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14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29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化学)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我校本月提出“节约用水用电,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 路远的小伙伴们拼车上学 B. 少用修正带、涂改液 C. 将化学实验室的废水直接排入水池 D. 将食堂产生的“地沟油”制成肥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节能、节电的方法、废弃物回收的意义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A、路远的小伙伴们拼车上学,能节约大量的资源、能源,符合主题,故 A 正确; B、修正带、涂改液含有有毒成分,少用修正带、涂改液,减少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2、故 B 正确; C、将化学实验室的废水直接排入水池,与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绿色生活主题不符合,故 C 错误; D、将食堂产生的“地沟油“制成肥皂,“地沟油“回收,重新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故 D 正解; 故选 C。 【点睛】 “节约用水用电,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 施和观念是考查的热点,解题关键: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 到生产、生活中去。 2.小苏打是焙制糕点常用的发酵粉,小苏打属于 A. 碱 B. 氧化物 C. 盐 D. 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

3、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 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 【详解】A、小苏打电离的阳离子不全是氢离子,故 A 错误; B、小苏打电离的阴离子不全是氢氧根离子,故 B 错误; C、碳酸氢钠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碳酸氢钠是盐,故 C 正 确; D、小苏打与无机物的性质更相似,故 D 错误; 故选 C。 3.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淡化 B. 海水晒盐 C. 风力发电 D. 海带提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

4、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 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 海水晒盐过程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误; C. 风力发电过程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 海带提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解题关键: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易 错点 A,对海水淡化过程的理解。 4.以下关于具有放射性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新元素 B. 质子数为 53 C. 它的中子数为 125 D. 其化学性质

5、与有很大区别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子符号的含义、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来解答; 【详解】I 的质子数为 53,是碘元素,质量数为 125,则核外电子数为 53,中子数为 125- 53=72 A、质子数为 53,是碘元素,故 A 错误; B、质子数为 53,故 B 正确; C、它的中子数为 125-53=72,质量数为 125,故 C 错误; 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即其化学性质与基本相同,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符号的含义以及各微离数目之间的关系,解题关键:理解原子符号, 元素、同位素的概念,易错点 C,注意把握原子中

6、各种微粒之间的关系 5.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份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苏打NaHCO3 B. 生石灰 Ca(OH)2 C. 漂白粉Ca(ClO)2和 CaCl2 D. 酒精 CH3CO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A、苏打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俗名为小苏打; B、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名,氢氧化钙的俗名为熟石灰; C、漂白粉的成分为 Ca(ClO)2和 CaCl2; D、酒精为乙醇的俗名,为含有 2 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CH3COOH 的俗名是醋酸; 【详解】ANaHCO3的俗名为小苏打,苏打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故 A 错误; B、Ca(OH)2为氢氧化钙,俗名为熟石

7、灰,生石灰为氧化钙,化学式为 CaO,故 B 错误; C. 漂白粉的成分为 Ca(ClO)2和 CaCl2,故 C 正确; D、酒精为乙醇的俗名,为含有 2 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醇;CH3COOH 的俗名是醋酸;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判断,解题关键:明确常见物质组成、化学式与俗 名的关系,易错点:不同物质的俗名和成分混淆,要提高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 6.下列溶液中,跟 2mol/L 的 K2CO3溶液所含的 K+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 4mol/LKCl 溶液 B. 1mol/LKCl 溶液 C. 5mol/LKOH 溶液 D. 1mol/

8、LK2SO3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2mol/L 的 K2CO3溶液所含的 K+ 物质的量浓度=2molL12=4molL1,离子浓度=溶质浓度离 子数,离子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分别计算选项中离子浓度分析判断 【详解】A. 4mol/LKCl 溶液中 K离子浓度=4molL12=4molL1,故 A 符合; B. 1mol/LKCl 溶液中 K离子浓度=1molL11=1molL1,故 B 不符合; C. 5mol/LKOH 溶液 K离子浓度=5molL11=5molL1,故 C 不符合; D. 1mol/LK2SO3溶液 K离子浓度=1molL12=2molL1,故 B 不符合

