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sa****02 文档编号:8955476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绿色77 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要及关键词1一 引言2二 土地流转涵义3三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3四 仪陇县概况5 (一)地理区位5(二)人口状况5(三)经济状况5五 我国和仪陇县土地流转现状6(一)我国土地流转现状6(二)仪陇县土地流转现状8一、基本情况8二、特色及效果8三、存在的问题9四、对策建议10浅析仪陇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刘洪昌 指导教师:赵丽华(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 2009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摘 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在流转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问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实

2、地调查,以南充市仪陇县为例,对农村中土地在流转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寻求实现南充市仪陇县农业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关 键 词:土地使用权流转 仪陇县 可持续发展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nd circulation in nanchong County of Yilong CityLiuhongchang Supervisor:ZhaoLihua(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grade 2007, School of Agriculture Science of Xic

3、hang College)Abstract: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promote the scal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farmers,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However, with the deve

4、lopment of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also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question through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survey data, taking Yilong County of Nanchong city as an examp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ural land in th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pr

5、oblems, and to develop the resolut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seek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Yilong County of Nanchong City.Key words:The transfer of land use rights Yilong Coun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 引言土地是自然资源中最基本、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是自然产物,非人力所能创造。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

6、实行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农村土地制度得到巨大的发展,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家庭承包经营制暴露出明显的弊端:农村土地被人为分割为若干单元,地块零碎,不利于大规模农业生产,无法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在延长土地承包期限的基础上,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流转。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既是中国特色土地制度的再次创新,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

7、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二 土地流转涵义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使用权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三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传统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是在一些地区,或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或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与当时,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打破分散、均等化的小规模土地经营、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形成的多种类型的土地流转形式。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仍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表1: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分类农村土地流转方式种类 反租倒包土地股份合作土地转包

8、土地转让土地互换委托经营 1.1 反租倒包。由乡(镇)或村集体将农民承包的土地“返租”回来,再承包给个人和单位,由接包方向集体缴纳承包费,同时给转包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以经济补偿。这种形式在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格局,实现了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在发挥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发挥了家庭分散劳动的优越性。1.2 土地股份合作。即农民把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交给集体,从而换取一定数量的股份。集体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并通过章程或协议将投资形式、投资份额及收益分配等经济处理办法事前做出规定,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经营,并

9、获得相应收益。股份公司的成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行政村或自然村的所有土地和其他资产经评估被作为投资入股,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给农户配股。二是以土地作为唯一的资产入股,并根据一定方式给每一个成员配股。1.3 土地转包。原承包方将其土地使用权以一定的条件再发包给第三方,而原承包合同中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变。在这种方式下,新的承包人不与土地所有者直接发生经济关系,双方根据当时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签订转包协议,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转包市场期限机动灵活。这种情况多数是转包者已有非农就业门路,不以土地为生,从而转让土地使用权,保留承包权,一旦失去非农就业机会仍有土地作为生活保障。1.4 土地转让。指原

10、承包方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将自己与发包方业已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由第三方向发包方履行。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农村、近城郊区和厂矿工业区附近。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相对稳定的非农收入,从而不必再依赖土地来维持生计。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农民不必再为几亩田的经营牵肠挂肚,可以安心从事二、三产业。1.5 土地互换。土地互换有两种形式:一是由集体出面组织的互换。某些乡(镇)村基于连片种植的需要,统筹规模产业带,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农户通过换地,从事自己愿意的种植方式。二是农户之间的互换。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为便于耕作,双方互换土地使用权,各得其所,这是以双方各自的土地使用权为标的物的市场交易行为

11、,主要是因土地分散、地块零散引起的。1.6 委托经营。指农户因外出等原因而又不愿放弃土地,从而委托他人代行经营,收益分配由双方协商解决。一些地方,种粮农户们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并进行简单的田间管理,便可坐享收成。期间各类农事,由他人负责打理,即通过专业农场、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专业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实行“统一翻耕、统一育秧、统一播种、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一条龙”有偿服务,或提供某一关键环节有偿服务,实现土地耕作社会化服务。四 仪陇县概况仪陇县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南充市东北部,是元帅之首朱德、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有“中国气都”的美誉。面积1767平方公里。人口108万,辖56个乡

12、镇。仪陇属农业经济县,盛产小麦、油菜、水稻、棉花、红苕。特产酱瓜、黄酒远销省内外。仪陇不仅是国家的重要粮棉油猪蚕商品基地县,传统农业大县,而且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输出县,年输出劳动力20余万人。(一)地理区位 仪陇县介于北纬3011-3139,东经10614-10652之间,位于四川盆地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全县总土地面积169170公顷,其中耕地43275公顷,人均耕地0.048公顷。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复杂。地貌以低山梁丘为主,山体切割较深,海拔高差309-793米。(二)人口状况2010年末泸县全县总人口11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4万人,农村人口93.7万人。城镇

13、化率为15.7%。图1:仪陇县农业人口数量(三)经济状况2011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100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15.4%(按可比价),人均GDP为7447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6亿元、41亿元、23亿元。全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5亿元,是2006年的4.36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8亿元,是2006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82%;地税收入完成2.81亿元,国税收入完成1.4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67%、29.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3亿元,是2006年的3.5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50元,农民人均

14、纯收入达5170元,分别比2006年增加7270元、2356元。表2:2006-2011年仪陇县主要经济指标主要指标(亿元)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地方生产总值37.0442.7449.3860.4775.98100全县一般预算总收入1.151.972.483.094.1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580.791.281.692.092.78地税收入0.240.390.641.051.722.81国税收入0.260.360.510.731.031.45固定资产投资23.530.1841.5462.7371.1583.3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80772

15、98350102451265314850农民人均纯收入281432983765405545235170五 我国和仪陇县土地流转现状 (一)我国土地流转现状 2.1.1农村农用地流转规模不大,规模化效益差,土地流转的市场需求不足。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但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农地流转的发生率一直是偏低的,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国仅有不到1%的农户转让土地,转让的耕地面积仅占全部耕地的0.40%。而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有所加快。以湖南、江苏、浙江三省为例,2000 年湖南流转土地 8.35万公顷,比 1996 年增长 26.8%;江苏流转土地 7.78万公顷,比1996 年增长19.6%;浙江至 2001 年 4 月流转土地20万公顷,比 1997 年增长 11.0%。根据 2002 年上半年由中央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