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572296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 第六章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预防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第一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其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排除进入人体内的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一)免役系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分子三个部分。 免疫器官: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脏、淋巴结、扁桃体、胸腺、骨髓等。免疫器官可产生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细胞是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两大类。 淋巴细胞主要有T淋巴细胞(又叫T细胞)和B淋巴细胞(又叫B细胞)两类: T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液中,占淋巴细胞的70。可以直接消灭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并监视

2、着体内异常细胞的出现,一旦发现,将它们清除。 B细胞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中,可以产生抗体,参加体液免疫。,免疫分子: 具有免疫效应的物质称为免疫分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抗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等)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类是补体、溶菌酶等,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免疫作用没有针对性。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感染 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二、计划免疫 (一)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用生物制品种类 自动免疫制剂有菌苗、疫苗和类毒素等。 疫苗是指由病毒制成的生物制品; 菌苗是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 由细菌外毒素经过减毒而制成的生物制品叫类毒素。,被动免疫制剂有丙种球蛋白和免疫血清。 被动

3、免疫制剂注射后,人体可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但持续时间仅34周。 免疫血清(如狂犬病抗病毒血清)多来自动物的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用前须先作皮试。,2.主要接种的疫苗种类 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主要接种的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活疫苗等。 主要预防的传染病有:结核、乙肝、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小儿麻痹、麻疹等。,3.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为减轻预防接种的反应和避免接种局部感染,在接种头一天要事先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争取他们的配合。 要合理安排幼儿饮食,要吃饱饭不要空腹,不要进食刺激性较强或易致敏的食物,如含酒精饮料

4、及鱼虾等。 家长要为幼儿洗澡,清洁皮肤,并为幼儿穿上易穿脱的衣服。 接种时还要进一步做好解释和教育工作,争取幼儿的配合。,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的皮肤,注射器要专人专用。 接种结束可组织幼儿轻微活动,注意避免受热、受凉。 对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做出适当处理,如遇个别幼儿晕针,不要乱动孩子,让其仰卧,头放低,适当喂些热糖水,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出现轻微反应的不用特别处理,一般到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 若高烧并有其他症状,需及时去医院诊治。,(二)预防接种的程序 1.基础免疫: 一般6个月以上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容易感染疾病。 为了达到保护的目的,选择几种对小儿威胁较大的传染病疫苗,在短期内接种

5、到小儿体内,使他们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并为今后的免疫打下基础,这种初次接种叫基础免疫。,2.加强免疫 经基础免疫后,体内获得相当的免疫力,经一段时间后,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若重复接种一次,就可使免疫力再度提高,以巩固免疫效果,这种复种称为加强免疫。,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一、传染病的特性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免疫性 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每一种传染病从发生到恢复都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四个阶段。,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者,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传染病患者 (2)病原携带者 (3)

6、受感染的动物,2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如麻疹、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 (2)饮食与水源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虫媒传播: 流行性乙型脑炎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 乙型传染性肝炎 (6)母婴传播:艾滋病 (7)直接接触传播:狂犬病 (8)土壤传播:如破伤风、如寄生虫病的传播,3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或免疫力较弱,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托幼园所的婴幼儿是典型的易感者。,三、传染病的预防 1.及早发现并控制好传染源 (

7、1)早发现病人。 (2)早隔离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 (3)早治疗病人 (4)密切观察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 (1)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对切断每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都是有益的。 (2)根据每种传染病的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以阻止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3)传染病发生后,要对患儿的生活用品和排泄物以及接触班级进行彻底消毒,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3保护易感者 (1)增强幼儿的体质。 (2)有计划进行各种预防接种,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第三节 幼儿常见传染病,一、病毒性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1.麻疹 病因及传染途径:病毒引起,空气飞沫传染 症状: 病初

8、:发烧、咳嗽、流鼻涕 发烧后2-3天,口腔黏膜改变 发烧后3-4天,出现皮疹 皮疹持续3-4天,疹子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护理 空气新鲜,湿润,避免让风直吹病儿 注意眼部卫生 注意鼻腔、口腔清洁 饮食富于营养而容易消化 出疹发烧应采取降低体温的措施 注意有无并发症 进入病儿所在居室要戴口罩,2.风疹 病因及传染途径: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小。 症状: 病初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体温多低烧。 发热当日或次日就出现皮疹。皮疹很快布满全身,但手心、脚心一般没有皮疹。 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护理 发热时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孕妇勿护理风疹病人,

9、以免感染风疹,致胎儿畸形。,3.幼儿急疹 病因及传染途径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不强,多发生在6个月1岁半的小儿。 症状: 起病突然,体温可达3941,食欲差,但精神尚好 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时出现皮疹,12日皮疹完全退净。 护理:高热期间多喝水,适当服退热药降温,以免因高热而 惊厥。,4水痘 病因及传染途径: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以6个月3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 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 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 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

10、。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 在得病的一周之内,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护理 发烧时候要卧床休息 可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勤洗内衣和床单 隔离到全部皮疹结痂,(二)其他病毒性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 高烧、寒战、头痛等 胃肠道症状、 肺炎症状、精神症状、中耳炎等 护理 高烧卧床休息,多喝水 选用合适药物 采用物理降温 护理者戴口罩、洗手,2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及传染途径: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腮腺肿大期间,唾液中有病毒,可经飞沫传染。 症状 起病急,

11、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1-2天后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或咀嚼时感到腮腺部位胀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时疼痛加剧 4-5天腮肿消退,护理 注意口腔清洁,用盐水漱口 腮腺肿痛,可用死毛巾做冷敷 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免吃酸 应用中药治疗,3.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因及传染途径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 症状 起病急: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 2-3天后,体温可达40以上,抽风昏迷 少数病人留下后遗症 预防 接种疫苗 搞好环境卫生,4.手足口病 病因及传染途径 由库克萨基病毒引起。在患儿的水疱液、咽分泌液及粪便中带有病毒。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在夏季流行。 症状: 潜伏期4-6日 手足部位出现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水疱 口腔内出现水泡 8-10天水疱干涸,病愈。,护理 患儿发烧时应卧床休息 多饮水,吃流质 半流质食物 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患儿的餐具 用具均需消毒,(三)细菌性传染病 百日咳 猩红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小儿结核病 细菌性痢疾,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