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61978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一章(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第一章 商业银行概述,第一节 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第三节 商业银行制度类型与治理结构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第一节 商业银行产生与发展,一、银行的由来 二、早期银行产生的基础 三、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产生 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一、银行的由来,最早的银行出现于欧洲,英文中的银行(Bank)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长凳)。自11世纪开始,欧洲商业日渐兴起,在交易过程中,为了货币的鉴别和兑换,出现了钱币兑换商。到12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的货币经营业已经相当发达,但货币经营商的工作条件却比较简陋,只

2、凭借一把长凳和一个柜台便可营业。13世纪中叶,居住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的意大利人因逃避战祸,迁居英国,在那里仍以原来的工作条件经营货币业务。随着存款的数量不断增加,商人们发现多个存款人不会同时支取存款,于是他们开始将汇兑业务中暂时闲置的资金贷放给社会上的资金需求者。再后来,贷款的形式已不仅限于现实的货币,其中的一部分变成了账面形式的资金转移,从此标志着信用开始成为现代银行的重要特征。,二、早期银行产生的基础,追根寻源,银行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益频繁的经济交往中,各国商人所携带的铸币形状、成色、重量等各不相同,客观上需要进行兑换,以便于国际贸易的进行。同时,来自各地的商人

3、为了交易的便利和出于安全的考虑,需要把携带的货币交存银钱业代为保管,并委托其代为办理汇兑、支付与结算等。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货币经营业务的扩大,在货币经营者手中聚积起大量货币,其中有一部分并不需要立即支付,于是他们就将这部分货币贷出去赚取利息。同时,社会上一部分人将货币存放在货币经营者手中,以便带来利息收入。这样,在货币经营业务基础上产生的货币存贷业务,促使货币经营业转变为早期的银行。,三、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产生 (二)商

4、业银行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是1694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是一家真正服务于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发展的银行。该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诞生。在当时的高利贷利率高达20%30%的情况下,英格兰银行从一开始就把对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定为4.5%6%的极低水平,进而很快地动摇了高利贷银行在信用领域的主导地位,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树立了的典范。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英格兰银行,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二)商业银行的发展,(1)业务经营全能化。 (2)金融工具多样化。 (3)银行机构集团化

5、。 (4)金融资产证券化。 (5)经营领域国际化。 (6)经营手段科技化。,(1)业务经营全能化。,商业银行突破了传统的业务分工界限,与其他金融机构在业务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经营界限和经营范围已很难严格划分,全能化成为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2)金融工具多样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创新浪潮,商业银行也进行了大量的金融创新,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传统金融工具和创新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3)银行机构集团化。,随着银行业务竞争的日益加剧和经营风险的不断提高,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之间的收

6、购、兼并和联合变得越来越频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范围内的银行收购、兼并和联合活动更是风起云涌,呈迅猛增长态势。目前,银行业的并购浪潮仍在继续。银行机构的集团化发展趋势,导致银行业“巨无霸”的出现和银行资本不断集中,也使商业银行拓宽了业务范围,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增强了抗风险能力。,(4)金融资产证券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中证券化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大。由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证券化形式的融资迅速发展,这就迫使商业银行调整其业务经营策略,直接参与证券化融资活动,提高流动性好、风险相对分散的资产在银行总资产中的比例,以便在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业务经营的

7、收益。西方国家金融管制的逐渐放松和较低的利率水平,也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证券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5)经营领域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推进,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超越国界,在海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规模庞大、批零结合、与各种金融服务相互融合的的全能式跨国银行,使银行业务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同时,在双边对等的条件下,允许外国商业银行进入本国,对外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国际化,进而形成了一个国际间银行资本流动机制和信息网络,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6)经营手段科技化。,金融业务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8、信息处理技术在银行业务经营中的普遍应用,使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趋于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以及客户服务全面化。,(三)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1.英国式融通短期商业资金的传统 2.德国式综合银行的传统,1.英国式融通短期商业资金的传统,这一传统根源于经济理论上的“商业放款论”或“实质票据论”。根据这种理论,商业银行业务应集中于自偿性贷款。所谓“自偿性贷款”是一种基于商业行为能够自动清偿的贷款。其典型的例证是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押汇和国内贸易中的票据贴现与产销放款,厂商为购储原料及支付工资向银行借款周转,一旦产销完成后,贷款即可从销售收入中偿还。但消费性放款、房地产及股票抵押放款及固定资本放款等长期性放款

