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2512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经济学论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工程经济学论文题目(中文): 浅谈关于复利如何理财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班级 2010级 专业 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 朱鑫 学 号 100155212 完 成 日 期 2013年 11 月工程经济学论文关于复利如何理财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工程技术实践活动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挑选最佳活动方案,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的学科。它是一门工程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经济是技术进步的目的,技术是达到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工程技术与经济存在相互制约和相互矛盾的一面。因此,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两者

2、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途径的科学。最早在工程领域开展经济评价工作的是美国的惠灵顿,他用资本化的成本分析方法来选择铁路的最佳长度或路线的曲率,他在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1887年)一书中,对工程经济下了第一个简明的定义:“一门少花钱多办事的艺术”。20世纪20年代,戈尔德曼在财务工程学中指出:“这是一种奇怪而遗憾的现象,在工程学书籍中,没用或很少考虑分析成本以达到真正的经济性”,也是他提出了复利计算方法。“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的威力超过原子弹”,据说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复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所谓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剩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这样,在每一个计息期,上

3、一个计息期的利息都将成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 复利计算的公式为:终值n+1 = 终值n + ( 终值n 利率)后一年的钱等于前一年的钱加上前一年的利息, 即Fn = P ( 1 + i )n,其中: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通胀率和利率密切关联,就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计算某一特定资金在不同年份的实际价值,只需将公式中的利率换成通胀率即可。由于每个后一年的本金都等于前一年的本金加利息, 所以时间越长本金越大。 即使复利的利率不变, 时间长了也可以使钱越变越多。复利的威力:162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花了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

4、下了曼哈顿岛。而到2000年1月1日,曼哈顿岛的价值已经达到了2.5万亿美元。这笔交易无疑很合算。但是,如果改变一下思路,东印度公司也许并没有占到便宜。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拿着这24美元去投资,分别按照8%的单利和复利利率去计算,结果如下:单利 24*(1+8%*374)=742(美元)复利 F=24*(1+8%)374=76(万亿美元)到2000年,这24美元复利利息将变成约76万亿美元,几乎是其2.5万亿美元价值的30倍。而按照单利计算这24美元仅仅变成了742美元。其实,在财富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数字”游戏”的重要性。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在1岁时就开始存10000元一年期定期存款

5、,并不断将这笔钱的本金和利息转存一年,到他60岁的时候,他能积累多少钱呢?我们按照目前国家规定的存款利率2.25%来计算,答案是:38001元。可见,这不起眼的一万元威力并不小,能积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这是在利率相当低的情况下获得的。假如这段期间遇到利率上升,这个数字还会更多。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滚利。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这就是复利。现代人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常常不经意之间忽略了复利的存在,这是急需改正的理财观念。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现在市场上提供给我们的带有复利性质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除了上面介绍的这种简单的定期存款本息转存方式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带有复利性质的产品供我们选择:一定时定

6、额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本金安全,通常可获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高度安全的投资产品,其投资渠道主要为国债,央行票据等高额信用等级债券,收益率通常较银行存款高一些。目前,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已向广大投资者提供可几十种货币基金产品,并且基本上都已推出定时定额申购业务,即投资者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按月、按季、按年)投入固定的资金,并选择“利滚利”再投资一次。以每月投入1000元为例,按照中国目前大约2.3%的收益率计算。10年之后,一个投资者到期可以获得大约134777.2元的资金,对于要为子女教育、退休做准备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二如果投资者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话,

7、选择定时定额投资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则可能会带来更加丰厚的回报。但是这类基金产品的本金通常是不保护的,所以不太适合储备必须资金。如果一个投资者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准备筹集资金换房换车事,这类理财产品则是优选。在金融业高度发达的美国,选择投资基金已成为大多是家庭的主流理财方式。中国基金业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有相当多的基金产品可以满足上述理财要求。利滚利不但体现在我们的投资领域,在我们的消费或者借贷领域,也可以通过利滚利的原理节约成本。比如,在我们向银行贷款时,就应该想办法为自己节约贷款利息。目前银行贷款的主要还款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叫等额本金还款法(简称“等本还款”),一种叫等额本息还

