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2010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上传人:sa****02 文档编号:89555655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1222010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1222010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1222010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12220105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林。西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的青年时期,生活在“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唐帝国空前繁荣昌盛,各种社会矛盾危机潜伏。繁荣的文化经济,赋予了诗人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宏大的建功立业理想,结合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从楚辞和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中吸收了营养,融合了自己纵横驰骋的丰富想象和豪放不羁的强烈感情,形成了清雄奔放的独特风格,对后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写出了登岳阳楼时的喜悦,也是想象奇特。 首联:诗人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诗人登上岳阳

2、楼,纵目眺望,无边的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诗中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颔联:李白正值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有情有意,同享欢乐和喜悦: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明朗的色彩、喜悦的情绪洋溢笔端。可见愁绪极淡。“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运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

3、“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顿使境界全出,写得极为诡谲纵逸,诙谐风趣。颈联: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尾联: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诗人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致,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

4、,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街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全诗运用陪衬、烘托、夸张的手法,无一句正面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生成,巧夺天工。可见李白的诗歌有一种清雄奔放的美,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壮大明朗的,表达的感情方式则是爆发式的。他不是在那里娓娓动听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而是火山爆发、大河奔泻一般,把感情倒出来,常常是一气直下,大有欲止不能之势。他的诗,想象十分壮丽而且瞬息万变、跌宕起伏、摇曳多姿,驰骋于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来去无踪。壮大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壮美的诗意,构成了李白诗作清雄奔放的风格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