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69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8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师大附中浙师大附中 2018 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高一语文试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遒劲 jn 召唤 zho 涮羊肉 shun 愀然不悦 qio B. 颠簸 b 眼睑 jin 捋虎须 lu 涎皮赖脸 xin C. 翘楚 qio 倔强 ju 什刹海 shn 力能扛鼎 gn D. 吮吸 yn 瓜蔓 wn 剥花生 bo 果实累累 li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 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

2、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 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A 项,遒劲(jng) ;C 项,什(sh)刹海; D 项,吮(shn)吸。故选 B 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极富美感的乳白色弧线机身,饱满的流线形机头,机尾喷涂了翠绿色红色幕布缓缓打开, C919 在拖车的牵引下,缓缓推出。 B. 现金报销,首先填制支出凭单,凭正式发票,由总经理签字,由出纳办理报销手续。现金支出 后,发票要加盖“现金付讫”戳记。 C. 青瓦台相关人士谈到此次会谈气氛时表示:

3、“朴槿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义气相投,很谈得来。 用英语表达就是Chemistry ,两人很默契!” D. 隋玉玮、田素萍和韩虔主编的这本浮想联篇记单词的创新式双重联想记忆法将篇章阅读与 四级核心词汇串联起来;又将四级核心词汇与四级一般词汇串联起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关键词“没有” ,选项中 B 项没有错别字,A 项 “流线形”应为“流线型” ,C 项“义气相投”应为“意气相投” ,D 项“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 翩” 。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

4、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 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首先,我们必须做到:1书写时,不写不规 范的汉字“繁体字” “异体字”已经淘汰的“简化字” 。2要注意音、形、义三者相结合,特 别是意义。3对形似字进行整理,形成表格,集中突破。其次,要注意以下方法:1语义辩识 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例如:A 项中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 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它一个名词。如果错写为“形” 就变为形容词改变了词义。C 项中“意气相投” 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而“义气” 本指节烈、正义的气概。引申为刚正之气。也指为情谊而甘

5、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 度。这与词义不和。D 项中“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 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考生理解“联翩”的意思就不会写错。3结构分析法 有些成语的构词方式上有个特点,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 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据此规律,可以有效的防止错别字。5语音辨识法 通过 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随着就把字写成了别字。6来源 结合法 一些成语有一定出处,要么从神话传说中来,或从寓言故事中来,或从名言名句中来,联 系其本源出处,易判断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

6、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香格里拉的秋天是一个色彩斑驳的季节,这里有遍地火红的狼毒花、金色的草海、碧海蓝天。 B. 曾几何时,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和文化的象征了, “莲”中蕴含了有关儒、佛、道“三位一体” 的美妙比喻。 C. 封建君臣都重视身后名,很在乎自己能够流芳百世还是声名狼藉。 D. 小刘虽然很年轻,却早已熟习汽车修理技术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明确各个 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A 项, “斑驳” ,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 花花搭搭的。这里强调色彩多,应该用“斑斓” 。B 项,

7、“曾几何时” ,时间没过多久。根据语境可 以判断, “莲”在很久以前就具有某种象征意味了,与“曾几何时”意思不合。C 项, “声名狼藉” , 形容人的名声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声名狼藉=坏流传,此处应该用“遗臭万年” 。D 项, “熟 习” , (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符合语境。故选 D 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 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 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 (1)逐字解释词语,把 握大意;(2)注

8、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 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基准地价平均水平约为同区域公开出让地块成交价格的 75%左右,市场 成交价格与基准地价差异明显。 B. 今日的四川大学以江河奔涌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推动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科群。 C. 苏泊尔总裁表示,选择舌尖 2进行赞助的原因是,苏泊尔一直遵循创立之初的

9、承诺,要在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D. “地图书”之所以重要,最关键的是它能给读者一个全景概貌。一本合格的“地图书”不是只 讲一个小角落,而是告诉你这个领域的边界范围。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 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 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成分赘余, “约” “左右”去掉其一。B 项,成分残缺, “推动” 后缺中心语,应是“推动的发展” 。C 项, “遵循” “承诺”搭配不当。故选 D 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10、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传统烹饪在手艺上无比神秘繁复,_。_,_。_,_。 这种心口相传,延续了家的味道 寻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它的传承往往以家族或师徒的形式承载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 2 集心传 ,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 也传承了千百年中国人饮食文化的基因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类型题 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 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讲的是传承, “也”字表明在的后面,举例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 2 集

11、心传 。故选 A 项。 【点睛】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 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 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 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6.下列各组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西山,始指异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 苟非吾之所有 一丝不苟 D. 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一般存

12、在一词多义 的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然后再辨明前 后两句中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A 项, “始” ,副词,才/曾经。B 项, “梦” ,动词, 做梦/名词,梦境。C 项, “苟” ,如果/马虎。D 项,前后两句中“属”词义相同,致意,引申为劝 酒。故选 D 项。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以其无礼于晋 B. 凌万顷之茫然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不阙秦,将焉取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夜缒而出 顺流而东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13、和用法的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 解答时,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A 项, “于” ,介词, 在/介词,对。B 项,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主谓间,取独。C 项, “焉” ,哪里/兼词“于之” 。D 项,前后两个“而” ,都表修饰。故选 D 项。 【点睛】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做具体分析,做到 “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当然首先应该积累常见的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而后可以使用语法切 入法、位置分析法、成语联想法、语境联系法等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此题一方面考查考生 对 18 个文言虚词的把握,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课内文

14、言知识的把握。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舞幽壑之潜蛟 望西山,始指异之 B. 惑而不从师 穷山之高而止 C. 卧而梦 顺流而东 D. 入深林,穷回溪 小学而大遗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 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C 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 词, “梦” ,做梦/“东” ,向东进发。A 项, “舞” ,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异” ,形容词意 动用法,以为异。B 项, “惑” ,名词活用为动词,遇到疑难问题;“高”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山顶。D 项

15、,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尽、穷尽;“大”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方面。故 选 C 项。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都不相同的项(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凌万顷之茫然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学不可以已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题主要是考查文言实词 中古今异义现象,而且是课内知识,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辨析。A 项, “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 项, “特立” ,古今意思相同,独特不群;“众人” , 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C 项, “累积” ,古义:层层堆叠;今义:积聚、积累。 “以 为” ,古今意思相同,认为。D 项, “然后”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顺承的连词。 “可以” ,古 今意思相同,表示能够。故选 A 项。 【点睛】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