人生有

6、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窦娥冤剧情简介,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

7、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反抗的窦娥,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善良的窦娥,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

8、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不屈的窦娥,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A、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B、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C、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窦娥,绑赴刑场,婆媳诀别,临刑发誓,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