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59374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能力试卷附答案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中期考试高二历史能力卷(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非选择题(共五小题,第1题18分;第2题28分;第3题16分;第4题20分;第5题18分,共100分)1.秦始皇对法治高度重视,将法治理念贯彻到秦帝国的政治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秦始皇继承前代的法治传统,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政治准则。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他将法律、法令公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秦法要求官吏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恪尽职守,公正无私。在严

2、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这对秦统一的巩固和政治控制是极有好处的。摘编自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归纳秦始皇推行法治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继承的“法治传统”。(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始皇推行法治的历史影响。【答案】(1)主要举措: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法治传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商鞅变法法治成果。(2)简评: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从新出土的秦简看,秦始皇编纂的成文法典内容丰富,体系庞大。他将法律、法令公

3、布于众,进行法律的普及工作,使更多的人知法守法。在秦始皇时代,军政大事和百姓日常生活,都有法律进行规,一定程度上真正实行了法治。秦法要求官史必须精通法律,依法办事格尽职守,公正无私。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奖勤罚懒,劝善惩恶”可知重视立法;普及法制;依法行政;依法治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继承的“传统”有法家以法治国思想。商鞅变法的法治成果。(2)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巩固了秦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统治效能;严刑峻法激化阶级矛盾;为后世推行法治提供借鉴的角度进行作答。2.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运动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反省、批判占了主导地位;跨入新世纪以来,要求对孔子和儒家

4、思想文化重新认识的呼声不断高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幼时家境贫寒,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还经常向不同的人请教。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学习音乐。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依据材料指出孔子的学习途径有哪些?材料二 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孔子没有下过明确定义。他曾说“仁者爱人”,并将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行为称之为仁;孔子的“仁”也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就是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将“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2)结合材料和孔子的生活时代,简析孔子将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行为称之为“仁”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谈谈你对“仁”的含义的理解。材料三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教育事业之两项著述事业一项,实当为孔子生平事业表现中较更居次之第三项。钱穆孔子传(3)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孔子的三项主要贡献。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集中于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揭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这一斗争,是同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联的。(李大钊)指出孔子被历代“专制君主们所利用资以为护符”,成为“保

6、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他还指出:抨击孔子是攻击“专制制度之灵魂”。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4)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揭起打倒孔家店大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斗争的实质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神化”或“妖魔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途径:刻苦读书;向各种人请教;到各国(地)游历考察。(2)春秋晚期,各国连年争战,给社会生产和各阶层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孔子认为,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有助于结束混战,使千万生灵免遭涂炭,这正是“爱人”的体现,因而是“仁”。“仁”的主要含义:是爱人,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统治者应当对民众有仁爱之心与关怀之情(如

7、答要求统治者对民众施仁政也可)。(3)贡献一,提出“礼”与“仁”等思想主张;贡献二,兴办私学;贡献三,完成诗书等“六经”的著述(4)原因:袁世凯企图强化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实质: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捍卫共和制度。(5)原因:都与当时特定的现实紧密相联,孔子只是个被人利用的“偶像”【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还经常向不同人请教。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和典章制度,还向齐国学习音乐”可知孔子学习的途径有刻苦读书、向不同的人请教及到各国游历考察等。(2)依据材料“将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行

8、为称之为仁”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当时各国连年征战,给社会生产和各阶层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孔子认为,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有助于结束混战,使千万生灵免遭涂炭,这正是“爱人”的体现,因而是“仁”。依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述问题的作答可知“仁”应该是统治者关怀百姓,对百姓有仁爱之心,实行仁政,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依据材料“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教育事业之两项著述事业一项”结合上述问题的作答及所学可知孔子的贡献是提出“仁”和“礼”等思想主张,兴办教育,创立私学,总结传统经典,完成诗书等“六经”的著述。(4)依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集中

