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教案10篇

上传人:cyy1****507 文档编号:8953162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教案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记叙文教案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记叙文教案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记叙文教案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记叙文教案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教案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教案10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教案10篇记叙文教案记叙文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善于选取和组织材料,并根据资料的需要,比较熟练的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重点难点:1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2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及其与其他文体的区别。3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和写作过程。教学设想:作文先明体。辩明文体是很重要的事情,能够透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及其区别。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可按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立意、选材、抒情、组材、布局谋篇、联想和想象、过渡和照应、开关和结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潜力和表达技巧。教师要讲明要求具体指导,并透过范文示

2、例,使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导关于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先把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加以比较,透过比较了解其特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记叙文:写作目的以事感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传授知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问题点(知识点)写作方法写人:肖像描述行动描述、对话描述、心理描述以及细节描述例证法、引证法、比较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层进论证、引申论证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用数字、列图表记事:顺叙、倒叙、补叙插叙写景:抓住特征寓情于景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是说主

3、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还可根据资料和表达的需崐要采用其他表达方式。但是,同时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在不同文体中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是否有区崐别?比如说,就应怎样看待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崐议论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说明和说明文中的说明,等等。我们认为它们是有区崐别的,不能混淆在一齐,不然就会出现“以叙代议”、“以议代叙”、“以说代议崐”,犯“不符文体”的毛病。议论文: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精练、概括准确、平实、明晰、周密资料主旨主题思想(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事物特点、实质记叙、描述、抒情、议论、说明等,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各类文体都要凭崐借这些方式来表情达意。

4、主要采用什么方式,决定了文章属于什么体裁:以记叙为崐主,称为记叙文;以描述为主,称为描述文;以抒情为主,称为抒情文;以议论为崐主,称为议论文;以说明为主,称为说明文。但是在中学教学中没有把描述文、抒崐情文单独作为两种体裁,而把它们归入记叙文等体制中去了。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可比点:(1)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崐在文章中所占的比重不同;(3)详略不同;(4)方式不同。既以同学们经常容易混淆的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为例崐:前者以记叙为辅,所占比重较小者以记叙为主,所占比重较大;前者是以列举事崐例作为论据,后者则是透过对人和事的描述本身来表达作者的思

5、想感情;前者一般崐采用根据的写法,对人和事的例子只概述,只选取其中必要的片断,语言也较质朴崐,后者一般采用具体的写法,对人和事描述较细致、完整,语言也较生动形象;前崐者较单一化,一般只用顺叙的方式,把事实材料交代清楚,为文章带给论据即可,崐后者则较多样化,顺叙、倒叙、补叙等皆可灵活运用,以避免流于呆板、一般化。崐在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之后,还要掌握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记叙文,主要有三种类型。1记人叙事型。这类文章主要是描述人物和事件。自然,写人民事还能够有所侧重。因而把前者称做“写人记叙文”,后者称做“写事记叙文”。实际上,两者有时是很难严格地区分开来的。记人,要善于采用多种描述方法

6、(外貌描述、行动描述、语言描述、心理描述、细节描述、侧面描述等),着力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叙事,要善于选取典型、新颖的材料,要把事件交代清楚,要根据需要采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地进行叙述和描述。2写景抒情型。这类文章主要是描述景物和抒发感情。两者常常是紧密地结合在一齐的,纯粹的写景文和抒情文是很罕见的。写景要有鲜明的目的性,不要为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色,细致而生动地展开描述,并寓情于景,到达情景交融的境界,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抒情,能够直接抒情,也能够间接抒情,但都务必是自然的、健康的。托物喻志型。这类文章主要是透过对某一物体的生动描摹来表达某种

7、思想和感情。“物”和“志”务必有某种关联,不能生拉硬扯地捏合在一齐。由“物”到“志”,其联想应是合理的,贴切的。当然,状物要精细、逼真,咏志要深刻、高远。这三种类型的文章,以记人叙事型最为重要,它是写作其他两种类型文章的基础,也能够说是写作各种体裁的文章的基础。因此,尤其要学好记人叙事的方法。二、练习选读几篇不同体裁的文章,对照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表,体会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了解它与其他文体的区别。第二课时一、指导关于立意。1立意要新。据说,有位语文教师曾要求学生以“游圆盟我”为资料,自拟标题作文。多数学生的文章都细致描绘圆明园的山光水色,抒发艰秀丽景物的赞叹之情,唯有一个学生的文章却

8、以我愿圆明园更荒凉为题,立意与众不同。其文大意是说,如果持续遗址原貌,圆明园更荒凉,能够使游人凭吊古迹,睹物伤情,悲愤地反思已经永久过去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师生读罢这篇作文,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很有新意,且有见地的。圆明园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世纪被称为“万园之园”。但自八国联军恣肆践踏、抢劫、焚毁之后,其遗址只记载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的伤痛。保存这一遗址,实际上保存了历史的见证。有人还由此遗址联想到了西柏林闹市区的“纪念教堂”:“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物,漂亮完美的教堂被炸弹掀去了屋顶,至今仍按此面目保留在那里。遗址本来就是遗迹,它并未使繁华的市区蒙羞,看到它却使更多的人忆起战争的残酷,更

