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9春学期《刑法分论》在线作业一1 (6)

上传人:哼**** 文档编号:8953145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大19春学期《刑法分论》在线作业一1 (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大19春学期《刑法分论》在线作业一1 (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大19春学期《刑法分论》在线作业一1 (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大19春学期刑法分论在线作业一-000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某国有公司出纳甲意图非法占有本人保管的公共财物,但不使用自己手中的钥匙和所知道的密码,而是使用铁棍将自己保管的保险柜打开并取走现金3万元。之后,甲伪造作案现场,声称失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应认定为盗窃罪B.甲虽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也不属于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占有,故应认定为侵占罪C.甲将自己基于职务保管的财物据为己有,应成立贪污罪D.甲实际上是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财物的,应认定为诈骗罪正确答案

2、:C2.甲对乙使用暴力,欲将其打残。乙慌忙掏出手机准备报警,甲一把夺过手机装进裤袋并将乙打成重伤。甲在离开现场五公里后,把乙价值7000元的手机扔进水沟。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故意伤害罪、盗窃罪B.故意伤害罪、抢劫罪C.故意伤害罪、抢夺罪D.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正确答案:D3.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1万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抢劫罪(未遂)B.抢劫罪(既遂)C.绑架

3、罪D.敲诈勒索罪正确答案:B4.甲某因工头乙某拖欠自己工资,遂于某日下午2时许将乙某之子丙某(5岁)诱骗至一工地内看管,并电话通知乙某当日交款。当晚20时许,甲某在某车站取款时,被抓获归案。甲某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构成绑架罪C.构成非法拘禁罪D.构成拐骗儿童罪正确答案:C5.乙某持甲某的借条要甲某还钱,甲某不仅不还钱,反而指使丙某、丁某将乙某强行扣留在一暗室内,并对其进行殴打,直至乙某交出借条承诺永不索还,才将乙某释放。( )A.甲某构成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B.甲某构成绑架罪C.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D.甲某构成抢劫罪正确答案:D6.农村青年某甲到供销社买东西时与营业员发生争执。产生报复

4、之念,遂取出自家的农药“乐果”30毫升,返回供销社,并乘营业员不注意,将“乐果”倒入食盐池内,致250公斤食盐被污染。因及时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某甲的行为构成:( )A.投放危险物质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C.故意毁坏财物罪D.故意杀人罪(未遂)正确答案:A7.某高校的保安袁某晚上在校园内巡逻时,发现陈某较为可疑,怀疑其为小偷,便把陈某叫到值班室进行讯问。陈某否认有什么不法行为,袁某便把陈某吊起来殴打,强迫其承认盗窃。结果造成陈某残废。袁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B.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C.非法拘禁罪D.刑讯逼供罪正确答案:A8.甲某加工生产了100件计6万盒、批号为“9911

5、04”的假普利胃炎胶囊,分3次出售,得赃款11.282万元。( )A.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B.甲某构成诈骗罪C.甲某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D.甲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正确答案:D9.甲、乙、丙、丁共谋诱骗黄某参赌。四人先约黄某到酒店吃饭,甲借机将安眠药放入黄某酒中,想在打牌时趁黄某不清醒合伙赢黄某的钱。但因甲投放的药品剂量偏大,饭后刚开牌局黄某就沉沉睡去,四人趁机将黄某的钱包掏空后离去。上述四人的行为构成何罪?( )A.赌博罪B.抢劫罪C.盗窃罪D.诈骗罪正确答案:B10.某镇卫生院院长邱某在临近退休之际,利用职权大量购进国家严格控制的麻醉药品杜冷丁和盐酸二氢埃托菲,而后开假处方将药品从医院以

6、平价卖出,再以高价销售给贩毒人员,非法获利10万余元。对于邱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A.滥用职权罪B.非法提供精神药品罪C.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罪D.贩卖毒品罪正确答案:D二、 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1.关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B.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C.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实行数罪并罚D.交通肇事“逃逸

