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65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

2、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

3、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检查

4、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吕氏春秋孟冬纪)。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

5、合时需。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摘自光明日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B. 工匠虽然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高,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C. 中国古代能够涌现出一批批艺术精品,只因为古代的工匠们都是以打造精品为追求。D. “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全

6、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工匠制作玉器时的那种“如琢如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B. 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C. 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具体的奖励办法。D. 秦朝能够制造出一大批精湛的艺术品,与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管理制度密切相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顶是A. 中国比西方更早建立起各种具体而严格的工匠制度,也一直具备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B. 陶瓷界的厂家都坚守“仿品不能当真品卖”的传统。这对工匠的行

7、为有很强的约束力。C. 中国历朝历代能不断产出精品,能不断铸就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这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制度保证。D. 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Made in China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际签。【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只因为古代的工匠们都是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以偏概全。原文除“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

8、追求”的表述外,后文还有“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等。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9、;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张冠李戴。原文是“人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不是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奠定了基础。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

10、后仔细分析。A项,无中生有,且“一直具备”这一说法缺乏依据。B项,“陶瓷界的厂家”扩大范围,原文在第7段,是“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D项,过于绝对,而且少了一个条件“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在文章最后一段。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玩家侯发山提到徐达,小城收藏界的同行都会说,人家徐达吗?大玩家。听那口气,绝对没有羡慕的意思,明显带着嘲讽的意味。别人玩收藏都是专注一个领域,或玉石,或字画,或瓷器,或织绣等等,徐达什么都偏爱。城南有个古玩市场,徐达去溜达了两趟后,开始往乡下跑,专去那些交通不便的偏远的山村。他说,越是这些地方,越有货真价实的东西。

11、按说,他的思路不错。他三天两头往乡下跑,昨天去收一个瓷碗,今天去收一个烟袋。其实,他都看走眼了,收回来的全是假货,没有一样真货色。他还不听劝告,固执己见,乐此不疲。也就难怪同行们耻笑他了,说“大玩家”那是高看他,私下都叫他“棒槌”。徐达原是搞建筑的,说得更直白一点,开发房地产的。过了六十岁生日,他就把公司交给儿子徐全打理,转行到收藏上来了。走眼一次可以理解,连续走眼就有点不正常了。这天是个星期天。徐达打算到靠山屯去一趟。靠山屯是全省有名的贫困村。牛犇提出跟他一起去,到靠山屯看看景致,潜台词是去给徐达掌眼。牛犇是徐达在收藏界认识的朋友,搞收藏多年,是个行家。到了镇里,因为道路不通,两个人就步行十

12、几里到了靠山屯。他们挨户挨门去看。徐达不是直截了当问人家家里有没有古董,而是问人家家里几口人,一年打多少粮食,顺便这里瞅瞅,那里瞧瞧。他们走进了老栓家。老栓住的还是祖辈留下的两孔土窑洞,前脸用石头砌了一下。院子里搭了个草棚子,垒着一个黑乎乎的灶台。家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中草药的味道。不时从窑洞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咳嗽声。来了客人,老栓激动得不行,忙用袖子把院子的石凳子胡乱抹几下,然后抓把柴草要给两人炖鸡蛋茶。徐达忙拦住了,他知道,两个鸡蛋说不定就是这一家人两天的开销。通过交谈,徐达得知老栓的老伴卧病在床,常年吃药,闺女在郑州上大学,一家人靠低保维持生计。牛犇叹了口气,看了徐达一眼,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两

13、张百元的票子给老栓。老栓慌乱地摆着双手,说什么也不要。“你以为你是乡长?”徐达开玩笑地对牛犇说,“杯水车薪,有何用?”牛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徐达的眼睛像探照灯似的,这里瞅瞅,那里看看。他看到墙角放着一块光溜溜的鹅卵石,便走上前,先是用手扫了一下表面的灰尘,然后找块破布认真擦了擦,左瞧瞧,右看看,像是遇到了宝贝。“一块腌酸菜的破石头,有啥看头?”老栓都不好意思了。“玉石啊。”徐达像是说给老栓,也像是自言自语。牛犇忙走过去,看了石头一眼,便对徐达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说你看走眼了。徐达不理会牛犇的好意,对老栓说:“老乡,这块石头您能匀给我吗?”真的是玉石?老栓不敢相信徐达的话,但

14、他看出徐达想要这块石头,便说:“呵呵,您想要就拿走吧。”“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牛犇自言自语道。他是在暗示徐达,事关重大,不能草率。徐达也知道牛犇的意思,还了一嘴:“神仙难断寸玉呢,何况你又不是神仙?”牛犇气得真想踢徐达两脚。徐达对老栓说:“这件玩意我拿了。十万元。”“这,这”老栓不知道如何是好。“嫌少?”徐达问道。老栓忙说:“一块石头,不值那个价,不值那个价”徐达抱起石头走了,丢给老栓一张十万元的支票。等到老栓回过神来,两个人已经翻过了山岭。牛犇忍不住说道:“徐总,你交的学费还少吗?明明就是块破石头,你怎么跟捡了漏似的?玉石因硬度低,敲击时声低沉,有若击木”“我知道,这就是块普普通通

15、的石头。”徐达说罢,把怀里的石头扔了,眼看着它咕噜噜滚到了山下。牛犇被滚落的石头惊醒了!他这才明白,真正看走眼的是自己。回城后,牛犇忍不住嚷嚷了出去。当地媒体要推选徐达为年度十大慈善家之一。徐达谢绝了,他说:“我是收藏家,不是慈善家。”徐全也赞成老爷子的观点,说:“我爸是收藏家,不过,老是看走眼,没办法。”徐全淡淡一笑。知父莫若子。看来此话不假啊。牛犇彻底服了。从此,提到徐达,收藏界的同行都会由衷地说,人家徐达,那是大玩家。听那口气,满是钦佩,满是敬仰。(原发娘子关2017年第1期专栏,被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3期转载,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16、小说第一段介绍了本文的主人公“大玩家”徐达,引出下文对徐达收藏活动的介绍,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小说介绍徐达收藏的藏品品类丰富,他也一直以收藏家自居,这主要是为了塑造出徐达热爱收藏的形象特点。C. 小说通过对徐全、牛犇等次要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徐达的形象,从而突出了小说主题。D. 小说对靠山屯老栓家环境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烘托老栓家境贫寒,从而为下文介绍徐达行善的情节做铺垫。5. 小说中徐达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为何以“大玩家”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B 5. 善良。老栓要给两人炖鸡蛋茶,徐达忙拦住了,他知道,两个鸡蛋说不定就是这一家人两天的开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