9、加珍惜今日的和平。”(王晓梦“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联想)他期望保留圆明园遗址的肃穆和好处。他的这个看法与学习习作的题旨可谓不谋而合,意思是庶几相近的,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作文是就应有新意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闲情偶寄)立意又“必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有人甚至提出“三忌”,即“忌庸、忌陋、忌袭”。这是很有见地的。试想,文章的意思平庸、浅薄,甚至因袭他人,有谁爱看?能对读者产生什么作用?因此,必须要写出自己的新的感受,新的意思,新的见解,并以此统帅全篇。所谓“立意新”又包括哪些方面的资料呢?一是题旨新。有真知的灼见,有全新的主题。一是角度新。

10、主旨并不新,但反映主题的角度是新的,同样能使人有新鲜感。一是感受新。写出了自己具体、深切的感受,能给人以启迪,也会使人感到有新意。总之,一句话:人们读后要有新的收获。当然,那些似新实旧,用“新”掩盖谬误,故作新奇实乃偏激的“立意”,是不能称做新颖的,人们也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新东西的。2立意要深。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文章,人们自然不爱读;至于那些主题虽然正确,但意思浅近、不耐录味的文章呢,人们同样也是不爱读的。这就是说,立意好意味着既“新”且“深”,要新颖,深刻。“深”,是同“浅”相对而言的。浅,表层认识,一览无余,不能给人留下自己印象;深,入木三分,铭心刻骨,令人咀嚼、回味,久久难以忘怀。立意

11、务必高远,有深度。深刻的主题又从何而来呢?高尔基说过:“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但是它蓄积在他的印象里还未构成,当它要求用形象体现时,它会在作者的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可见,主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正确的思想。当然,这不是说有了必须的生活体验,就会自然而然地构成高深的主题。高尔基在肯定“思想是在大地上创造出来的,它的基础劳动生活”的同时,还提出了“它的原则观摩、比较、研究。”世纪俄国的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个性强调“思索”的重要性;“思索、思索、再思索,否则值不得写,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写下来的东西,本身就一钱不值。”可见,

12、主题的构成还需要作者下一番思考提炼的功夫。当然,这就要求作者具备相当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一是生活经验,二是思想水平,两者务必兼有而不可或缺。我们务必凭借着独具慧眼的见识,从个人生活体验的深厚土壤里,发掘出尽可能深刻的主题,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邃的哲理性。单纯地为记事而记事,为写景而写景,为状物而状物,无非是说事好、景好、物好、如此而已,是没有多大好处的。作者务必借事言理、即景抒情、托物喻志,有所寄托,才具备写作的价值。立意的深度正在所言之“理”、所抒之“情”和所喻之“志”上鲜明地体现出来。“立意高”(或说“有深意”),“立意新”(或说“有新意”),这是两句通常用来称赞文

13、章主题思想好的评语,其实也是立意的两条基本标准。(当然,前提务必是“立意正确”。)让我们平时注意打好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生活基础,以敏锐的目光、分析的头脑,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提炼出既“新”且“高”的思想作为文章的主题吧!二、示例纯白的勿念我杨家骥一天清晨,我遛早儿回来,手拈一朵沾满露水的野花,举到妻的面前:“你看!”她瞥了一眼,微笑着说:“我当是什么稀罕物呢,这野花,在坡头的路边的草丛里有的是。”“是有的是,可你明白它的花名吗?”妻沉思了一会儿,最后摇了摇头。其实,这花我从小就熟识,每年都能在野外见到。但是,在这以前,我也跟妻一样,叫不出它的名字。老实说,在野花里,除去黄的野菊、浅紫的二月兰能对

14、上号以外,其他如红色的野百合,蓝色的勿忘我,至今我也没见过。但是名字都很熟,尤其是勿忘我,在文章里被描绘得那样秀丽,富有诗意,简直一支蓝色的梦幻曲。遗憾的是,只有它的名字储存在我的记忆里罢了。直到我读了宗璞的一篇美文,从中才得知它的芳名。记得她在文中这样描述:“草丛里有各色的野花还有一种高茎的白花,每一朵都由许多极小的花朵组成,简直看不清花瓣。”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这熟识极了的罢花形象,心想准是它:挺秀的翠茎高擎着纯白的花朵,当小风吹来时,颤巍巍的,不招蜂,不引蝶,似乎没人注意它,在草丛里闲闲地开着我把宗璞的有关原文一字不漏地背给妻听:“它的名字恰和勿忘我相反,据说是叫做不要记得我,或

15、译做勿念我罢。”“勿念我?多好的名字阿!比起勿忘我来,更别的深长的意味。”妻接过那朵纯白的勿念我,留意翼翼地捧在手里。我点了点头。是呀,“勿念我”和“勿忘我”,虽说只是一字之差的两种野花的名字,但又何尝不反映出人生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阿在生活中有些人总想留名青史,叫后人永世不忘,并为此费尽心机,可到头来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没有他的位置。相反,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伟人,不仅仅活着的时候不图名利,就边在遗嘱里他都表示让人们忘掉他,去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不但没有忘记他,而且至今他的思想和精神还在指导和鼓舞着人们如何去生活和斗争。敬爱的周总理也是,生前无私无畏,死后连把骨灰都不留,可人们以及子孙后代谁能忘记他呢?世上的事就是这么耐人寻味。哦,纯白的勿忘我,谢谢你给予我的人生启迪。评析一种野花,“在坡头路边的草丛里有的是”的野花,在有的人看来,算不得什么“稀罕物”,从中难以开掘出什么深刻的思想,没有什么写头。但是,作者却抓住了它的特色:“挺秀的翠茎高擎着纯白的花朵,当小风吹来时,颤巍巍的,不招蜂,不引蝶,似乎没人注意它,在草丛里闲闲地开着”并在它的名字“勿念我”上做文章,把它同蓝色的“勿忘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