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47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2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HCO3”的分类正确的是A. 酸 B. 有机物 C. 盐 D. 氧化物【答案】C【解析】【分析】A.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B.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CO32-和HCO3-等;C.盐是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包括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D.氧化物是指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O的化合物。【详解】NaHCO3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其阳离子是钠离子,阴离子

2、为碳酸氢根离子,符合盐的定义,所以属于盐。答案选C。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工业制漂白粉 B. 焰色反应 C. 铜的锈蚀 D. 煤的燃烧【答案】B【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工业制漂白粉,以Cl2和Ca(OH)2为原料制备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B.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项正确;C.铜的锈蚀是铜在一定条件

3、下生成铜锈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D.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3.为纪念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为258101Md ,关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数是258 B. 质量数是101C. 中子数是157 D. 电子数是359【答案】C【解析】钔的质子数为101,A错误;钔的质量数为258,B错误;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则钔的中子数为258-101=157,C正确;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钔的电子数为101,D错误;正确选项C。4.下列化学反

4、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B. Cl2 + 2KI2KCl + I2C.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D. CaO + H2OCa(OH)2【答案】B【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特征为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根据各选项中是否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升降进行判断,注意置换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而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详解】A. Na2CO3+CaCl2CaCO3+2NaCl为复分解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 Cl2 + 2KI2KCl + I2为置

5、换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 CaO+H2OCa(OH)2为化合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硫酸亚铁的电离方程式:Fe2(SO4)3 2Fe3+3SO42B. H2SO4的电离方程式:H2SO4H2+ + SO42-C.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微粒:76CD.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D【解析】【分析】A. 区分出硫酸亚铁与硫酸铁的化学式,硫

6、酸亚铁的化学式中含有1个亚铁离子和1个硫酸根离子;B.氢离子不能合并,2个氢离子的表示方法错误;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D.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详解】A.硫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SO4,因此其电离方程式:FeSO4 Fe2+SO42,故A项错误;B.硫酸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SO42-,故B项错误;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C原子的质量数为13,该原子的表示方法为:,故C项错误;D.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项正确;

7、答案选D。【点睛】化学用语是化学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其中符号的含义要牢记在心,其左上角为质量数(A)、左下角为质子数(Z),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6.下列实验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闻气体气味 B. 干燥氯气C. 分离乙醇和水 D. 配制100 mL 0.10 molL1盐酸【答案】A【解析】【分析】A.闻气体应使极少量气体进入鼻孔;B.碱石灰与氯气反应;C.乙醇与水互溶,所以不分层;D.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在转移过程需要玻璃棒引流。【详解】A.闻气体应使极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图中操作合理,故A项正确;B.碱石

8、灰与氯气反应,则图中装置不能干燥氯气,故B项错误;C.乙醇与水互溶,混合后不分层,因此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应利用蒸馏操作分离该混合物,故C项错误;D.配制100 mL 0.10 molL1盐酸,图中操作为转移过程,需要玻璃棒引流,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选A。【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掌握实验方法及完成实验所必需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其中气体的干燥与净化装置的选择,一般遵循的原则为:1.尽量用化学方法,一般酸性气体杂质用碱性试剂除去,还原性气体杂质用氧化性试剂除去;2.净化试剂只与杂质发生反应;3.不生成新的杂质。因此,B选项干燥氯气应选取浓硫酸做干燥剂,而不是选择与它反应的碱

9、石灰作干燥剂。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10-7m之间B. 胶体属于混合物C. 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D. 用平行光线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B.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划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大类,结合混合物的定义作答;C.Fe(OH)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D.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详解】A.1 nm = 1

10、0-9 m,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胶体分散系的微粒直径在1100nm(10-9 10-7m)之间,故A项正确;B.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划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三大类,其中胶体是一种比较均一、比较稳定的混合物,因此胶体属于混合物,故B项正确;C. Fe(OH)3胶体的表面积较大,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故C项正确;D.胶体粒子因对光线有散射作用而形成丁达尔效应,因此,用平行光线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NaCl溶液不产生丁达尔效应,而Fe(OH)3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相同,故D项错误;答案选D。8. 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所用

11、的铂丝在每次用完后都要进行的操作是A. 用纸擦干净B. 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铂丝发红为止C. 用水洗涤几次D. 用稀盐酸洗涤,再灼烧到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为止【答案】D【解析】考查焰色反应实验,实验步骤:洗-烧-蘸-烧-洗。每次实验后,都要用稀盐酸洗净,在火焰上灼烧到没有什么颜色后,这才制得了一根合格的铂丝,才能再去蘸另一种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否则容易对实验产生干扰。9.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 熔融的氢氧化钾 B. 氯化钠溶液 C. 铜固体 D. 氯化镁晶体【答案】A【解析】【分析】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据此利用排除法

12、作答。【详解】A.熔融的氢氧化钾,是化合物,且在此状态下电离会生成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氢氧根,因此可以导电,是电解质,故A项正确; B.氯化钠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但属于混合物,因此不是电解质,故B项错误;C.铜固体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可以导电,但不是化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C项错误;D.氯化镁晶体是电解质,但是镁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氯化镁晶体不导电,故D项错误;答案选A。【点睛】掌握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与物质导电的原因是解此题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判断给出的物质是不是电解质要先判断该物质属不属于化合物,若为化合物,再进一步该物质在特定条件(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进而做

13、出最终判断,若是单质或者混合物,则一定不属于电解质。此外不能片面地认为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10.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B. 去除铁锈可用适量的稀盐酸C. 石墨可用作绝缘体材料 D. AgI可用于人工降雨【答案】C【解析】【分析】A.氯气溶于水生成HClO,根据HClO的性质分析;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能与稀盐酸反应;C.石墨能导电,是良好的导体;D.碘化银受热后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碘化银粒子,作为人工降雨的凝结核。【详解】A.氯气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故A项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能与稀盐

14、酸反应,因此去除铁锈可用适量的稀盐酸,故B项正确;C.石墨能导电,是良好的导体,故不能用石墨做绝缘体材料,C项错误;D.碘化银受热后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的微小粒子,成为凝结核,导致水蒸气会以AgI为晶核而液化,故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项正确;答案选C。11.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NaBr溶液(NaI)Cl2洗气BCl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CHNO3溶液(H2SO4)BaCl 2溶液过滤DNaCl(I2)水萃取分液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分析】A. Cl2与NaI与NaBr均能反应;B

15、.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C. BaCl2与H2SO4反应生成HCl和BaSO4沉淀;D. I2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碘易升华。【详解】A. Cl2具有强氧化性,与NaI、NaBr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用氯气除去NaBr溶液中的杂质NaI,故A项错误;B.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HCl极易溶于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B项正确;C. BaCl2与H2SO4反应生成HCl和BaSO4沉淀,过滤后原硝酸溶液中会引入新的杂质HCl,故C项错误;D. I2微溶于水,NaCl易溶于水,因此用水无法除去NaCl中的I2杂质,应用升华法除去NaCl中的I2,故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高频考点,掌握除杂原则是解题的关键。在除杂过程中选择试剂时要保证“不增、不减、不繁”三不原则,即不能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