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5847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6 咏物诗一咏物诗概说1. 咏物诗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

2、情。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卜算子咏梅) .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

3、不同的感情。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例:于谦石灰吟. 借物喻己,抒发自身(幽愤、苦闷、伤感)之情。例: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借物讽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小人、贪婪的统治者等。 例: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

4、有清霜。. 表达对物的喜爱与赞美。例: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托物言理,借物表明一个道理(哲理诗)。例:苏轼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5. 咏物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常采用的手法,即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物带上了人格化的色彩。例: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对比:通过他物与此物的对比,更加反衬出歌咏对象的品质。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拟人:物带上了人的感情或动作。 例:露湿秋香满池岸

5、, 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象征: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例: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其中,以泉水的自然风浪来象征社会风浪。6. 托物言志与象征的异同比较. 两种手法都是把抽象的事理(精神)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使表达形象、鲜明、深刻、含义深远。. 托物言志的重点在于“志”,因此其借助物所要表达的是胸怀心志,而且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志向;而象征则意在表现食物的客观意义和精神实质,故其往往不针对诗人自身,而是指向外部事物,且可指代不好的事物(如小人等)。. 象征的表达往往比较含蓄

6、,只出现具体的物,而指代的精神或客观意义(如小人等)则不会出现;而托物言志则容易把“志”表达得更加显豁。如于谦石灰吟中就直接说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象征手法用于通篇时,它实际上就成了托物言志,即采用了托物言志的作品都有象征,而有象征的则不一定有托物言志。【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诗后各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中,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对这两篇咏梅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梅

7、一诗在“炼字”上卓有成效:正是“昨夜一枝开”中的一个“一”字,方显“早梅”之“早”,如换为“数”字,则远不及此言为妙。B“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诗人使用极其朴素的语词进行直接描写,写出了“早梅”味香色泽的特点,同时还寄寓了诗人的生活感受。C“驿外断桥边”,交代了梅花生长的地点环境。因处在“驿外”和“断桥边”,虽花开而无人欣赏更无人栽培,故因“无主”而深感“寂寞”。D在表现梅花顽强的生命力时,两篇作品都用环境作衬托:早梅借助的是万木冻折和深雪夜色,卜算子则借助了驿外断桥和风雨黄昏。【答案】B【解析】B项“直接描写”应该是间接描写。(2)卜算子被公认为陆游的自喻之作,请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谈谈

8、卜算子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与世无争,胸怀坦荡,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诗人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各题。早雁杜牧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注释】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

9、诗。 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 长门,汉宫名。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D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

10、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答案】D 【解析】D项,“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人表示此处虽然人烟稀少,但有菰米莓苔可食,不妨暂居。“莫厌”直接点明了态度。(2)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答案】情感上:都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2分)抒情方式上:杜诗托物言志,借雁喻民,通篇表达含蓄委婉。(2分)张曲怀古伤今,结尾直抒胸臆。(2分)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感遇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

11、木岂无阴?【注】开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贬斥贤臣,本诗是作者被贬荆州时借丹橘言志的作品;孔子曾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故后世常用“岁寒”借指砥砺节操。(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丹橘区别于一般树木,能够经受住严冬的摧残,“犹”字的运用包含着作者对丹橘的赞颂之意。B、三、四句先以反诘语“岂伊地气暖”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赞美丹橘具有耐寒的节操。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来款待嘉宾,可是从中原到江南却有山水阻隔,嘉宾难以到来。D、七、八句承接前面的诗句,意为丹橘的命运难测,只能听其自然,如同寒暑变更四季交替让人

12、无法追寻。【答案】C【解析】C项这两句是说丹橘虽好,无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难以把它运出去,进献给嘉宾。(2)诗歌最后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题。杜鹃花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出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

13、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 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C.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D.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答案】C【解析】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且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

14、思暮想的锦水之滨。(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作用?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5.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题目。咏钱唐罗隐志士不敢道,储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虎狼性,一半逐君回。咏钱唐徐寅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仇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难免饿,须知夷甫不曾言。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注梯媒:媒介。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清高,

15、“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罗诗第一联,深刻分析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面,颇具警示意味。B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C罗诗对小人的钻营表现出深深的蔑视,徐诗对邓通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同情。D两首诗都较强烈地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且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有相同之处。【答案】C 【解析】 C项,“深深的同情”理解错误,应是批评与讽刺。2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相同之处:两首诗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钱”这一形象,揭露了小人和朱门富户虎狼般的贪婪本性;两诗都用了对比,罗诗以志士和小人进行对比,徐诗以邓通和夷甫进行对比,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怒之情,用讽喻手法对这种社会现象充满了讽刺和批判。不同之处:徐诗运用了典故,罗诗没有用典。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