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9570007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宁夏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银川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2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

2、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A对后来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是君主专制的体现3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此举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4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佐,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A国家中枢行政

3、体系遭到破坏 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5小麦在史前时代即传入我国,但直到汉代才开始大规模种植。从农作物生理习性角度看,其原因可能是当时A发明了开沟和播种相结合的耧车 B普遍采用了保苗抗旱的代田之法C出现了耕耙耱相结合的耕作技术 D兴修了一大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6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

4、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7下表是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对此信息解读最正确的是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8明朝后期史书有这样的记载:“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棉花已经广泛种植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快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9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靖康之变”后,定窑由于连年兵灾而逐渐衰落和废

5、弃;金朝定窑瓷业得到了恢复;到了元朝,定窑在政府管制下逐渐没落。由于窑火的熄灭,遗址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以下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唐朝 B古代定窑产品行销南北各地C瓷器生产受社会局势影响 D宋代是中国制瓷业鼎盛时期10(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举措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 B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C说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

6、,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D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12朝奉本是一种古老的官职。秦代有朝请,汉代有奉朝请,意思是“逢朝会请”,即每逢上朝便应召议事,并不实指某个官位。明清两代,徽商蓬勃崛起,“徽州朝奉”成了徽记富商和当铺掌柜的专称。“徽州朝奉”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唯利是图的本性 B走官商结合之路C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D徽商虚伪的反映13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者

7、,当他们无需围绕着政治、军事进行实用性的阐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于是士阶层崛起和独立。他们的“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的结果是A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重农抑商 D民间私学发展14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B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C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1

8、5费正清先生说:“朝贡制度是儒家主张用于对外事务的一种办法,根据他们的主张,中国君主行使政治权力是有伦理依据的,正如仁君之能以德感召中国人民一样,他也必然会吸引外化的夷狄到中国的朝廷上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今天的外交不应该借鉴朝贡制度中的做法B朝贡制度中的伦理性因素要多于军事因素C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与现代西方的强权政治相似16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其原因主要在于A社会主流思想演变 B政府选官的需要 C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八股取士的实施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己,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

9、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王阳明的“心学”18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D先富后教开明统治19下表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表。据此推知,我国古代学科地理医学数学物理天文比重17.80%23.80%16.70%3.40%22.90%学科生物农学化学工程技术比重8.90%8.50%3.80%11.90%15.70%A科学成就数量

10、巨大 B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20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21全球通史中提到:“中国人在他们整个历史上享有同一种族和同一文化,在古典时期,这种同一性如我们将看到的,得到进一步加强,因为中国人统一了文字,它使操各种极为不同的方言的人能互相交往。”该材料主要说明A汉

11、字对中国统一的作用 B汉字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中国文明的统一、连续 D汉字对人们生活的作用22右图为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下列对该贴字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非真非草,行云流水 B写意奔放,风卷残云C方正平直,循乎法度 D笔画圆匀,形体修长23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24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

12、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结果常是善辩的当事人获益,口拙的人吃亏由此产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智者”。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法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过程 B人文思想产生与民主政治有关C城邦经济政治获得高度繁荣 D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25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C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D民主制衰落的原因26恩

13、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C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D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27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罗马帝国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社会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D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了帝国统治基础28史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认为:“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得出这样评论是基于:A改革避免了流血冲突 B改革避免了社会动荡C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 D改革打击了保守势力29威廉布莱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