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54727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没有那么多人注意你探照灯效应实验心理实验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请一名学生穿上一件T恤,胸前印着过气歌星的头像,坐在另5名新来的学生中间。 然后,研究人员问这位穿T恤的学生,觉得多少人注意到他身上这件令人难堪的T恤?同时询问另外6名学生,是否注意到那名学生穿着什么样的T恤? 结果显示,穿着T恤的学生自己认为,有50%的人注意到了他的T恤。而对另外5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20%的人看清了他的T恤。心理规律 这个心理学实验体现的是心理学上的“探照灯效应”,即人们容易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程度。 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有人甚至认为,别人注意到

2、了他今天的发型不好看,他说话有些不适当等,从而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和不自然。实际上,别人并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注意到他们的表现和变化。生活启示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下面的想法:“我在公共场合很不自然,行为举止很紧张,好像没有什么动作是自己自然做出的。因为我总担心有人在看自己,怕自己出丑。特别是在异性在场的情况下,更担心自己会给对方留下差劲的印象。”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受到了“探照灯效应”的影响。 高估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度,会使我们感到紧张、难以放松,还导致我们为了确保“一丝不苟”躲在化妆间迟迟不肯出来。那么我们为什么容易夸大自己被注意到的程度呢? 探照灯效应与我们害怕被群体拒绝的恐惧感有关。

3、 但是,那盏“社会探照灯”照到我们的概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没人会整天关注你,纠缠你的一点点瑕疵。那么别人每天都在做什么呢?如心理学家所说,他们跟你一样,也在担心自己,他们没有多少多余的心思来挑你的毛病。 而且即使我们真的犯了一些尴尬的小错误,别人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我们做出严厉的评价。因为他们自己也曾有类似的经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们常常可以理解你的尴尬感受,宽容你的小过失。可见,我们不需要对自己的外表和表现提心吊胆,过于担忧。手边有刀,就更容易杀人武器效应实验 枪支不仅仅使暴力成为可能,也刺激了暴力。手指扣动扳机,扳机也带动了手指。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为“武器效

4、应”。为什么非要等到最后一天才交作业最后通牒实验心理实验 曾有教育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小学生阅读一篇课文。第一次不规定时间,全班学生用了8分钟才完成。第二次规定5分钟必须读完,结果全班同学用不到5分钟就都读完了。心理规律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去努力完成。 这种习惯反映了人类拖拉的倾向,即在从事一些活动时总觉得准备不足,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不允许继续准备或已到了规定的时间,基本上也能完成。这叫做“最后通牒效应”。生活启示 优秀的工作者做事从不拖延。他们不会把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现在该打的电话拖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

5、,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想要避免拖延的习惯,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改变自己: (1)要学会直面不愉快的工作。“视而不见”的态度不但不会使糟糕事消失,反而会让问题变得复杂。 (2)把大工作分成许多小工作。你会发现一切都在你掌控之中,这会增强你的信心。 (3)列出完成某事的好处。 (4)奖励自己“放长线钓大鱼”的耐心延迟满足实验心理实验 在美国德克斯斯州的一个城镇小学的校园里,一个班的8个学生被老师带到了一间空房子里。随后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粒包装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这糖果属于你,你可以随时吃掉。但如果能坚持到我回来再吃,就会得到两例同样的糖果。”说完,他和老师

6、就离开了。 结果,一些孩子吃掉了自己的糖果。而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克制自己,等到40分钟后那个陌生人回来,得到了奖励。 后来,那个陌生人跟踪这些孩子20年,发现:那些能够克制自己吃糖果的学生,数学、语文的成绩比那些吃掉自糖果的学生平均高出20分;参加工作以后,他们很少在困难面前低头,常常能走出困境,获得成功。心理规律 那些孩子克制自己吃糖果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延迟满足”。所谓“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自己的自制能力。 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讲就是“忍耐”,即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7、生活启示 在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的欲望并不能马上实现,而是为了实现它,我们必须长久地付出和忍耐。能否耐心地等待很久以后的结果,决定了我们能否取得巨大的成就。 要追求长远的快乐,而忍受一定的不适和痛苦,是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它违反了人的天性。但是,巨大的真正的成功往往属于那些眼光长远、不懈努力、善于忍耐的人。 “延迟满足”这种“忍耐”,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从而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为什么有人会“破罐子破摔”习得性无助实验心理实验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用狗做实验,生动地演示了“无助感”形成的过程。 赛里格曼把狗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他先把“实验组”的

