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953181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括号里。(2分)鲁迅先生的这段文字一点不带笑声,竟( )把一个喧嚣( ) 而又充满杀l( )的时代,描写得活灵活现。文字的功力,还有老手的驾y( )本领吸引着我,长大后我一定要买一部鲁迅全集随身xi( )带。(黄永玉无愁河边的浪荡汉子)【答案】jng xio 戮 驭 携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竟( jng

2、),喧嚣(xio ),杀l(戮)。驾y( 驭),xi( 携)带。“竟”和“竞”的区别:竞”与“竟”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如“竞”字上为“立”,下为“兄”;而“竟”字则上为“音”,下为“儿”。竞”的含义是“比赛”、“争逐”,比较单一,用在“比赛”、“争逐”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如“竞赛”、“竞选”、“竞争”、“竞技”等语境中,“竟”的含义丰富、复杂,词典中写得很就应该用“竞”。如“未竟之志”、“竟然”、“有志者事竟成”等语境中的“竟”。戮:拼音为l,有“屠杀”的意思。戮力,合力,并力,如“同心”。此外,还有羞辱、侮辱之意,如戮民、戮辱等。 又如:戮佞(铲除奸佞);戮身(杀身);戮挫(诛杀折辱

3、);戮杀(杀戮);戮害(杀害);戮罪(杀戮有罪的人);戮死(受戮而死),出自资治通鉴:“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喧嚣:读音为xun xio。释义为1.声音大而嘈杂、吵闹之意;2. 吵闹、喧哗。反义词为恬静、安静、宁静。驾驭:ji y,动词 “驾”指把鞍辔、轭等装具加到骡马身上,使之便于骑乘或役用。“驭”指掌握马缰。“驾”和“驭”联合起来表示:先把马水勒、鞍、轭等装好,然后骑上去,手握缰绳,驱马前进。也有掌控的意思。携带:拼音: xi di,释义:1、随身带着。2.照顾,帮助。本题将字音和字形合并考查,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字音与字形正误的判断,要把词义的因素考虑进去,所谓“音形义”相结合。语音和

4、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本题考查常用字的读音的辨识记忆。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考点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解题技巧之字音题2019年中考语文解题技巧之字音题!一、考查内容:生字字音;一

5、字多音;易读错音;形近字;拼音规则。主要是项。二、容易读错的字:1.因习惯而错读如,“符(f)合”常被错读(f),“档(dng)案”常被错读(dng),“粗犷(gung)”常被错读(ku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换词识别。像“符号”只有(f)这个音,就能确定在“符合”也读(f)。谐音记忆。像“装载”这个词,读的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i)。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其声旁“广”的读音与“犷”的读音相同。容易错读的字还有号召(zho)、挫(cu)折、质(zh)量、嫉(j)妒、细菌(jn)、剖(pu)析、气氛(fn)、比较(jio)、脊(j)梁、魁梧(w)、颈(jng)联等等。可以

6、尝试按照上面的方法记牢正确读音。2.因多音而错读如“处(ch)理”而非“处(ch)理”,“强(qing)迫”而非“强(qing)迫”。怎样避免错读呢?依据词性辨别。如,“处”读(ch)时多作动词,读(ch)时多作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惊不变、处心积虑、处之泰然”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根据字义判断。如“强”理解为“迫使、硬要”之意时都读(qing)。所以,像“强迫、强辩、勉强、强词夺理、强人所难、强颜欢笑”中的“强”都读(qing)。另外,有的多音字常被错读是因为大家对它的某个读音不太熟悉,甚至认为它只有一个读音,如“创(chung)伤”而非“创(chung)伤”,“尽(j

7、n)量”而非“尽(jn)量”,“参与(y)”而非“参与(y)”。这种多音字大家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先全面了解其所有的读音,然后再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准确记牢其各个读音。3.因形似而错读如,“内疚(ji)”与“针灸(ji)”的读音分辨不清,“友谊(y)”的“谊”依据声旁“宜”妄测而错读为(y)。怎么避免这种错读呢?一种方法是将形近字集中起来辨识它们各自的读音。另一种方法是记住与“声旁”读音不一致的一些常见形声字,如“锲(qi)而不舍”的“锲”到底是读(qi),还是读(q)。“契(q)”的读音我们都知道,如“契约”,再记住“锲”“契”的读音不一样,自然就会肯定其读(qi)了。属于这种情况的常见字还有像“

8、缜(zhn)密、悲恸(tng)、绮(q)丽、发酵(jio)”等。4.因变读而错拼 读三声的两个字组成的词,在读的时候第一个字都会变读为二声(连读变调)。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只是根据读音来判断拼音就会出错。如,“窈窕(yotio)”的“窈”常被错拼为(yo),“匕首(bshu)”的“匕”常被错拼为“b”,“侮辱(wr)”的“侮”常被错拼为“w”等。当然,不是所有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三声的词都是“变读”的结果。如“祈(q)祷(do)”这个词,第一个字本来就读“q”。实际上常见的“变读词”并不多,大家只要在遇见其时,刻意记忆一下就可以了。【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

9、层级为识记A。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 ) ( )A.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拓宽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领域,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少见的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B.孙语空一怒之下推倒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后来悟空三岛求方,终于用观音菩萨的净瓶水救活了人参果树。C.鲁滨孙(即鲁滨逊)给野人起“星期五”这个名字,主要是自己在星期五这天救了他,这样既便于称呼,也可以纪念这个日子。D.鲁滨孙把自己在荒岛遇到的情况,按坏处与好处加以比较并记载下来,这是他为了减轻独处荒岛的苦闷而采取的做法。E.无常中那几张荒唐可笑的药方,使我们认识到旧社会的庸医装神弄鬼、草管人命的罪恶。

10、这篇散文表达了“我”对父亲深切的爱。【答案】A E 【解析】A项“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表述错误,因为西游记属于浪漫主义小说;E项“这篇散文表达了“我”对父亲深切的爱”表述错误,应是“表达了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辛辣的讽刺”。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后收入文集朝花夕拾。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考点解析】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

11、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实主义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

12、社会历史条件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是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得客观必须借用虚构等艺术手法,虚构不损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

13、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

14、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3.下面是漫画等待和雨帘,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我选择的漫画是 主题: 【答案】3.示例一:等待 主题:主题:坐等机遇降临,终是一场空。示例二:雨帘 主题:主动出击,风雨过后是艳阳。【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自己的观察选幅你最理解最有话说的漫画。然后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戈深刻含义表达出来。要注意漫画标题的文字内容。这些文字内容往往掲示漫画的主题

15、。如何概括漫画主题?可进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如第一幅可理解为坐等机遇,第二幅可理解为主动出击。然后说清楚这两种行为的不同结果即可。【考点解析】怎样解答“漫画类”图文转换题 怎样解答“漫画类”图文转换题漫画是一种通过变形、夸张、象征、暗示、影射等手法描绘生活和时事的图画。“变形”指漫画不求“形似”,重在“神似”,寥寥几笔就可画成一个人;“夸张”指漫画为了突出某个细节,可以故意将其放大、突出,而忽略其他部分;“象征”“暗示”“影射”指漫画“画在此而意在彼”,画中的人、事、景常常“象征”“暗示”“影射”生活中的某些人、某些事、某类现象。学会“读图”针对漫画“重神似”“善夸张”“常暗示”的特点,我们在看漫画时,一要“悟神韵”领悟漫画中人、悟的特征、品质等;二要“重细节”特别是一些看似可有可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