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锌酶——碳酸酐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2502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49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锌酶——碳酸酐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含锌酶——碳酸酐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含锌酶——碳酸酐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含锌酶——碳酸酐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含锌酶——碳酸酐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锌酶——碳酸酐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锌酶——碳酸酐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EC 4.2.1.1。 一种锌酶,催化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可逆反应,碳酸酐酶 carbonic anhydrase,1940年发现的第一个锌酶,也是最重要的锌酶。现已报道有80多种锌酶,居各类金属的首位。 广泛存在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可逆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 碳酸酐酶是红细胞的主要蛋白质成分之一,在红细胞中的地位仅次于血红蛋白。 催化CO2 + H2O HCO3- + H+反应,酶加速二氧化碳水合的因子在107左右。,碳酸酐酶的分布,碳酸酐酶广泛分布在动物的上皮细胞、胃黏膜、胰腺、红细胞和中枢神经等组织中,在植物、微生物体内也存在,是最早发现的锌酶。碳酸酐酶在红细胞中的含量仅

2、次于血红蛋白。在哺乳动物的碳酸酐酶中,以人碳酸酐酶II、III和牛碳酸酐酶II研究较多。,碳酸酐酶对于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极为重要。在人与动物体内,由碳酸酐酶催化CO2和H2O合成HCO3-,当HCO3-随血液循环到肺泡后,又由碳酸酐酶催化使它解离为CO2排出体外。 CO2 + H2O = HCO3- + H+ 碳酸酐酶是已知金属酶中催化转换数最高的酶之一,它可以在2 ms内使95%的CO2转换为HCO3- 。,碳酸酐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人和动物碳酸酐酶相对分子量是30000,单一肽链组成,含一个Zn2+离子,酶蛋白含约260个氨基酸残基。 椭圆球形,肽链组氨酸3个咪唑氮原子配位,第四个可能为

3、水或羟基占据。为畸变四面体。 Zn2+在碳酸酐酶中是活性中心。,碳酸酐酶的结构,碳酸酐酶的分子质量约为30 kDa,由单一肽链组成,包含约260个氨基酸残基,每个酶分子含一个Zn(II)离子。人碳酸酐酶呈椭球形,分子中部有一个袋形空腔,深约1.5 nm,腔口宽约2.0 nm,Zn2+就结合在这个空腔底部。 椭圆球形,肽链组氨酸3个咪唑氮原子配位,第四个可能为水或羟基占据。为畸变四面体。 Zn2+在碳酸酐酶中是活性中心。,椭圆球形,肽链组氨酸(94、96和119)3个咪唑氮原子配位,第四个可能为水或羟基占据。为畸变四面体。,碳酸酐酶晶体结构,整个蛋白链折合成椭球状,其二级结构中主要为折叠片,但也

4、有部分的螺旋。,在碳酸酐酶的活性中心,Zn(II)由三个组氨酸残基的咪唑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或氢氧根离子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四面体结构。在配位原子附近的一个苏氨酸和一个谷氨酸组成一个氢键网络稳定His3ZnOH结构,由两个缬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构成一个疏水口袋,其功能被认为是将CO2固定在该疏水空腔内,使His3ZnOH对CO2直接进行亲核进攻。,亮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碳酸酐酶催化机理,碳酸酐酶的水解作用过程(CO2的水合) CO2+H2O HCO3- + H+,碳酸酐酶的抑制,碳酸酐酶中配位水分子的pKa值大约为6.8,对催化功能至关重要,如果将水分子从第四配位点取代,碳酸酐酶的催化活性会受到抑制。常见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包括卤素离子、羧酸根、酚、醇、咪唑、羧酸酰胺、硫酰胺、硫氰酸根等,这些分子或离子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的催化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