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50137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王仁伟 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第七章 素质拓展训练,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内容、要求及途径 第三节 素质拓展训练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要求 本 章 小 结 本 章 实 训 思 考 题,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一、漫谈素质 1.素质的基本含义 (1)遗传性与习得性 先天素质主要通过遗传获得,故具有遗传性。这种先天素质是后天素质提高的条件与基础。但就总体而言,人的素质主要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身后天的努力而获得的。孔子早就说过:“性相近,习相远也。”即是说,人们之间的先天素质相差不大,但后天素质表现之所以相差甚远,取决于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及个体主观努力的程度。,第一节

2、 素质拓展概述,(2)稳定性与可塑性 素质是个体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形式固定下来的东西,在各种活动中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一般来说,只有那些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品质,才能构成素质;而那些不稳定的,只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偶有表现的品质,不能称为素质。但这并不意味着素质本身是恒定不变的。素质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人的素质可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通过个体的努力而加以改变。随着环境与教育影响力的增强,随着个体主观努力程度的提高,其素质水平必然会相应地得到提高。,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3)潜在性与整体效应性 素质是个体内化了的、具有深层意蕴的品质特征,是蕴藏在人自身的、尚需开发出来的身心潜能,

3、并可通过人的言行举止得到外在的表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素质具有潜在性。与此同时,素质具有整体效应性,即是说,人的素质水平的外现是一种综合效应。任何优良素质的外现都是人的德性与智能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仅仅凭某一方面的素质往往很难有所作为。,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4)个体性与群体性 素质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素质结构。然而,素质不仅表现为个体性,而且表现为群体性,即表现为各类群体中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品质特征。个体素质与群体素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个体素质是群体素质的“细胞”,若没有高素质的个体,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群体;群体素质是个体素质提高的“土壤”,受到群体素质的积

4、极影响,个体素质可能会提高。,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5)时代性与前瞻性 素质是整个人类进化、社会文化进步的产物。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的影响”。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及人自身的实践,无不具有时代的特征。因而,人的素质总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受历史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人的素质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必须面向未来,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 2.素质与素养的主要区别 3.大学生素质的基本组成,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1)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体在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理想信念、

5、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所具有的水平,是未来大学生走向社会、成就事业、继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重要的素质。 2)文化素质指大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健康高雅情趣的培养。 3)专业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 4)身体心理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总称。 4.素质养成的一般过程 二、素质拓展训练 1.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和发展 2.素质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三、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纲要 1.社会实践是素质拓展训练的基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学习、校内文化活动以外的社会活动,即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大学生接触

6、社会的各行各业,参加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活动,从而达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巩固书本知识、增强实际能力、转变思想,同时又服务社会的校外活动。,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最有力的手段。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被动变为互动,大学生在自觉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2)社会实践是大学

7、生社会文化素质的拓展之路 大学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掌握社会经验,拓展社会文化素质,实现由“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角色”,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才。大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理论、生活技能和社会规范,具备了初级的社会文化素质。然而,社会文化素质是在动态的社会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这就要求大学生个体不断自觉地完善自我,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渠道。,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在社会实践中,不仅要求大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关爱、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适应各种社会角色、学会生存,使个性的完善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和谐,使自身的社会文化素质得以拓展;而且要求大学生在学

8、习和继承社会文化素质的同时,把知识、理论、经验作用于社会,丰富社会文化的内涵,做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创造者。 (3)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平台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其角色就是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实践平台。 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给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发展空间,可自由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2)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大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发展。 (4)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强心针 俗话说:“身体是革

9、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良好的情绪状态、坚强的意志和品质都是构建大学生素质的基石。教育部曾有一份调查表明,在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疾患的占20%以上。这说明在相对枯燥的校园环境和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力下,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尚不成熟,社会适应性、挫折忍耐力还较差。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像一剂“强心针”,调整了大学生的情绪,磨炼了大学生的意志和性格,提高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根本上消除了他们心理上的自我干扰和相互摩擦,使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得以改观。,第一节 素质拓展概述,2.积累是创新之源 3.善变必须以不变为基础 4.人脉是众脉之魂 5.个人兴趣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6

10、.培养良好的习惯 1)不时给自己激励,对自己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奖励认可,就能促进习惯的养成。 2)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只要不断重复做同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能养成习惯。 3)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费米问题”教会人们将难题分解成容易操作的小问题,各个击破,最终使难题变成一个个容易操作的小问题并得到解决。,第二节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内容、要求及途径,一、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二、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三、科技学术与创业训练 四、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五、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六、技能培训及其他,第三节 素质拓展训练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要求,一、扫除人文素质“盲点” 1.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2.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3.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二、重视沟通艺术修炼 三、高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途径,本 章 小 结,本 章 实 训,1.社会调研 2.就业见习 3.野外拓展,思 考 题,1.素质养成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2.简述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要求和途径。 3.高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途径有哪些? 4.请谈谈你认为态度、能力和知识哪个最重要。 5.素质拓展的基础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