7、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只需要以交通肇事罪一罪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BD2.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私营矿主甲以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农民工从事危重矿井作业,并雇用打手对农民工进行殴打,致多人伤残。甲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应当实行并罚B.砖窑主乙长期非法雇佣多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并严重忽视生产作业安全,致使一名未成年人因堆砌的成品砖倒塌而被砸死。对乙的行为应以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从重处罚C.丙以介绍高薪工作的名义从外地将多名成年男性农民工骗至砖窑主王某的砖窑场,以每人10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从

8、事强迫劳动。由于刑法仅规定了拐卖妇女、儿童罪,所以,对于丙的行为,无法正确答案:ABC3.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成立抢劫致人死亡?( )A.甲冬日深夜抢劫王某财物,为压制王某的反抗将其刺成重伤并取财后离去。三小时后,王某被冻死B.乙抢劫妇女高某财物,路人曾某上前制止,乙用自制火药枪将曾某打死C.丙和贺某共同抢劫严某财物,严某边呼救边激烈反抗。丙拔刀刺向严某,严某躲闪,丙将同伙贺某刺死D.丁盗窃邱某家财物准备驾车离开时被邱某发现,邱某站在车前阻止丁离开,丁开车将邱某撞死后逃跑正确答案:ABCD4.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入户抢劫”:( )A.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B.为实施抢劫行

9、为而进入他人封闭的院落C.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D.入户盗窃,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正确答案:ABCD5.甲、乙二人合谋盗窃。二人商定,由甲进入丙家盗窃,乙在外望风。甲刚翻墙跳入丙家的院子,就被丙发现。在丙抓捕甲的过程中,甲为抗拒抓捕,捡起地上的石头将丙砸昏。乙听到响声后,也翻墙进入院子,对着已经倒在地上的丙说:“活该。”之后,二人一起立即逃走,丙重伤。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B.由于甲的盗窃行为未遂,没有构成盗窃罪,所以,不能转化为抢劫罪C.乙是盗窃罪的从犯D.乙的行为是盗窃罪未遂正确答案:CD三、 判断题 (

10、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林某、高某和唐某三人利用某制药厂的车间,生产了大量的假的三金片。2002年10月,三人找到某医药公司,谎称是真的三金片。某医药公司信以为真,购买了价值达10万元的假的三金片。林某、高某和唐某三人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2.甲为向乙索要高利贷,就将乙非法拘禁在某空房内,向乙的妻子索要债务,并声称如果不还钱,就将乙杀害。甲的行为成立绑架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3.李某在拐卖某妇女的过程中,又奸淫了该妇女,李某的行为成立拐卖妇女罪和强奸罪,并实行数罪并罚。 (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4.高

11、某与女青年张某相识后,两人多次发生了性关系。后来经鉴定,张某一直患有精神病,不具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但高某在这之前一直不知道。高某的行为成立强奸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5.某工厂生产了大量伪劣的皮鞋,并假冒在当地市场很有名气的某注册商标进行销售。销售金额达40万元。该工厂的行为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并实行数罪并罚。(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6.成某系境内高官,在任期间收受下级贿赂无数,宦囊颇丰。无奈上级反腐,遂将多年所积贿赂共计人民币4000万元,托香港商人丁汇往境外。丁明知是其受贿所得,仍在收受一笔好处费后为其汇往境外。丁成立洗钱罪。( )A.错误

12、B.正确正确答案:B7.张某系汽车检修厂职工,发现自己将要检修的一辆公交车为仇人江某驾驶,便在检修时破坏了刹车装置,然后交付使用。江某某驾驶该车时,因刹车失灵,导致与其他车辆相撞,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伤。由于张某不是对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具实施破坏手段,所以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8.甲在非法拘禁乙的过程中,由于捆绑乙的绳索过紧,致使乙后来窒息死亡。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杀人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9.许某将一张作废的IC卡插入银行的自动取款机试探,碰巧自动取款机显示能够取出现金,于是许某取出5000元。许某将IC卡冒充借记卡的欺骗行为在本案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因而构成诈骗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10.甲系一神汉,多次采用跳大神、念咒语的方式为群众治病,收取数万元的诊费,甲构成诈骗罪。(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