8、狗放进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里狗是无法逃脱的,里面还有电击装置。他给狗施加电压,结果发现,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无法逃脱后,挣扎的程度就逐渐降低了。 随后,他把这只狗放进另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一边有电击,另一半没有电击。当把前面的狗放进笼子里时,狗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后,就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连试都不试一下。 当实验者把“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

9、跳到安全的一边。心理规律 心理学家把这种多次遭遇失败之后,表现出来的怀疑、否定、沮丧的态度和遇到的挫折就退缩、放弃的现象,称为“习得无助”,也就是“学习”来的“无能为力”。 习得无助是指人在最初的某个环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景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无助感觉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因为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生活启示 深刻的、常重复的失败经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不但使我们再次遇上类似事情时心理上产生障碍,就算在别的事情上,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们。 比方说,一个人经过了多次的生意失败,当他有机会去得到一份工作的时

10、候,他可能会对自己说、:“哎,我一生中都与幸运无缘,这份工作也早晚会失去把!”这个人之所以失去了信心,就是因为过去的失败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习得性无助”。 为了战胜习得性无助,我们必须学会遗忘对过去失败的遗忘。 战胜习得性无助的另一个方法,是经常回想自己成功的经验。 无论你做什么学骑自行车、在公共场合发言或者做外壳手术都有这样的规律。你过去失败过多少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的尝试,你应该记住它、留住它、强化它。北方的郭德纲与南方的周立波刻板印象实验心理实验 加拿大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在不见面的情况下,通过听录音带的声音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录音带播放的是10个人朗诵同一篇文章是声音,其中

11、5人用的是英语,另外5人用的是法语。但实际上朗读者只有5个人,每人分别用两种语言朗读,而参加实验的学生不知情。 实验的结果是:当一个人用英语朗诵时,人们说他个子高、有风度、聪明、可靠;而当他用法语朗读时,人们的评价就没那么高了。 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因为在加拿大,英裔加拿大人的社会背景通常好一些,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和看法也就比对法裔加拿大人好些。心理规律 生活中,一个人看的另一个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按其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特性,对他进行归类,并根据已有的关于这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判断其个性的依据。这种形成的印象叫做“刻板印象”。生活启示 刻板印象普遍存在着我们中间,它使我们对某一类人

12、或事物产生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它是思维定式的一种表现,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 刻板印象可能使人只看到人的共性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和差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逆反心理实验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费尼贝壳和辛德兹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在某大学的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署名为“大学警察保安部长”,并加上严厉的口头警告:“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署名为“大学警察区委员”,以相对柔和的语气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 结果发现,“严禁胡乱涂写!大学警察保卫部长”的洗手间被涂抹的情况更加严重。心理规律 所谓逆反效应,是指人们彼此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生活启示 人们

13、的逆反心理往往来自对自我价值的保护。人的自我价值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意义的心理根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自己无价值地生存在社会上。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影响和损害时,自然会进行自我价值的保护,在态度或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 而且压迫越大,反抗就越大。 我们都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的爱情大纲因为被反对,才会更加强烈和牢固。现实中,父母干涉子女婚姻不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更深。 因此,我们一般不要对其他人直接发命令。即使你有权力去命令别人,如果可能,也要尽量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来。这样不给人以高压的感觉,让人感觉到更加平等,也就更愿意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比如,你帮我一下好吗?

14、没有人喜欢被强制。支配别人做事情,要尽量避免生硬的方式。“您穿上试试,不买也没关系”登门槛效应实验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如果对比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可能不容易被人接受;但是如果先提出一个小要求被接受了,然后再提出大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叫做“登门槛效应”。 之所以会发存在登门槛效应,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以及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而且,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了别人第一个小要求之后,再面对第二个要求时,就难以拒绝了。 不能贸然对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应该从小要求开始,逐渐提升。煽情,还是不煽情情感与理性宣传实验说服别人的时候,先进行煽情,然后再说理,效果最好。宁让人惊喜,不让人失望欲扬先抑实验 给别人的印象宁可从差到好,也不要从好到差。要想让比人对结果满意,就先降低他的期望值人管人不如制度管人团队公约实验 对于希望大家做的事情,最好是规定为制度或纪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