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58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8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吴县中学苏州市吴县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学年度上学期 12 月调研考试月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细读”是一种专注的阅读,也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 “细读”要求读者先 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从写作者的角度看看他说的是否有道理,评估文本是否能够 、言之有据、论之有理。 “细读” 还要对文本的内容有所思考和判断,看它是否 普遍道义原则,如尊重他人的自由、平等和尊 严。 A. 搁置 自圆其说 符合 B. 搁置 无懈可击 吻合 C. 放弃 无懈可击 符合 D. 放弃 自圆其说 吻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

2、一道综合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 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 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 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语境和词语的吻合,词语的适用对 象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3、泪始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 闲情比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是博喻。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演讲稿。下列说法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演说儒道释在中国当下的影响,倡导儒家先进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B. 演说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生活的践行与坚持。 C. 演说礼义仁智信的当代要义,阐明立身处世要有时代精神与追求。 D. 演说家风家教的时代变迁,阐明教养的获得要有世界眼光与情怀。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

4、题分析:题干是“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演讲稿。下列说法不符合要 求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的是正确书写演讲稿的能力。D 项, “阐明教养的获得要有世界眼光与情 怀”不当。故本题选 D 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 , 。 , 。 ,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 美好的事情。 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 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 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 当然是值得尊重的 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 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 A. B. C.

5、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 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盘盘焉,囷囷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骊山北构而西折 D. 辘辘远听,杳

6、不知其所之也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朝歌夜弦 A. 六王毕,四海一 B.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D. 燕、赵之收藏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 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 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句中, “朝歌夜弦”中“朝”是名词作状语,早上;A 项,

7、“一” , 数词作动词;B 项, “辇” ,名词作状语,乘辇车;C 项, “虹” ,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D 项, “收藏” ,动词作名词,收藏的珍宝。故选 B 项。 【点睛】词类活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 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 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

8、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 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 也。 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 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 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 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

9、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吾年未四十, 而视茫茫,而发苍苍。 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 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 宾语怎么样” ,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 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 是”或“把当作” 。如:成以其小,劣之。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 较秦之所

10、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古今异义词。应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 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A 项, 可怜: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值得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B 项,其实:古义: 其,代词。实:实际情况。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C 项,祖父:古义:祖 辈与父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8.下列是文言句式的分析和归类情况,正确的一项

11、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多于南亩之农夫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 五步一楼,十步 一阁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赵尝五战于秦 洎牧以谗诛举以予人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判断句,状语后置,省略句,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9.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合适的一组是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12、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 屈原 辛弃疾 司马迁 施耐庵 B. 屈原 范仲淹 司马迁 蒲松龄 C. 贾谊 范仲淹 文天祥 施耐庵 D. 贾谊 辛弃疾 文天祥 蒲松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 ,上联“三户”指楚,下 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这副屈原祠联在艺术表现上的妙处,是综合了用典、 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 。下联除嵌 有九歌之名外, “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 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

13、屡建战功的统帅。 例如“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 , “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等。 )下联“忧乐关 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 而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写了司马刚直不阿的精神,奋发图强的努力,勾画了司马坎坷的人生路, 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鬼写妖: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聊斋志异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忘为异类。 ”此指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是描写鬼狐花妖的。高人一等:既指蒲松龄在小说中塑 造的鬼狐形象比“人”更生动,又指蒲松龄的写作才能不同常人

14、。刺贪刺虐:贪虐:指贪官污吏。 联语指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的主题思想是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暴虐。入骨三分:化用 成语“入木三分” ,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指聊斋志异对罪恶社会的揭露深入骨髓。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技巧点拨】平时对文学常识一定要关注。如“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 历史功绩,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刚直 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奋著成信史照尘寰”写了司马刚直不阿的精神,奋发图强的努力, 勾画了司马坎坷的人生路,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平时注意积累,本题难度偏大。 阅读下面的

15、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先生行状 姚永概 先生讳汝纶,字挚甫,世居桐城之南乡。父征君居乡里,孝友任恤,勇于作事,不顾利害。 先生犹其风类也。弱冠中同治甲子科举人,乙丑成进士,以内阁中书用。曾文正公见先生文于方 先生宗诚所,大奇之。又闻征君善教,遂延教其孙,而奏留先生于幕府十余年。 文正公薨,李文忠公继之,复致礼焉。世传曾、李奏议,多出先生手。当文正公办天津教案 时,从容谓先生,曰:“吾大臣任国事不当计毁誉。子年少,名甫立,盍稍避乎?”先生笑不应。 及李公用事,其所经画皆前古未尝有,而当外交之冲,操纵应付,尤惊骇世俗,非庸人所易知。 先生佐佑其间,竭思虑自効,不肯诿谢。故二公深相倚重,大疑大计,悉取资之。 尝补深州直隶州知州,丁父忧,服阙,署天津府知府,补冀州直隶州知州。乾隆时,方恪敏 公为总督,下教建立义仓。方公薨,仓储浸坏。咸丰兵燹以后,乃尽耗矣。同治十年,钱敏肃公 为布政使,复修方公仓制,先生在深州独进曰:“不可复也,又且扰民。 ”钱公曰:“何谓也?” 先生曰:“方公当国家全盛,上下交和,名器贵重,故给七品以次,即争纳粟。今富人亡虑皆四 五品矣,安肯为劝其积也,必箕敛,甚者威之。其储也,责之仓正耗减取偿焉。其散而复敛也, 敦率之不还。若息不足,必勾摄而敲朴之,故曰不可复也,又且扰民。 ”钱公曰:“子之言然。 ” 深州独止不复。其在冀也,开渠四十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