8、款法(简称“等额还款”)。两种还款方式仅一字之差,其中蕴涵的奥妙却不少。选择不同的还款方式,所偿还的银行贷款利息差别相当大。造成该差别的原因正是因为“利滚利”的缘故。下面,我们就来说明两种还款方式存在的差异。 等额本金还款法,顾名思义就是每月偿还的本金相同,利息不同。一个借款人向银行申请30万元住房按揭贷款,期限为20年,贷款利率为6.12%,采用“等本还款”法,每月应偿还的本金为300000/20*12=1250元。由于第一个月未偿还的本金最多,所以利息最高达1530元。随着还款月数的增加,利息将会越还越少,到最后一个月仅需偿还6.38元的利息。采用等本还款法20年一共需要负担的利息为184

9、365.6元。同样的条件下,如果选择等额本息还款法,利息负担则会大大增加。上例中,该借款人每月需要偿还的银行本息为2170.33元,20年累计负担的利息高达220879.20元。我们用图表予以直观说明。借款金额(单位:元)借款期限(单位:年)还款方式累计偿还利息金额(单位:元)30000020等本还款184365.6030000020等额还款220879.20通过上述计算,我们了解到选择不同的还款方式为自己带来的财务负担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因为采用“等本还款”法后贷款本金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所以偿还的利息讲越来越少。虽然采用“等本还款”法可以在一定程度节约贷款利

10、息,但由于前期贷款负担较重,对一些处于创业阶段的年轻人来讲未必适用。还款期限的选择及提前还款:贷款期限是越长越好,还是短期的好?这主要取决于经济能力及其投资偏好。一般来说,还款期限越长,则每月还款额越低,负担就相对轻一些;反之,还款期限越短,则每月还款额越高,负担就相对重一些。可见,延长还款期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每月还款额,但是否期限越长越好呢?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以借款一万元为例,采用银行按揭贷款,月利率为 4.425,如果两年还清,每月还款 440.10 元,如果三年还清,每月只需还款 301.10 元,每月还款减少 139 元,负担减轻 31.6%左右。而比较还款期为十九年和二十年,还

11、款期 19 年时每月还款 71.24 元,还款期 20 年时每月还款 69.24 元,同样是延长一年,每月负担只减少 2 元,约为 2.8%。可见期限过长不能使每月还款额大幅度减少,而白白增添了利息负担。显然,并不是选择抵押贷款的期限越长越好,问题出在期限越长的抵押贷款所支付的利息占贷款总额的比例较高,而且随着收入增长,过长的期限会造成过小的每月付款额,从而带来不必要的利息支出。举例来说,一个年利率 10%,即月利率 8.33,10 万元的 30 年贷款,每个月利息费用 878元,全部利息费用是 21.6万元,是本金的两倍多,同样 10 万元的 15 年贷款,每月利息费用 1075 元,虽然比

12、 30 年的多了 197 元,但全部利息支出只有 9.35 万元,比 30 年少了 12.2 万元,还只花了一半的时间就还清了贷款。因此应根据自己经济收入状况及未来预算,确定一个合理的抵押贷款期限,一般应选择 10 到 15 年贷款期限为适当。在香港 1990 年的一次房地产调查表明,年龄在 40 岁以下的首次购房抵押期为 14.2 年,40 岁以上的则为 11.7 到 13.3 年。当然,预期的每月收入水平是决定还款安排的客观制约因素,根据发达国家住房贷款的经验,月均还款额占月收入水平的 15-50%比较合适,超过 50%后,借款人的日常生活及消费水平将受到不利的影响。在生活中,关于利滚利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个能赚钱的人未必能成为有钱人,而一个擅于理财的人却往往能成为有钱人。从你认识到“利滚利”的那一天起,妥善安排资金,想方设法让钱滚钱。必定会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