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53252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出版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置于“民国学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出版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

2、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隐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则是为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这就发生一个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楼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

3、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事、史料还原,还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

4、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辨莫属了。这部著作属于新红学产生之初最重要的奠基代表作,于1923年在亚东图书馆出版,写这本书的起因是俞平伯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出版的红楼梦研究则是红楼梦辨的修订本。修订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原书存在一些错误,即本来的错误和发现新材料而证明出来的错误。尽管原著修订后更名再版时增加了些新篇目,但红楼梦辨还是一本不可回避的著作。红楼梦辨初版肯定与上世纪50年代特殊时代环境下又增订再版的红楼梦研究思路不同,这种不同还不仅仅是删除了胡适的序言。通过对原著初版、增订再版

5、前后变化的细致深入考查,可以见出作者红学观念移步换形的轨迹走向。(节选自赵建忠影印红学要籍的学术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为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就等于说是民国学术经典之作。 B.在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上,景梅九相对于蔡元培更加功不可没。C.因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索隐派易于在解释作品时以意逆志,牵强附会。D.民国时期红学研究至少有两大派别,他们都重视对作品情节的考证,且倡导“回归文本”。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用景梅九自序中的话,意在证明石头记真谛融入了作者沉痛的民族情绪。B.开头讲蔡、

6、景红学研究成就,是为探讨“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提供前提支撑。C.讲“索隐”方法在史学领域里的运用,是为了与后文其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运用相类比。D.作品一旦形成,与“本事”便无关联,这样的理论足以证明俞平伯研究的局限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头记真谛是景梅九受石头记索隐的启发而著述的,自然与它一脉相承。B.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竟未能阻止索隐派取代它而成为主流学派。C.以意逆志,是被写进教科书的鉴赏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易生牵强附会。D.红楼梦研究增加了新的篇目,调整了研究思路,修正了所谓的“错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

7、面的文字,完成46题。案头清供 张中行名为书生的,室内都要有个书桌,也有人称为书案。如果略去多占地方这个缺点,书案以宽大为好,语云,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之义也。书案宽大,面上可以放各种用物,写写画画,以及钻研经典,攻乎异端等等;其下还有抽屉多个,不宜于摆在面上的,可以韫椟而藏。藏了,以不说为是;单说面上的,放什么,如何放,似乎也有学问,至少是习惯。记得多年以前,大学同学卢君以懒散著名,书案上的东西一贯是多而杂。有一次,我在场,他想吸烟,找烟斗和烟包,到堆满半尺高杂物的书案面上摸,费半天力,以为摸到烟包了,拉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袜子。这是放物多的一个极端。还有放物少的极端,是已作古的友人曹

8、君,书案面上一贯是空空如也,他说图看着清爽。我是中间派,实用和看着兼顾。都放了什么呢?写小文不同于填登记簿,决定躲开那些估计不能引人入胜的,只说我认为值得说说的一些。名为清供,清的意义是没花钱,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甚至想套用乾隆年间陈坤维女士的一句诗珍重寒斋(原为“闺”)伴我时。 清供三件,先说第一件,是个黄色的大老玉米。这是北京通用的称呼,其他地方,如东北称为包谷,我们京东称为棒子,正名或是玉蜀黍吧。名者,实之宾也,关系不大,还是说来源。是去年秋天,老伴接受她的表妹之约,到容城县乡下去住几天。我,依义要陪着前往,依情也愿意前往,于是只是半天就到了鸡犬之声相闻的乡下。坐吃,游观,都是例行之事,

9、可按下不表;只说我最感兴趣的,是年成好,所养驴、鹅、鸭、鸡、鸽等都肥壮,我可短时期偿与鸟兽同群的夙愿。人,古今一样,虽是逝者如斯夫,却愿意留些驻景。古人办法少,即如李杜,也不过写几首诗。今人同样可以写诗,只是因为不会或愿意更真切,一般是用照相法,个别的用录像法。我用照相法,请驴来,我紧贴在它身旁,照,成功。请鹅来,它摇头扭身,坚决不干,只好说声遗憾,作罢。活物不成,只好降级,院里黄色老玉米堆成小丘,坐在顶上也可以洋洋然,于是照一张,胜利结束。几天很快过去,离开之前,又想到老玉米,于是挑一个大而直且完整的,带回来。这东西在乡下不算什么,进我的斗室就成为稀罕物,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所以它就有权高踞

