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

上传人:sa****02 文档编号:8955438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幼儿关爱行为的教育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关爱之花在幼儿心中绽放【摘要】:幼儿期是关爱品格培育的重要时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悲欢的灵敏和怜惜只能在童年时代培育。在这个年岁里,心灵对人的磨难和痛苦、烦恼和孤独格外显著。因此,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关爱教学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关爱行为;教育;培育未来的社会对下一代要求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关爱行为则处于良好品德核心部分,幼儿学会关爱别人、它物是其社会化的必要的过程。并且,当前的中国存在一个显著的状况,城市家庭中大多归于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不必与人共享关爱,倍受老一辈的呵护,只知讨取,不懂得付出什么。他们幼小的心灵认为被爱、独享是理所应当、不移至理的事。许多的事实显示

2、,在没有承受专门教学的状况下,孩子能够“性善”也能够“性恶”。但若是让孩子残暴、无情的一面尽情展开而坐视不管的话,必定不会培育出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品格。孩子是软弱的,爸爸妈妈和社会各个层次都需要去关怀与呵护,但只会被爱而不会施爱的一代长大之后,将怎么把这种与人类生计息息相关的关爱品格坚持与传达下去呢?因此,研究幼儿关爱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幼儿关爱品格的培育幼儿是祖国的将来,人类的期望,对幼儿进行教学是关乎国计民生、社会前进的头等大事。要想成功地对其进行教学,建立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是工作底子。人文关怀的教学理念是幼儿教学本质的表现,用人文关怀的理念教学幼儿即是需求咱们在教学中充沛尊重幼

3、儿的品格与权力,注重幼儿身心的健康生长。幼儿关爱品格的培育其实即是该理念遵从进程中所展开的一项详细活动。为了非常好地将人文关怀这一幼儿教学的中心思念落到实处,然后有用地推进幼儿关爱品格的构成,需求幼儿老师尽力改造自个的教学思想。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使得咱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小。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大家对幼儿道德教学的观念有些含糊,对一些中国的传统美德有些冷漠。许多幼儿教学工作者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关爱等道德品格的培育对孩子习惯剧烈严酷的社会竞赛与纷繁杂乱的生活环境没有多大的活跃含义,乃至能够会带来消极影响。要知道在如此杂乱与严酷的环境中生计,脱离大家的关爱品格将步履维艰。咱们的民

4、族要想在竞赛中制胜需求联合,咱们的国家要想在竞赛中前进需求调和,咱们的孩子要想具有绚烂的明日需求得到关爱和学会关爱。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对孩子情商的培育,咱们认为进步情商的要害即是进行爱的教学。对孩子进行爱的教学,爱的引导,爱的熏陶,让咱们的孩子能够最大极限地知道爱的内在,了解爱的真理,了解爱的含义,饯别爱的职责,养成爱的品格。关爱品格是有利于情商展开的一种亲社会品格,孩子关爱品格的构成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幼儿老师需要注重对孩子关爱品格的培育。二、幼儿关爱品格课程的建造 一般来说,课程就是学校日常教育内容和我们平常积累的学习经验有效的组织形式。通常来说它分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两大类别,本文笔

5、者主要分析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的建设问题。教育机构应当愈加注重幼儿课程体系的构建,丰富幼儿课程内容,使其日益完善,从而促进幼儿关爱行为的培育。对于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服从学习者的基本特点,对于幼儿也是一样。在教育机构对于幼儿关爱行为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进程中,首先要遵循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同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内容。首先,对于幼儿关爱行为培育课程内容应该包含活动、游戏、科普、音频读物等一系列的丰富综合性内容,还要有与其各自配套的应用教材。其次,对于日常幼儿教材的编写需要充分体现当前时代、社会特征以及各个地方特色,同时要注意需要按照难易的顺序来进行编排教材,比方说从关爱幼儿自身开始

6、,然后涉及到关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再到关爱自己的教师,同学等相对比较深一层次的关爱内容。最后,幼儿园需要开设幼儿关爱行为培育课程,从而保障幼儿关爱行为的养成。同时,我们需要想到对于幼儿来说,其有区别于成人的自身特征,因此幼儿关爱行为的课程内容要主要以与关爱行为有关的活动为主,通过在活动里增添进各种各样的有利于幼儿关爱行为养成的活动内容,从而让幼儿在构建的系统教育课程体系中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对自己、对他人关爱的行为习惯。三、幼儿自身潜力的发掘 现代心理学家现已不在把他律作为调理品格的仅有办法,班杜拉在其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人、环境、品格是相互作用的,这一理论现已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教学和自我教学相结合

7、也变成大家在许多教学实习中探求出的一条客观规律。但是生活中许多人却认为幼儿年岁小,自律性差,总是想办法从外部对其品格进行调整,其实“自我”在幼儿的品格中也有很大的作用,自我调理是幼儿关爱品格构成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气。 由于幼儿各种才能极端有限,很长时刻以来大家都较少注重婴幼儿的自我调理品格。20 世纪 70 时代以来,大家突破被迫、无能的婴幼儿观,提出了能动的、有能的婴幼儿展开观,不少研讨者现已知道到幼儿的自我调理才能现已构成,并得到了显着的展开。大家在研讨自我调理疑问时,往往将其分为自我按捺和自我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探求。柏木对幼儿在社会场合的自我调理品格进行了研讨,成果发现,幼儿跟着年岁的添加

