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5904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中期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共30题,每题2分,合计60分。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施。下图为20062016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我国劳动力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2007年B. 2010年C. 2013年D. 2016年2. 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国防兵源的不足B. 带动养老产业发展C. 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D. 促进人口素质提高【答案】1. C 2. C【解析】【1题详解】从2006年至2016年我国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图,可以看出20

2、14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数,之前劳动人口增长率均大于0,说明2013年之前,我国劳动人口呈现增长的趋势,2014年之后呈现减少的趋势,因此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所以该题选C。【2题详解】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C正确;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能够减缓老龄化带来的国防兵源不足的问题,但其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该政策与养老产业的发展无关,故B错误;该政策的实施短时间会增加青少年的比例,对我国人口素质没有直接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我国劳动人口增长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界值,当我国

3、劳动人口增长变化率为0时,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阅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3. 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国每年人口净增长数量最大B. B国人口出生率低,经济落后C. C国人口死亡率低,医疗条件最好D.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B国4. 分析图乙中D、E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可以看出( )A. D国0-14岁的人口数量比E国多B. E国15-64岁人口比重大于D国C. 两国0-14岁的人口比重均高于80%D. D国人口老龄化更严重【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由图可知,A国自然增长率最高,但因人口基数不确定,据图不能说明每年人口净增长数量最大;B国人口

4、出生率低,属于现代型,经济较为发达;C国人口死亡率低,属于现代型,但医疗条件不一定最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据此结合图示可知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B国,选D。【4题详解】据图可知,D国0-14岁的人口比重占45%,E国占18%,D的 比重大,不一定数量多;E国15-64岁人口比重为18%,D国为15%,比重大于D国,E国人口老龄化更严重。据此选B。【点睛】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区域15-64岁人口比重大于或等于7%时,意味着区域进入老龄化社会。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迁移C. 省内人口迁移D. 人口

5、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判断人口迁移的基本标准: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二是时间较长(一般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的变更;根据材料国内外游客去四川九寨沟旅游是短暂性的人口移动,应属于人口流动,故选D项。【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人口流动是人口在短期离开后又返回原居住地的现象,一般指离家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6.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

6、迁移新特点的是( )A. 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 定居人口减少C. 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D. 短期流动人口增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二战后人口迁移的特点是: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迁移原因特 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欧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

7、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下图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7. 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8. 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B. 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C. 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D. 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答案】7. C 8. A【解析】【7题详解】我国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新生人口比重降低。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模式。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任然是增长。选择C项。【8题详解】该国是人口

8、的负增长,造成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过重。选择A项。9.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是( )A. 水资源B. 耕地资源C. 矿产资源D. 土地资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图示资源是制约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故图示反映耕地资源最短缺。10.关于环境人口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A.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D.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答案】C【解析】资源是

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正确;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可能扩大,B错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C正确;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提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D错误。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如今北上广等大城市日益火爆,极大方便了市民。下图为上海市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 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城市中的( )A. 工业区、居住区B. 商业区、仓储区C

10、. 居住区、商业D. 商业区、工业区12.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最科学方法是 ( )A. 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B.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C. 工厂、商店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D.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答案】11. C 12. 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曲线在夜间,人们休息时间内的单车数量较多,是由于夜晚人们大多休息,而白天工作时间内附近的单车数量较少,是人们出外工作或者购物等出行,需要的单车数量多,应为住宅区,而乙曲线中午时段较多,夜间数量少,应为商业区,故选C。【12题详解】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交通拥堵,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最科学的

11、方法。在城市繁华地段建设多个停车场会加剧拥堵,故A错误;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会影响人们的出行,禁止大货车入城也不切实际,故B错误;工厂、商店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能够缓解交通拥挤,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D。读 “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下面各题。13. 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应属( )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条带状14. 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A. aB. bC. cD. d【答案】13. B 14. 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13题详解】图

12、示功能区的分布特征: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其他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向外辐散;符合扇形模式特征。【14题详解】集零售、娱乐、饮食、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属于综合服务功能,应位于中心商务区,选A项。15.下列关于城市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服务范围,且范围大小固定不变B. 城市的服务对象只来自服务范围之内C. 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有明确界线D. 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和交叉【答案】D【解析】【详解】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交叉和重叠,据此选D。【点睛】城市的服务范围大小与城市的级别及周边的发展等有关。城市等级越高,一般服

13、务范围越大,但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相邻城市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交叉和重叠。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B. 乙图表示发达国家C. 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D. 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17. 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A.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 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 城市经济发展缓慢D. 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答案】16. D 17. C【解析】试题分析:【16

14、题详解】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低,速度快。选D正确。【17题详解】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为逆城市化现象。选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表现。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阶段I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A. 初期阶段B. 郊区城市化阶段C. 逆城市化阶段D. 再城市化阶段19. 阶段II中,城区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交通不便 地价上涨污染严重 远离商业中心A. B. C. D. 【答案】18. A 19.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18题详解】阶段I中,城市中市中心人口最密集,正是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是城市化的初期阶段。A正确。【19题详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就有部分人口从市中心移向郊区。B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0.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A.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 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 农作物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