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309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7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安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安二中高安二中 20182019(上)高一期中考试(上)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显的 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 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的欧美发达国家。60 年代后,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自 20

2、世纪末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 深入、信息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这种文化形态也迅速 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现代电影、电视得到普及便是证明。 当今画廊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倾向。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 赏玩绘画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随着 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沙龙的形式已经跟不上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各种类型的画廊应运而生。如今,画廊也成为一些城市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他们 来说,去画廊参观展览与去电影院一样平常,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组

3、成部分。不仅如此, 在当今强大的大众文化形态影响下,画廊营造了更多层次的空间,让观众在互联网上就可以欣赏、 购买到自己满意的作品,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消费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滞后,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 艺术消费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兴起,大众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消 费内容。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 的强力支持下占有了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从今天电影大片的热映以及年轻人对于偶像的狂热 就可以看到大众文化对于艺术消费的影响有多大。精英艺术、高雅艺术虽

4、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 在现代中国,大众文化俨然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角。许多人不愿意去看歌剧、舞剧、音乐会,却热 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的演唱会,许多人不愿意去看免费的画展,却对时尚杂志、网络游戏乐此 不疲。是什么造成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另 一方面更是由于文化商人为适应大众消费心理需求,借助传媒进行商业化运作。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把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拉到普遍大众的面前,对艺术普及是 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就会由此带来艺术消费的世俗化、 浅层化,会使得艺术的审美、认知、批判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1. 下列关于“大众

5、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众文化是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兴盛于 20 世纪 30 年代后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 B. 20 世纪 60 年代后,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 展到成熟阶段。 C. 自 20 世纪末以来,大众文化具有了标准化、商业化的特点,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 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 D. 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费的重要形式,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 及。 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画廊曾一度是贵族阶层赏玩绘画艺术的沙龙,为上层社会所独享,而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 价绘

6、画艺术性的标准。 B. 随着平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画家对于现实性的关怀,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于市民阶层的文化 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画廊便产生了。 C. 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这说明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 响,人们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说明画廊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 D. 20 世纪 90 年代后,中国的艺术消费随着大众文化的迅速蔓延,逐渐在商业化、世俗化浪潮中 兴起。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当今我国大众文化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而且在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支持下占有了 文化市场中的最大份额。 B. 精英艺术、高雅艺

7、术虽然与大众艺术并存,但在现代中国,许多人更热衷于去看流行音乐歌手 的演唱会,看时尚杂志,玩网络游戏。 C. 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是由于人们文化艺术素养的积淀不够,更是由于文化商人的商业化 运作。 D.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虽有利于艺术普及,但也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使得艺 术的审美等功能淡化甚至消解。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 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 “欧洲发达国家的一种文化形态”错误, “欧洲发达国家”在文 章第一段表述为“欧美发达国家”

8、,内涵不一致。B 项, “导致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到成熟阶段” 错误,曲解原意,原文为“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大众文化相应地发展 到成熟阶段” ,大众文化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导致的结果。D 项, “所以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 普及”错误, “现代电影、电视得到了普及”是“大众文化迅速蔓延到艺术消费中,并成为艺术消 费的重要形式”的一种证明,而不是结果。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 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 “贵族阶层的旨趣反映了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错误,应为 “评价绘画艺术性的标准也

9、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B 项, “赏玩绘画的形式滞后”错误,应该 是“沙龙的形式滞后” 。C 项,关系颠倒,应为“人们可以到画廊参观展览”说明了“画廊已成为 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 , “可以在互联网上购买自己满意的作品”说明了“古老的艺术消费形式渐 渐受到大众文化标准化、商业化的影响” 。故选 D。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 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D 项, “艺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错误,根据最后 一段, “带来了艺术消费的世俗化、浅层化”的是“艺术消费沦为大众文化消费的简单形式” ,不 是“艺

10、术消费的大众文化趋向” ,故选 D。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 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 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 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 康志刚 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 粥,依次

11、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 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 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 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 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 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 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

12、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 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 过漫长冬季。 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 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 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 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 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

13、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 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 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 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 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 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

14、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 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 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 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 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 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 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 候,他们的母亲

15、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 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 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选自光明日报 。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柴禾不仅可以用来煮饭,还可以逼去严寒,让人熬过漫长的冬季,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人与人 之间的温情脉脉。 B. 家里、学校过冬的时候都需要孩子们拣柴禾,这使得他们睡个懒觉也小心

16、翼翼,可看出孩子们 对这件事很看重。 C. 文章第段写孩子放学后相约捡柴禾运用了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孩子们成群结伙、满 沟满岭捡枯枝的情形。 D. 结尾富有意蕴, “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用反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拣拾柴 禾的遗憾和痛心。 5. 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6. 本文标题是“无人拣拾的柴禾” ,文章却又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过去拣柴禾的事情,请结合全文 探究写“拣柴禾”的效果。 【答案】4. D 5. 由秋天落叶想起柴禾,自然起笔,引出下文。点出写作对象, “映现在 脑子里”凸显柴禾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之重。运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兴趣,同时也可避免平 铺直叙。 6. 标题“无人拣拾的柴禾”点明了现状,而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过去拣柴禾的事情,就是要与 现在无人拣拾柴禾的现象进行对比;强调了柴禾在过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让人感到温暧,体 现了枯枝存在的意义;表达出作者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对现在空巢村庄的无限感喟。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