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50519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模具设计 第2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陈志刚 第5章5.3(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3 压缩模的设计 5.3.1 塑件在模具内加压方向的确定 (1) 有利于压力传递,(2)便于加料,(3)便于安装和固定嵌件,(4)保证凸模的强度,(5)长型芯位于加压方向 当利用开模力作侧向机动分型抽芯时,宜把抽拔距离长的型芯放在加压方向上(即开模方向)。而把抽拔距离短的型芯放在侧向作侧向分型抽芯。 (6)保证重要尺寸的精度 沿加压方向的塑件的高度尺寸会因飞边厚度不同和加料量不同而变化(特别是不溢式压缩模),故精度要求很高的尺寸不宜设计在加压方向上。 (7)便于塑料的流动 加压时应使料流方向与加压方向一致,如图5-15a所示。,5.3.2 凸、凹模的配合形式 1. 半溢式压缩模凸、凹模配合

2、的结构形式,(1) 引导环( l 2 ),它的作用是导正凸模进入凹模部分。除加料腔很浅(小于10mm)的凹模外,一般加料腔上部均设一段长为l2的引导环。引导环都有一角的斜度,并有圆角R,以便引入凸模,减少凸、凹模侧壁之间的摩擦,延长模具寿命,避免推出塑件时擦伤其表面,并且有利于排气。,(2)配合环( l 1 ),它是凸、凹模配合的部位,保证凸、凹模正确定位,阻止溢料,通畅地排气。凸、凹模的配合间隙以不产生溢料和不擦伤模壁为原则,单边间隙一般取0.0250.075mm,也可采用8/f7或H9/f9配合,移动式模具间隙取小值,固定式模具间取较大值。配合长度l1,移动式模具取46mm,固定式模具,当

3、加料腔高度h130mm时,可取810mm。间隙小取小值,间隙大取大值。,(3)挤压环( l 3 ),它的作用是在半溢式压缩模中用以限制凸模下行的位置,并保证最薄的飞边。挤压环l3值视塑件大小及模具用钢而定。一般中小型塑件,模具用钢较好时l3可取24mm;大型模具,l3可取35mm。采用挤压环时,凸模端圆角R取0.50.8mm,凹模端圆角R取0.30.5mm。,型腔下面的推杆或活动下凸模与对应孔之间的配合如图5-17所示,也可取与上述性质类似的配合,配合长度不宜太长,否则将活动不灵或被卡死,具体的配合长度可按表5-4选取。孔下段不配合的部分可以加大孔径,或将该段作成45的斜孔。,它的作用是供排除

4、余料,即凸、凹模配合后应留有高度为Z(Z=0.51.5mm)的小空间作储料槽,过大易发生塑件缺料或塑件不致密,过小则影响塑件精度及飞边增厚。,(4)储料槽(),应注意的是: 排气溢料槽不能开成环型。,()排气溢料槽,()加料腔 它是供装塑料之用。其容积应保证装入压制塑件所用的塑料后,还留有510mm深的空间,以防止压制时塑料溢出模外。加料腔可以是型腔的延伸,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型腔形状扩大成圆形、矩形等。,(7)承压面 承压面的作用是减轻挤压环的载荷,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承压面的结构形式如图5-19所示,图a 的结构形式是以挤压环作为承压面,模具容易变形或压坏,但飞边较薄,图b 的形式,凸、凹

5、模间留有0.030.05mm的间隙,由凸模固定板与凹模上端面作承压面,由此可防止挤压环的变形或损坏,延长模具寿命,但飞边较厚,主要用于移动式压缩模。,对于固定式压缩模,最好采用如图c 所示承压块的形式,通过调节承压块的厚度来控制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或与挤压边缘之间的间隙,减少飞边厚度,并能起到调节塑件高度,承受压机余压的作用。,2 . 不溢式压缩模凸、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不溢式压缩模的加料腔是型腔的延续部分,两者截面形状相同,基本上没有挤压边,但有引导环、配合环和排气溢料槽及承压面(块)且它们的作用、设计原则、尺寸选取和配合精度等与半溢式压缩模基本相同。,上述配合形式的最大缺点是凸模与加料室侧壁

6、的摩擦,使加料腔逐渐损伤,造成塑件脱模困难,并使塑件外表面擦伤,影响外观质量,为此可采用图5-23所示的改进形式。 3. 溢式压缩模凸、凹模配合的结构形式 见图5-24,5.3.3 凹模加料腔尺寸的计算 1. 塑料体积计算 2. 加料腔高度的计算,5.3.4 压缩模脱模机构设计 1. 塑件脱模的方法及常用的脱模机构分类 (1) 移动式、半固定式模具的脱模机构 1)卸模架 2)机外脱模装置 (2) 固定式模具的脱模机构 1)下推出机构 2)上推出机构,2. 压缩模的推出机构与压机顶出杆的连接方式 (1) 间接连接 即压机的顶杆与压缩模的推出机构不直接连接,如图5-26所示。 (2)直接连接 即压

7、机的顶杆与压缩模的推出机构直接连接。如图5-27、5-28所示。,3. 固定式压缩模的脱模机构 (1)推杆推出机构 图5-29所示 。 (2) 推管推出机构 图5-30所示。 (3)推件板推出机构 如图5-31所示。 (4)其它推出机构 1)凹模推出机构 图5-32为双分型面的固定式压缩模 。 2)二级推出机构 如图5-33所示 。,4 . 移动式压缩模的脱模机构 (1)一个水平分型面的压缩模 采用上、下卸模架脱模时,其结构如图5-36所示。 (2)两个水平分型面的移动式压缩模 采用上、下卸模架进行脱模时,其结构如图5-37所示。 (3)两个水平分型面并带有瓣合凹模的压缩模 如图5-38所示。,由以上各例可以看出,推杆可根据模具的分模要求进行计算,同一分型面上所使用的推杆高度必须一致,以免因推出偏斜而损坏压缩模或塑件。 用卸模架卸模的移动式压缩模必须安装手柄,以便操作者在卸模过程中搬动和翻转高温的模具。,5.3.5 压缩模的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1. 机动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1)斜滑块分型抽芯机构 图5-39为常采用的模框导滑式斜滑块分型抽芯机构。 (2)斜导柱、弯销抽芯机构 斜导柱和弯销抽芯机构工作原理相似,图5-40所示为弯销抽芯机构。 2 . 手动模外分型抽芯机构 图5-41为手动模外分型抽芯的压缩模。,作业:思考题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