9、; 故选 A。 7.下列物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A. 固体 NaCl B. 食盐水 C. 酒精 D. 熔融的 Na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离子。 【详解】A、固体 NaCl 是电解质,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 A 不符合; B、食盐水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导电,但是混合物,故 B 不符合; C、酒精是非电解质且不导电,故 C 不符合; D、NaCl 是盐,属于电解质,熔融状态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 D 符合;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质

10、、非电解质概念,解题关键:对物质组成和概念理解,易错点 B,混 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8.关于反应方程式 Fe2O32AlAl2O32Fe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l 是氧化剂 B. Fe2O3被还原 C. Fe2O3失去电子 D. Al2O3是还原产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2Al+Fe2O32Fe+Al2O3中,Al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Fe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详解】A、Al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还原剂,故 A 错误; B、氧化剂为 Fe2O3,得到电子,Fe2O3被还原,故 B 正确; C、氧化剂为 Fe2O3,得到电子,故 C 错误;

11、 D、Al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得到 Al2O3是氧化产物,故 D 错误; 故选 B。 9.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KMnO4K+Mn7+4O2- B. NaHCO3= Na+ H+ CO32- C. FeCl3Fe3+Cl3 D. Al2(SO4)32Al3+3SO42- 【答案】D 【解析】 KMnO4的电离方程式是 KMnO4=K+MnO4-,故 A 错误;NaHCO3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CO3 = Na+ + HCO3- ,故 B 错误;FeCl3的电离方程式是 FeCl3=Fe3+3Cl-,故 C 错误;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是 Al2(SO4)3

12、=2Al3+3SO42-,故 D 正确。 点睛:强酸是酸式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氢离子、酸根离子;弱酸的酸式盐电离出金属阳离子、 酸式根离子,如:NaHCO3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CO3 = Na+ + HCO3-;NaHSO4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SO4 = Na+ + H+ + SO42-。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A. 蒸馏 B. 过滤 C. 萃取 D. 转移溶液 【答案】A 【解析】 A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故 A 错误; B过滤可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 B 正确;C萃取可用分液漏斗, 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

13、故 C 正确;D转移液体时要防止液体飞溅,装置图符合操作要求,故 D 正 确;故选 A。 11.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差异在于( ) A. 是否稳定 B. 粒子直径大小 C. 是否透明 D. 是否有颜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的颜色、稳定性、是否透明是分散系的性质 区别。 【详解】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 (小于 1nm) 、胶体(1nm100nm) 、浊液(大于 100nm) ,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 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故选 B。 12.将绿豆大小的方形金属钠

14、投入足量且含酚酞的水中,根据相应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钠浮于水面游动水的密度大于钠 B 方形金属钠变成小球方形金属钠反应速率快 C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有 NaOH 生成 D 钠球游动有吱吱声有气体生成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能使本身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说明熔点低,浮在水面,说明密度比水小,加 入酚酞的液体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使小球四处游动 【详解】A、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故 A 正确; B、钠和水反应变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不能说明反应速率,故 B 错误; C、酚酞遇

15、碱变红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故 C 正确; D、钠球游动说明钠和水反应生成气体而使钠受力不均,故 D 正确; 故选 B。 13.标准状况下,32g 的甲烷(CH4)的体积为( ) A. 5.6L B. 22.4 L C. 11.2 L D. 44.8 L 【答案】D 【解析】 32g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2mo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2mol22.4L/mol = 44.8L,故 选 D。 14.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制氯水中只含 Cl2和 H2O 分子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 Cl2 D. 氯水放置

16、数天后酸性减弱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氯气微溶于水,氯水中存在 Cl2+H2OHClO+HCl 反应,其中 HClO 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和不稳定 性,在光照条件下发生 2HClO2HCl+O2。 【详解】A氯水中存在 Cl2+H2OHClO+HCl 反应,HClO 为弱酸,溶液中存在 Cl2、HClO、H2O 分子, 故 A 错误; B、氯水中含有 HCl,具有酸性,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HClO 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可使蓝 色石蕊试纸褪色,故 B 正确; C、光照氯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2HClO2HCl+O2,生成气体为 O2,故 C 错误; D、光照下生成 HCl,溶液酸性变强,pH 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 B。 15.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某些化学性质,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甲闻氯气的气味 B. 实验室用装置乙制取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