9、,则通常不列于自偿性范畴。自偿性贷款应根据真正的商业行为而进行,并有真正的票据为凭证,因而也是符合“实质票据论”的放款。这一类放款,偿还期较短(通常为1年以下),流动性较高,对银行来说,比较安全可靠。并且可以根据贸易规模的需要而自动伸缩,因此对货币信用量具有自动调节作用。,2.德国式综合银行的传统,德国的工业化开始比英国晚,但到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工业革命获得了高速发展,经过数十年的时间已超过英国。不可否认,其银行制度在促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德国银行不但提供短期商业或周转资金,而且也融通长期固定资本。此外,德国银行还直接投资于新兴企业,积极参与新企业的决策和扩展过程,替新公司

10、包销证券,并在技术革新、地区选择、合并增资方面提供财务方便和咨询。换言之,德国式银行并不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严格区分,大多数属于经营一切业务的综合银行。这些欧洲大陆式的综合银行,接受各种形式和数量的存款;为工商业和消费者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经常地经营证券业务;负责收付交易、融通进出口资金、代客买卖外币等。虽然个别银行很可能更强调或擅长某一类业务,但就业务范围而论,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德国银行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通过多样化的业务挽救了许多濒临破产的企业,挽救的主要方式是将无法清偿的银行贷款转化为银行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银行又以大量长期贷款和直接投资的方式协助工商业复兴

11、,终于造成德国战后的经济奇迹。,四、我国商业银行的产生,1.票号与钱庄 2.银行的兴起,1.票号与钱庄,我国最早的银行业当首推山西的票号。山西票号,是1795年前后,山西平遥人雷履泰创设。此人在天津开设日昇昌颜料铺,由于采办货料,经常往返于晋鲁冀豫等省,觉得携带银两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其他商人也有同感。于是,雷氏就附带经营票号,兼营汇兑,凡是客商汇款,或国库收解,都可托其划付。道光十年(1830年),日昇昌颜料铺改行,成为专营汇兑的票号。其后效仿者日渐增加,山西票号遍及国内各重要的商业地点。这种票号作为中国的货币处理业,与欧洲的银行并无血缘关系。在此基础上其业务经营的种类不断发展,兼营存放款等项

12、业务,其后演变为由沪杭人为主的钱庄。钱庄发达以后,票号开始衰退,其业务被钱庄所取代。,2.银行的兴起,钱庄在当时虽然盛极一时,凌驾于新兴银行之上,但由于以下原因,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其一,由于钱庄不是公司性组织,因而资金力量较小,每庄多者不过20万30万元,少则不及万元;其二,受贷款方式的局限,资金自动清偿能力差;其三,贷款多用信用方式,不要求提供抵押品,缺少必要的还款保障;其四,经营方式陈旧,经营者缺乏近代眼光,因而在剧烈的竞争中,难以稳操胜券。由于以上原因,加之世界经济恐慌的袭扰,钱庄终于在19221924年间步入穷途末路,最终被现代银行所取代。,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改

13、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伴随着整体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步伐,我国商业银行业从无到有,并通过以下步骤不断发展壮大和规范完善: 其一,组建“专业银行”,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雏形的出现。自新中国建立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只有一家“大一统”式的人民银行。 其二,四大专业银行逐步改造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我国没有“商业银行”这一概念。 其三,设立一批新型商业银行,丰富和完善商业银行体系。1987年国家重新恢复交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四,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步伐。自1991年深圳发展银行上市以来,银

14、行上市一直受到严格限制,直至1999年末,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为政策解冻后的第一家上市商业银行。,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一、商业银行的性质,1.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 3.商业银行是不同于专业银行的金融百货公司,1.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具有自己的名称、从事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以利润为目的,并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2.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特殊性具体表

15、现在经营对象上的差异。工商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则以货币和货币资本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收付、资金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相联系的金融服务。,3.商业银行是不同于专业银行的金融百货公司,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是唯一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银行,同时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大额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而专业银行只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服务。尽管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在服务对象和业务品种上看,与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6、。,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和借助各种金融工具吸收存款,把社会上闲散的资金集中,再通过放款业务贷给社会各经济实体和消费者。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对存款人承担还款的义务,这是一种受信业务;银行将款项贷给他人,他人承担在借款期满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的义务,这是一种授信业务。商业银行在这两种业务中扮演金融中介的角色,从吸收资金的成本和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收入,形成银行利润,既为自己赚到了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收入,又为社会提供了自己的融通服务。银行信用中介职能的发挥,在客观上使社会资金从盈余单位转向赤字单位,在不改变社会资本总量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资本的使用方向,提供了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支付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资金融通外,还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