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52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浏阳二中、长沙怡雅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级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 卷一、语言知识及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融化的残雪下,有三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o)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一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传了春天的气象。桃花开了,原坡上和河川里,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zhu)然冒出的紫红色的花帐笼罩起来了。 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椿树的花

2、儿在庞大的树冠和浓密的枝叶里,只能看到绣成一团一串的粉黄,毫不起眼,几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然而香味却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中国槐大约是乡村树族中最晚开花的一家,时令已进入伏天,躁热难耐的热浪里,闻一缕中国槐花的香气,顿时会使急燥的心绪(x)沉静下来。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河川里的花儿和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接连开放。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天整个原坡都覆(f)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节选自陈忠实原下的乡村,有改动)1. 文中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句是( )A. B. C. D. 2. 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3、 )A. 宣传 B. 笼罩 C. 铺天盖地 D. 几乎3. 文中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 B. C. D. 4. 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 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洋槐花开了。B. 洋槐花开了,首先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C. 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D. 首先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脂粉似的白雪,然后闻到的是一种香味,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这

4、是洋槐花开的时候。【答案】1. B 2. A 3. D 4.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项,“蒿”应读“ho”;C项,“躁热难耐”应为“燥热难耐”“急燥”应为“急躁”;D项,“覆”应读f。故选B。【2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

5、(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A项,“宣传”意为“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此处有“显示,展示”的意思,可用“宣示”。故选A。【3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D项,照应不周,搭配不当。“香味”不能与“开放”搭配;应该把“便接连开放”移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儿”后,再去掉“和”。故选D。【4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

6、角度选取。文段中从前后文表达一致的角度来看,句子应把“洋槐花开”放在前面;“白雪似的脂粉”突出的是花的颜色,“脂粉似的白雪”突出的是花的质地,从文意看这里是表现洋槐花的白;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应该是先闻到花香,然后再看到落花。“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作“香味”定语,使整个句子分句间的结构更接近。故选C。【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二、社

7、科类文章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

8、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

9、”统称为“节气”。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

10、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11、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 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B. 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C. 二十四节气

12、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D.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6.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B. 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C.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

13、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D.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B. 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C. “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

14、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答案】5. B 6. C 7. B【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

15、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无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不是全部; C项,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D项,因果倒置,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古诗文阅读阅读烛之武退秦师节选,完成下面小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