10、案头。 清供的第二件是个鲜红色椭圆而坚硬的瓜,我们家乡名为看瓜,顾名思义,是只供看而不能吃。也要说说来源。是今年中秋,承有车阶级某君的好意,我到已无城的番河县城去过中秋节。吃各种土产,寻开天旧迹,赏月以证“月是故乡明”等等,都是题外话,可不谈。只说这个看瓜,是一位有盛情的杜君请我到他家吃自做的京东肉饼,在他的窗台上看见的。他说是自己院内结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如果喜欢,可以随便拿。窗台上晒着一排六七个,我选了个中等大的,也总可以压满手掌了。返京的车上,还有家乡产的月饼等等,我把这看瓜放在最上位,因为有老玉米的成例,它是清供,下车之后理应高踞案头的。清供的第三件是个葫芦,不是常见的两节、上小下大的

11、,是两节、上下一样粗的,据说这是专为制养蝈蝈的葫芦而种的,比较少见。也由来源说起,这回是由远在异县移到近在眼前。是同一单位的张君在单位院内种的,夏天我看见过,没注意。秋天,霜降以后,一次我从他的门前过,看见北墙高处挂着一排葫芦,也许因为少见,觉得很好看。我也未能免爱就想得到之俗,敲敲门走进屋。他热情招待,指点看他的鸟笼和鸟,已经制好的蝈蝈葫芦。我问他今年结了多少,有不成形的,可否送我一个,摆着。不想他竟这样慷慨,未加思索就说:“摆就得要好的,我给您找一个。”说着就上墙,摘个最大最匀称的给了我。我拿回屋,放在案头,使它与老玉米和看瓜鼎足而三。 鼎足而三了,我当然会常看。是不是也常想,或曾想,这有

12、什么意思?如果追得太深,也许竟是没有意思。所以为了不至落得没有意思,最好还是不追得太深。或者哲理与常情分而治之:坐蒲团时思索哲理,起身走出禅堂或讲堂时还是依常情行事。我是常人,因而也就如其他常人一样,有想望,也有寂寞。怎么处理呢?其中一种可行的是如清代词人项莲生所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其实,这意思还可以说得积极一些,即如我这些案头清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我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而也常常,我的思路和情丝就会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我们的周围确是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第段由书生的书案谈起,谈

13、及书案上的物品,对比了朋友们的案头布置,最后才引出自家的案头格局,引出叙述中心案头清供。B.本文的案头清供指的是没花钱的而让“我”很喜欢的摆在案头的三样东西:大老玉米、看瓜、葫芦。它们既普通又特别,成为作者记忆的纽带。C.本文第段引用项莲生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表明清供本是“无益”的,只不过是用来打发时光的,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开头表达了对案头清供的喜爱,中间三段分述三件清供的来源,结尾处则借物抒情。全文叙议结合,意蕴丰富。5本文第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结合全文,说说文末作者产生“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的感

14、悟的缘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根据知识付费经济报告的数据,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这里的知识付费不是传统意义上花钱买书、参加培训班等,而是指知识经济时代,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目前,我国知识付费用户群体达数千万,同样达到千万量级的,还有活跃在喜马拉雅FM、得到、分答等知识付费平台的知识供给者。“听,见真知”“碎片时间,终身学习”虽然这些平台的口号不同,但背后的逻辑都很相似:作为中介,放不同领域学者、专业人士等的认知盈余,以高效率的优质知识为卖点,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摘编自优质的知识有价值成为共识)材料二:知

15、识付费,付费的可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有人帮你消化一本书,然后讲给你听,这就是服务;再比如,一些大V开设小密圈,帮你挑选出精准优质的信息,你可以付费加入,这种挑选,也是一种服务。知识付费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知识本身是不值钱的,那是百度、谷歌甚至知乎可以做的事情,是免费的,但将知识包装为产品和服务就是值钱的。所有学习产品的商业模式,无外乎都是某种服务,或者承载这些服务的交易平台。目前市面上的知识付费产品,其实可以按照服务的不同类型来区分。这些类型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学习中的痛点。(如下表)类型资讯知识课程个性化咨询对应传统行业媒体出版教育培训咨询满足痛点对未来的焦虑对未来的恐慌能力/技能不足没有解决方案关键成功因素前沿启发感效果结果类型产品得到专栏前哨得到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在线课程/训练营在行浅 深(摘编自孙圈圈知识付费,是不是伪命题?)材料三:一付费一收听,就误以为学到了知识,其实离真正的掌握知识差了十万八千里,你以为买到的是知识,其实买到的是“知道”。你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知道”。对于绝大多数人,听再多知识付费内容者不可能成功,因为都是二道贩子的产品,听着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