9、于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揭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这一斗争,是同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联的”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袁世凯企图强化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结合新文化运动相关所学可知其实质上是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捍卫共和制度。(4)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孔子被“神化”或“妖魔化”都与当时特定的现实紧密相联,孔子只是个被人利用的“偶像”。3.像历史上大多数伟人一样,拿破仑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有许多未知因素和未解之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能像拿仑这样拥有如此长久的赞誉。革命使拿破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

10、将欧洲人从沉睡中唤醒。在他的一生中,他只有一个外在的、根本的雄心,而这就是为了积极表现他感到自己具有的伟大品质所需要的惟一雄心。当自负、雄心和自制这样互相熔铸在一起,并且给一个人的天赋才能配备了一副铁和金的骨架,使这些天赋才能能够把它们的印记打在整个宇宙之上的时候,他身上就产生了一种非凡的现象。摘编自(法)艾利福尔拿破仑波拿巴不可一世的永存者材料二 拿破仑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这类人对压力和焦虑有很大的容忍力。他有限的焦惑使他采取了鲁莽的行动,战胜了敌人。拿破仑的心理支持了他的军事目标,使他受到法国人的爱戴。但在俄国冬天和惠灵顿(第七次反法联盟的英军元帅)面前失败了。摘编自(埃及)阿尔弗雷德琼斯拿

11、破仑波拿巴的心理观察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是凭借什么功绩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共和国救星的?如何理解“他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将欧洲人从沉睡中唤醒”?(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后期战争的“军事目标”,及“在俄国冬天和惠灵顿面前失败了”分别是指什么?(3)概括上述两则材料在评价拿破仑时的相同视角,这一视角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答案】(1)军事才能和功绩。方式:军事和法律。(通过革命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通过颁布民法典发展了民主革命思想。)(2)目标:争霸。在俄国冬天是指征讨俄国失败,惠灵顿面前失败了是指滑铁卢战役失败。(3)视角:心理分析的角度。

12、意义:能够深入的剖析历史人物对历史事物的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拿破仑【详解】(1 )第一问,根据材料革命使拿破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以自己的方式使革命扩展到整个欧洲,将欧洲人从沉睡中唤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凭借军事才能和功绩登上历史舞台。第二问,拿破仑通过军事征服和法律传播了法国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后期战争的目的是争霸欧洲。根据材料但在俄国冬天和惠灵顿(第七次反法联盟的英军元帅)面前失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冬天是指征讨俄国失败,惠灵顿面前失败是指滑铁卢战役失败。 (3 )根据材料在他的一生中,他只有一个外在的

13、、 根本的雄心,而这就是为了积极表现他感到自己具有的伟大品质所需要的惟一雄心”和材料“拿 破仑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可知评价的视角是心理分析的角度。这一视角最大的意义就是能够深入的剖析历史人物对历史事物的影响。【点睛】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并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被反法联盟的军队打败。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护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

14、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该组织的名称,成立时间、性质及其斗争纲领。材料二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果说武昌起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高潮,那么孙中山让位则标志着这个高潮的最后完成;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让位”涉及对孙中山功过是非的评价。有的认为这是孙中山光一生中的“最大污点”、“可耻的退却”,是对革命的“背叛”、“投降”。有的认为这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有天下而不与,微斯人谁与归!”的“中国一人”。据徐梁伯应该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韩文宁孙中山

15、画传整理(2)指出孙中山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两面旗帜。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选择对孙中山“让位”的两种声音中的一种予以阐释说明。(只选择不阐释,不得分)(3)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案】(1)兴中会、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旗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倾向第一种。孙中山辞职,错误地认为,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已经实现,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使共和制度名存实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倾向第二种。孙中山承诺“让位”,争取袁世凯赞成共和,加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让位”体现了他为了民主共和不恋权位、言而有信的优秀品质。“让位”后,着手制定并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中国社会民主化建设;致力民主主义,发展实业,修建铁路,促进经济发展。(3)原则:论从史出(史证意识;基于原始史料);将人物置于特定历史背景进行评价。【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详解】(1) 根据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可知,该组织是兴中会,创立于1894年,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 )旗帜:结合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