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542938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哲学复习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生活与哲学全书基本框架,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般到个别,整体与部分,4、5课,第6课,7、8、9、10课,第11课,第12课,第12课,第一单元 1、2、3,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第4、5课,物质,意识,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运动,静止,固有属性,存在方式,承担者,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规律,客观,普遍,本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指导,调节,决

2、定,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世界是什么,探索世界,how,唯物论,实践,认识,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标准,目的,真理,含义,特点,认识过程,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反复性,无限性,基础,反作用,如何认识世界,追求真理,上升性,三、生活与哲学的后段复习,(2)认识论,材料: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强调,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实践表明,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

3、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时代进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不断完善。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我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要求:认识的产生、形成、发展、意义,三、生活与哲学的后段复习,(2)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党基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适时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

4、发展,党提出修改宪法建议,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实践的深入,党及时提出修改宪法建议,使我国宪法不断发展完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宪法的修改,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维护人民利益,提高党和国家全面依法治国能力。,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我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思维要求:实践基础-真理的具体性-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意义,三、生活与哲学的后段复习,(2)认识论,材料:2018年3月17日,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当选国家主席手按宪法郑重宣誓,承诺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5、强国努力奋斗!习总书记,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强调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实现人民热切期盼的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面对宪法宣誓,显然极具以上率下的示范意义。 宪法是神圣的,我们要崇拜它、信仰它;同时,宪法又是亲切的,跟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三、生活与哲学的后段复习,(2)认识论,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真理是客观的。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维护了人民根本利益。通过让人们理解宪法的价值,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增

6、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积极开展宪法宣讲活动,让人们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历程,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在实践中坚持宪法至上,增强对宪法的热爱和认同感。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自觉践行宪法精神,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思维要求:坚持真理-实践基础-发展真理,三、生活与哲学的后段复习,(2)认识论,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急剧变化的当今时代、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

7、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实践要求,突出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新实践的积累探索和充分检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反映了新时代的特征和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开新局、谱新篇,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

8、、谋篇布局、坚强领导,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和战略指导。,三、生活与哲学的后段复习,(2)认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我们党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又回到实践、指导新的实践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是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要求:坚持真理-发展真理-指导实践,联系观,材料一:2018年3月13日披露的国

9、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将启动。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大特点是用“合并同类项“办法解决问题,以前散落在各个部委的职责被整合在一起。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实现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成为此次改革的一大基本逻辑。本次改革还有一个特点是注重职能转变。比如,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等机构的职责此次被整合进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面上看,此举解决了市场主体面临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的问题;从深层次讲,这一机构的设立,是对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的深化。 材料二:从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党和政府改革的决心和态度。这次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10、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适应进入中国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要求。这次改革集中各方面力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治国理政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联系观,事物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的整体,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科学化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能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有利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机构改革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部分影响整体

11、的知识加以说明。,思维要求:部分的地位、作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

12、结构的优化趋向。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问题切入角度: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或者单独考察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4观中的一种。,运动观、发展观,材料: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简称“三权分置”)并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备受社会关注。农民享有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承包农户有权占有、使用承包地,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并获得收益;有权通过转让、互换、出租(转包)、A股或

13、其他方式流转承包地并获得收益。赋予经营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问题要求:运动观的全面把握,答:农村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从原有的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经营权,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制度创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农村改革的发展。 农村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的性质和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承包权,而是在保证农村土地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上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农村改革坚持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实行“三权分置”并行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体制上的又一重大创新,把原来的理

14、论和体制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新时代,是我党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生动诠释,充分说明了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思维要求:历史观、矛盾观、 运动观、发展观有机结合,专题总结,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

15、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问题切入角度:宏观:唯物辩证法发展观、,P54,问题切入角度:微观:发展的状态(量变质变),P57,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互为存在前提,矛盾双方相互包含渗透,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

16、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重点。 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要求我们抓住主流。,问题切入角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既又,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和而不同;变成、转化为,居安思危;正视、化解矛盾,面对现实等,创新,创意,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继承与创新,抛弃,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因地(时)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特色,根据的特点,针对,量身定做,独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比较优势,文化多样性,独特魅力,区别、差异;一律、一概,一刀切、一风吹,统一标准等,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在理论 、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号召;不照抄照搬、死搬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