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完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2510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田园诗(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山水田园诗(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山水田园诗(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山水田园诗(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山水田园诗(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水田园诗(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田园诗(完整)(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山水水总关情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概念解说,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写景抒情诗: 特点:“一切景语

2、皆情语”,因此我们要把握住情景交融的意境,揣摩分析诗人寄何情于山水景物。,备考要点: 1、理解诗中写了什么景(意象); 2、理解诗歌用了什么方法写景; 3、分析表达的感情要结合直抒胸臆的词、句,这几乎是每一道题都要考的。,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 什么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析。,炼字题(表达效果)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

3、”一句。,赏析句子 雨势一下子就停住了,远处的青山经过雨水的洗拭,尽显朗润、秀绿之色。(句意)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写出了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分析),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写法(谋篇布局) 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清明 黄庭坚

4、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这首诗首联抒情有什么特点?,鉴赏手法(抒情的特点、诗句手法) “桃李笑”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盛开,与下句的野田荒芜形成对比,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想内容、情感态度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赏析,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

5、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 。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天街小雨润如

6、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内容理解 早春 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 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山水田园诗,鉴赏: 1、意象-意境-情感 2、注意作品中的表达感情的关键词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试题特点 1、鉴赏手法 2、情感态度,思想情感,山水田园诗主题归纳,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二: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 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三:

7、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 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四: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五: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 意的寄托,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情感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一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

8、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情感二、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二、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9、。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是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这首诗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鸣叫、蚕儿休眠、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10、“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情感三: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 1常出现的景物有: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2常出现的人物有: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

11、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接舆,是春秋末年的楚国隐士,孔子到楚国时,他高唱“凤兮”之歌讽刺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五柳,指晋代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曾在屋旁种五棵柳树,作五柳先生传,自称“五柳先生”。,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诗人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三、阅读

12、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诗人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首联、颔联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爽的秋天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 颈联尾联通过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潇洒疏放。“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风度。,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13、。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案示例: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情感四: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情感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 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或揭露

14、封建剥削。 亦有表示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或禅意的寄托。,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结合全诗谈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统领全篇。中 间四句写美好夏景让人陶醉,家中的恬静使诗人惬心快意。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隐含着不少悲苦之情。,野望(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注东皋(go)

15、:诗人隐居的地方。 徙倚:徘徊义。 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禅理:安静的打坐,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就可以克服内心的邪念妄想。,表示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或禅意的寄托。,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归隐

16、田园,钟情山水; 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归纳此类诗歌常见的写景技巧,1)听觉角度: 动静结合 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以动衬静 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王维) 2)视觉角度: 绘形、绘声、绘色 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色彩映衬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 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4)运用炼字技巧: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 工笔 例如绝句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