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43063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5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概论 第3版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程能林 第4章工业设计的特征(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设计概念,第四章 工业设计的特征 第一节 设计观念的系统性与设计元素的多元性 第二节 设计目的的人文性与设计对策的多样性 第三节 设计意识的创造性与设计思维的交叉性 第四节 设计本质的文化性与设计评价的社会性,第一节 设计观念的系统性与设计元素的多元性,一、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产品与产品设计系统的结构 四、产品设计的系统性,一、系统的基本概念,1.系统的要素 2.系统的结构 3.系统的环境 4.系统的性能,1.系统的要素,系统的要素是指构成系统的基本单元或基本元素。系统和要素的区别是相对的、具体的。,2.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

2、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内在方式。系统的结构一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映了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并使系统保持一定的质的规律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或可变性,反映了系统整体性能的变化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会出现质的飞跃。,3.系统的环境,系统的环境也叫系统的外部环境条件,是指系统所存在的更大系统。系统的环境是具有层次性的,第一层次如果是系统所处的直接的更大系统,那么,这个更大系统还处在一个更更大的系统之中,如此等等。,4.系统的性能,系统的性能是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系统的特性表现为这一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的质的规定性;系统的功能则反映了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或系统获取

3、输入并予以变换而产生输出的能力。一般来说,系统的性能是由构成这个系统的要素和结构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同时,系统的外部环境又具有重要的影响。,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 2.层级性原则 3.结构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相关性原则 6.最优化原则,1.目的性原则,在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具体系统问题时,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层级性原则,系统具有普遍的层次与级别的属性和特征。,3.结构性原则,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但是,只具备了要素,而各要素没有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也不能构成相应的具体系统。,4.整体性原则,1)系统存在、构成的整体性。 2)系统特性、功能的整体性。 3)系统行

4、为、规律的整体性。,5.相关性原则,1)子系统结构子系统的相关链。 2)子系统结构系统的相关链。 3)系统整体外部环境的相关链。,6.最优化原则,系统整体的最优化,既是系统方法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系统方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它贯穿于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具体系统过程的始终。,三、产品与产品设计系统的结构,图4-1 人产品环境系统的构成,四、产品设计的系统性,1.从产品的设计环境角度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见图4-2) 2.从产品自身的功能构成要素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见图4-3) 3.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构成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1.从产品的设计环境角度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见图4-2),图4-2 产

5、品设计的系统性,2.从产品自身的功能构成要素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见图4-3),1)同一般系统特征一样,此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与整个系统的功能与特征。 2)产品功能系统结构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3)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产品的一般认知是,产品的使用功能是产品的基本功能、主要功能,而其他的功能可称为附加功能。,2.从产品自身的功能构成要素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见图4-3),图4-3 产品功能系统的构成,3.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构成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1)产品设计首先必须反映作为生产对象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即物化过程)的合规律性的特征与规范。 2)产品设计必须反映

6、出产品物化后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特性,使处于流通领域中的商品能最大程度地被消费者接纳。 3)产品设计必须反映出产品作为用品的全部特征。 4)产品设计必须反映出产品成为废弃物,即废品的处理方式。,3.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构成来考察产品设计的系统性,图4-4 从产品生命周期出发的产品设计,第二节 设计目的的人文性与设计对策的多样性,一、设计目的的人文性 二、设计对策的多样性,一、设计目的的人文性,图4-5 人物关系,一、设计目的的人文性,图4-6 人、设计、物之间的关系与意义,二、设计对策的多样性,设计目的的人文性,必然导致设计对策的多样性。 设计对策即设计方案,是以人的特定文化背景,即文化模式,如生活

7、方式、生活水平、生活结构等为目标的产品设计求解结果。 工业设计这种设计对策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的需求的多元化与复杂性。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文化民族性、区域性,以及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的需求的变异性,使人的需求既复杂又多样,从而使工业设计学科截然不同于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各类学科。,第三节 设计意识的创造性与设计思维的交叉性,一、设计意识的创造性 二、设计思维的交叉性,一、设计意识的创造性,对于工业设计来说,设计就是创造,设计就是创新。没有创新的设计不能称为设计,只能称为Copy(复制)与模仿。 创造总给人以神秘的感觉,因为一般认为,创造往往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产品设计,有了高科技与新科

8、技的支撑,产品设计的创造就更为现实。,二、设计思维的交叉性,与绝大多数学科所使用的思维不同,工业设计的思维特征是逻辑与形象思维的交叉,即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交叉。虽然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人文与艺术学科也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来提升它们的科学程度,但是它们都不可能像工业设计那样,对这两种思维方式同时有着较高的要求。,第四节 设计本质的文化性与设计评价的社会性,一、设计本质的文化性 二、设计评价的社会性,一、设计本质的文化性,1.文化的定义直接揭示了设计的文化本质 2.设计目的的人文性与设计涉及的文化领域,表明了设计活动的文化本质设计的文化性,意指工业设计作为人类一种创造活动具有

9、文化的性质。,1.文化的定义直接揭示了设计的文化本质,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的生存质量”。因而,得到“设计本质是一种文化创造”的结论是必然的。,2.设计目的的人文性与设计涉及的文化领域,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工具的人化与工具的物化应该成为设计工作中同等重要的问题。但是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工具的物化成为人们目光的唯一关注点,许多产品只能作为一个冷冰冰的、与人的各种需求距离相差甚远的“物”而存在,却不能成为“人的生命的外化”。因而,它们充其量是完成了物化过程的机械制成品,而不是人化了的、与人和谐统一的用品,更不是人的“组成部分”。,二、设计评价的社会性,(1)设计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着工业设计评价的社会性。 (2)工业设计既受制于社会,又影响着社会,导致了设计评价的社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