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58859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5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二板块专题综合突破专题三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提升演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专题三 身边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题提升演练演练 1 1.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 ) 药品 橱 药品 盐酸、 硫酸 氢氧化 钠、 氢氧化 钙 红磷、 硫 铜、 锌 A.B.C.D. 解析活性炭属于非金属单质。四个药品橱中,橱是酸,橱是碱,橱是非金属单质,橱是金属 单质,故活性炭应该放于橱中。 答案 C 2 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烘干的木炭粉末与 CuO 粉末需混合均匀 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C.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 CO 解析为使反应充分,木炭粉末与

2、 CuO 粉末需混合均匀,故 A 正确;酒精灯网罩的作用是提高温度,故 B 正确;木炭粉末与 CuO 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C 正确;木炭 粉末与 CuO 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木炭粉末过量时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故 D 不正确。 答案 D 3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 项 ABCD 用 途 金刚石做 玻璃刀 石墨做 电池电极 不锈钢 做水壶 钛合金制造 船舶设备 性 质 金刚石硬 度大 石墨很软 不锈钢有导 热性 钛合金抗腐蚀 性强 解析石墨做电池电极是由于石墨具有导电性,故 B 错误。 答案 B 4 4.(双选)下列除杂方法(括号

3、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B.硝酸铜溶液(硝酸银):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C.碳酸钙固体(氯化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答案 BC 5 5.下列是分析久置于空气中的 NaOH 固体成分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序 号 实验目 的 实验方案 证明变 质 取少量固体,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 生 确定成 分 取少量固体,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测定纯 度 取a g 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 干燥,得到m

4、 g 固体 除去杂 质 取固体,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B.C.D. 解析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因此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 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变质,故正确;向样品固体中,加入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确定有碳酸钠,过 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无法 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故错误;取ag 样品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由于碳酸钠与氯 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因此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 固体,由碳酸钡的质量可求出碳 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纯度,故正确;取固体,加水溶解,

5、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 溶液中有新杂质氯化钠,故错误。 答案 B 6 6.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可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净化地下水可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起 作用。 (3)水作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也有重要用途,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肥皂水在硬水中产生的浮渣较多,所以可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或是软水,常用煮沸方 法降低水的硬度;(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 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

6、+O2。 答案(1)肥皂水 煮沸 (2)吸附 (3)2H2O2H2+O2 7 7.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 (2)检查装置 B 气密性的方法是 。 (3)装置 B 与 C 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 用装置 C 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 。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所示,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分,气体应从 (填“a”或 “b”)端导管口通入。 (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用 A;由于氧气不易

7、溶于水且密度比空 气大,故可用 C 或 E 装置收集。(2)检查装置 B 的气密性,可根据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来设计方法, 除了观察液面是否继续上升外还可以在出气导管处连接一个注射器,拉动注射器的活塞,若锥形瓶 末端产生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或者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若锥形瓶末端液柱上升,也说明气密性良 好。(3)装置 B 适合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方法,如制取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若 BC 组合,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或二氧化碳。(4)图中的“多功能瓶”如果用于干燥气体,则 要“长进短出”。 答案(1)AC(或 AE) 2KMnO4K2MnO4+MnO2+O2 (2)先打开止水夹

8、,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再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至长 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液柱后,观察液面是否变化(合理均可) (3)氧气(合理均可) 2H2O22H2O+O2(合理均可) 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常温下不与空 气中的成分反应,无毒 (4)a (5)CO2+Ca(OH)2CaCO3+H2O 8 8.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溶液的有关知识。下图是 KNO3的溶解度曲线。 (1)从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是(写一条) 。 (2)小明参照上图在常温 20 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明观察到 A 中所加固体全部溶解,则 B 中的现象是 。 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 D 中溶

9、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解析(1)由图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是 85.5g;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根据溶解度曲线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 31.6g,故在 20时,100g 水中最多溶解 31.6gKNO3。当到 B 时,已知在 100g 水中加入 40gKNO3,故 B 中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20时,KNO3 的溶解度为 31.6g,A 的 100g 水中加入了 20gKNO3,故不饱和。从 BC 温度升高到 50,此时 KNO3 溶解度为 85.5g,而溶液中共溶解 40g,C 也不饱和。再增加 20g 使溶质达到 60g,仍没有达到 85.5g,D 不饱

10、和。D 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 60g 100g + 60g 答案(1)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 31.6 g(合理答案均可) (2)固体部分溶解 ACD 37.5% 9 9.实验室有一瓶保存不当的试剂(如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 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华等几位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溶质是什么? 【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 NaCl、NaOH、Na2CO3、NaHCO3。 N

11、aOH、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NaCl 溶液呈中性。 室温下(20 )时,4 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NaClNaOHNa 2CO 3 NaHCO 3 溶解 度/g 36109 21.5 9.6 【分析】小华根据试剂瓶上标注和上表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猜想与实验】可能是 Na2CO3溶液;可能是 NaOH 溶液;可能是 NaCl 溶液。 (1)小亮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干燥的 pH 试纸上,测得 pH=11,他判断该溶液的溶质不可 能是 。 (2)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取样品于试管中,滴

12、加 足量稀盐酸 有 猜想正确,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质疑】小华则不同意小强的观点,认为溶液中有 Na2CO3还可能有 NaOH。小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步骤现象结论 步骤一:取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并过滤 有 生 成 步骤二:向上述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 色 溶液中既含 Na2CO3,又含 有 NaOH 解析【分析】根据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 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100%8.8%,因此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 9.6g 100g + 9.6g 【猜想与实验】(1)Na2CO3、NaOH 溶液都呈碱性,NaCl

13、溶液呈中性,所以 Na2CO3、NaOH 溶液 pH 都大于 7,氯化钠溶液的 pH=7,所以该瓶 pH=11 的溶液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2)根据 Na2CO3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2HCl 2NaCl+H2O+CO2,而 NaOH 溶液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可说明猜想正确。 【质疑】由于 NaOH 溶液、Na2CO3溶液都呈碱性,因此想证明 NaOH 的存在,首先得先把 Na2CO3 除去,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或钡离子能结合成沉淀,因此可先用 CaCl2溶液或其他可溶性的钙盐或 钡盐溶液(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除去 Na2CO3,再滴入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证明 NaOH 的存 在。 答案【交流研讨】 A 【分析】NaHCO3 【猜想与实验】(1)NaCl (2)气泡冒出 Na2CO3+2HCl2NaCl+H2O+CO2 【质疑】白色沉淀 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