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58932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给孩子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一直是家长比较关注的热点,家长们认真择校,目的就是给孩子找到好的成长环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但如果学校连这个都不能保障,那么孩子赢的机会还没开始就失去了。因此,校园环境首先得是安全健康的。学校有建筑达标的教学楼,标配的运动场所,环保安全的教学设备等,才算是营造出了一个基本的成长环境。但校园的职责绝不仅是看护,而是教育,所以学校提供的环境不能停留在安全保障上。学校是生命教育的道场校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做作业的地方,还是孩子觉得好玩、有趣的地方,是生命教育的道场。因此充满学生味的,生态的,自然的,有生命力的环境,才是最适合

2、孩子成长的教育环境。想象一下,孩子们每天行走在翠绿包围的小径中,旁边有暖色调的长凳,闻着清新宜人的空气,听着悦耳的下课铃声,将多么心旷神怡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必然有更健康的身心发育,在感受自然万物的气息中,释放生命的灵性,保有正当年华下该有的朝气,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我们已知的世界名校比如美国的“常青藤”,英国的剑桥、牛津;还有中国的高等学府清华、北大,他们无一不是将校园环境打造的自然化,因为他们知道学生只有在那样的环境学习生活才会有最自由地绽放生命。现代校园应拥抱数字环境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知识爆炸,近一百年来的信息量已经占了全人类历史总信息量的90%以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3、与学习方式已逐步被改变,孩子仅仅依靠接受基础教育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社会,必定是互通互联,高度发展的。以美国未来经济布局为例,以移动终端为代表的信息未来,将研发出比如今的电脑快一亿倍的量子电脑;以3D 打印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将赶超德国工业4.0,生产出更加柔软却足够有韧性的高端产品未来优秀企业家的代表,所属产业必定是与高科技高度融合的产业。因此,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社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够从容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除了面向未来的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面对未来的思想,能够认知未来社会发展规律,具有超强的社会适应力,能够应对未来

4、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完成这些方面的培养,显而易见必须在数字环境下进行。数字校园的环境通常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形成,在这种环境下,老师们能有效地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可以在完成传统教学任务基础上,学会在数字环境里处理海量信息,资源整合,为我所用,拥有适应未来的技术素养;同时也可以具备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合作、分享、传承精神,让新技术成为自我提升的有力工具。比如有些学校以“极客”和“创客”为载体开设的未来学课程会让孩子们能接触到“3D打印器材”;老师上课采用VR系统教学;在外出游学过程中配戴智能眼镜帮助信息记录和查找这些都属于数字环境下的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校园环境的建设

5、不能过分倚重这些高科技设备,因为毕竟它们只是物质层面的,如果孩子对高科技产生依赖,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在美国,因为过多地接触电子类产品,缺乏与人交流的时间,在六岁到十一岁的儿童中间,已经出现了“假性自闭”症状;乔布斯自己生产全球最先进的电子设备,但他却说“在我家,任何技术产品都受到限制。”校园环境应能促进孩子人文素养的提升从历史眼光看,大凡有成就的人才,都不只是在某一专业领域杰出,而是综合素质都很高的人才;从未来的发展看,技术的进步使只掌握一技之长的人可能连基本的生存标准都达不到。但现在,有很多学校实行较为单一的知识技能教育,很容易把学生局限在狭小的专业圈子里,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会产生不利影

6、响。因此,学校给学生提供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环境是必要的。人文素养教育便是着眼于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所谓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宽泛地说,人文素养可以分为文、史、哲三大类。人文素养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给孩子人文知识,素养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更具层次。因为知识是外在的,知识渗透到一个人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国内一些学校就能给到孩子人文素养教育。他们会给孩子开设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课程,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使孩子拥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比如,在美学学习中,通过感受美、鉴赏美、表现和创造美,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追求人生趣味;在文学学习中,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理解其价值观反应的民族精神和社会情感,从而构建孩子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或爱国奉献精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加强孩子人文素质水平的方式,比如让学生参与书法、绘画比赛、诗歌诵读等活动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孩子从上小学开始,每天待在学校的时间有8小时,寄宿制学校则是24小时,校园环境对他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当努力为孩子营造完善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青少年时光没有缺憾,充满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