8、自我按捺品格顺畅地获得,而自我建议品格的展开在年少期较显着,5 岁左右到达高峰,年长的幼儿对别人的自我建议品格趋于削减。经过研讨他进一步指出,幼儿的品格倾向、认知展开、家庭和幼儿园的社会化作用等要素决议着幼儿自我调理机能的展开。此外许多现实标明,幼儿的自我调理才能存在个别区别,比方新入园的孩子,无论年岁巨细,都有对环境习惯上的显着的实饯别动等方面的区别。有些孩子很容易地就爱上了幼儿园生活,有些孩子则需求家长、老师半年乃至更长时刻的耐性教训。无论习惯的快慢,幼儿的自我调理对其品格的展开发作作用现已变成不争的现实。给幼儿更大的活动自在,信任孩子的自我教学才能,甩手让孩子自个处理一些疑问,这既是对孩

9、子的爱,更是有助于孩子关爱品格养成的上策。 四、幼儿不良行为的纠正 对于幼儿咬人、打人等不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及时的给予其更正和教育,让其认识到以友好方式待人接物是必然的,同时这也是幼儿园幼儿教育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幼儿可以说已经形成各种程度的伤人损物的恶习,因此,教师对这些幼儿的关爱培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去矫正教育幼儿如何抛弃掉坏的习惯,这需要老师去利用自身的智慧。不良习惯的矫正教育主要可以利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以及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做为教师参考的理论依据,在理论中主要将幼儿不良行为归结为后天学习,因此,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学习好的方式方法去

10、消除抛弃掉幼儿的不良习惯,从而养成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话语引导方式(指出所犯错误,耐心的说服幼儿)、榜样模范方式(通过其他孩子或者教师自身的好的行为以教给孩子合理正确的行为标准)、情景引导方式(通过情景与场合来控制幼儿不良行为)、积极强化方式(幼儿表现优秀时给予其鼓励、奖励)、及时惩罚方式(坏的习惯一旦出现,马上对其必要的惩罚)、冷处理方式(表现不好的幼儿给予其爱的剥夺,让其感受到孤独的滋味)等均是在处理幼儿不好行为习惯时常用且有用的方式。然而,所有这些方式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幼儿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当教师使用奖励方式时,需要注意频率与程度恰当的运用,毫无原

11、则地滥用奖励或者过高、过低频率的奖励也都会减小奖励作用的功效;再如运用冷处理方式时,需要注意老师要把冷处理的时间拿捏到恰到好处等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不好的行为习惯是长时间习惯的养成,因此,对其不好行为的矫正教育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拥有锲而不舍以及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更快地让幼儿认识到自身行为习惯的错误,从而学习好的行为习惯,去关爱他人。五、幼儿真实体验的关注 成人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瞬间体验,关注儿童的反省体验。虽说瞬间体验过程十分短暂,但效果却不可小看,关心别人,得到帮助时的“乐”,受到冷落,得到批评时的“哀”对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相对于瞬间体验,反

12、省体验的过程要长许多,但是教育效果,却因人而异。反省体验是儿童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索,对孩子关爱行为的养成意义深远。成就感和挫折感的体验能够使儿童更清楚地认识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是行不通的。当然必须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其实践与反省,为了增强体验的效果,成人对孩子行为结果的简明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都十分有限,所以要求孩子在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感受对他们来说是极为困难的,成人对此应给予充分地理解,并设法帮助儿童回忆,分析经历过的实践,比如可以通过照片、录像、作品等帮助儿童对自己、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反思,以促进其关爱行为的形成。 同时,关爱品格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能

13、够完结的简略工作,它是一个不间断的教学进程。无论幼儿园的学习,仍是家庭的生活,成人都有职责确保幼儿关爱品格体会的连续性、一致性,以推进幼儿关爱品格的构成。不一样幼儿的认知展开水平各不相同,才能喜好各有千秋,他们的体会水平也会千差万别。同样的事,有的孩子体会到高兴,有的孩子体会到职责,有的孩子体会到悲伤,有的孩子则没有任何体会。若是不把握孩子们的实在体验,后续的教学工作将失掉针对性。成人往往以自个的心思来揣度幼儿的主意,错误了解孩子的体会,比方有的幼儿由于欺压小朋友而受到批评,教师认为他体会到不开心,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更多的时间里成人的说教并未能受到孩子们的注重,也就不会对他的品格发作任何影响。成年人只有放下原有的定式思维才能捕捉孩子的真实体验,去感触孩子的心声。解读幼儿心思,创设增强幼儿体会作用的感悟空间是培育幼儿关爱品格的必经之路,幼儿老师要把握这点。把握孩子的真实性体验,便于把握教学机遇,及时而教,获得显著的教学作用,促成幼儿关爱行为的养成。【参考文献】:1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曹焜纯浅析目前幼儿教育存在的误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3顾艺文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早期教育2007:(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