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952415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艺教育科技 1 / 32016 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50 分)1. 弗罗托拉2. 劳达赞歌3. 法国尚松4. 名歌手5. 维奥尔琴6. 琉特琴7. 利切卡尔和幻想曲8. 坎佐纳9. 拉絮斯10. 加布里埃利二、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 论述意大利的牧歌及其特征。2. 意大利的牧歌发展过程。附:2016 年音乐类研究生考试西方音乐史模拟试卷(六)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50 分)1.弗罗托拉15 世纪末在意大利北部的曼图亚、费拉拉等宫廷,一些意大利作曲家发展了

2、一种世俗的音乐体裁。它的歌词多是爱情和讽刺的内容,是分节歌曲,按音节谱曲,有明显的节奏和简单的和声,主调的织体,四个声部中高声部通常由人声演唱,其他声部由乐器演奏。2. 劳达赞歌是一种通俗的非教仪的奉献歌曲,歌词多是意大利文,也有拉丁文,四个声部,统一的七艺教育科技 2 / 3节奏,主调音乐风格,采用无伴奏合唱或高声部人声演唱。3. 法国尚松尚松在法语中即“歌曲”的意思。在西方音乐史上是 14 世纪至 16 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直到 16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才得到改变,法国作曲家发展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从词到曲都是典型的法国风格的尚松。代表人物是:雅内坎。代表作:尚松

3、亲切的吻应保存在哪里 。4. 名歌手名歌手是恋诗歌手的继承者,音乐活动始于 14 世纪德国,16 世纪获得蓬勃发展,至 17世纪迅速衰落。名歌手有严格的规矩,行会的成员也按同样严格的要求划分不同等级。5. 维奥尔琴维奥尔琴又叫做柔音提琴,接近近代的提琴,它的琴颈上有品,有 6 根弦,音色纤细柔和,而且从小到大形成了维奥尔琴家族。6. 琉特琴在欧洲具有 500 多年历史,16 世纪进入它的“黄金时期” 。它的琴身呈半梨形,琴颈上有品,一根单弦五根双弦。16 世纪琉特琴的演奏手法已相当丰富,它被用于声乐伴奏、独奏或重奏,采用符号谱。7. 利切卡尔和幻想曲在 16 世纪初出现的不依赖于声乐形式和舞蹈

4、节奏的独立器乐体裁,它们一般是由琉特琴或键盘乐器独奏的,半即兴性的乐曲。8. 坎佐纳是比利切卡尔和幻想曲稍晚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器乐体裁。是为键盘乐器或琉特琴创作的,它的产生明显地受到法国尚松的影响。9. 拉絮斯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代法-佛兰德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他与帕莱斯特里那是同一时期的两位重要作曲家。代表作是著名的歌曲回声 。10. 加布里埃利16 世纪意大利音乐家。第一个在总谱上标注乐器的人,最早整合人声和器乐的作曲家。代表作:经文歌在教堂里七艺教育科技 3 / 3二、 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1. 论述意大利的牧歌及其特征。意大利 16 世纪的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重要的

5、世俗音乐体裁,它是以较高水准的诗歌为词谱写的复调歌曲。意大利 16 世纪的牧歌与 14 世纪的牧歌虽然名称相同,但在音乐体裁风格上它们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16 世纪的牧歌特点:a.是一种通谱体歌曲,歌词多为单段,韵律自由;b.牧歌的歌词多为著名诗人的诗作,一般有较高的文学水准;c.牧歌的音乐注重对歌词的细致表达,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不拘一格;d.音乐的织体和手法随着牧歌的发展越来越丰富,既有简洁的主调风格,又有模仿的复调织体,有音节式的宣叙性音调,也有装饰性的音调;e.牧歌的创作目的和演出场合不尽相同,有的牧歌是为宴会、婚礼和节日的演出创作的,有的是为戏剧演出或某种娱乐而创作的;f.作为一种高雅

6、的室内乐声乐曲,牧歌有的以无伴奏重唱的形式演唱,一位歌唱者演唱一个声部,有的加入乐器伴奏,乐器或重叠或代替声乐的声部。2. 意大利的牧歌发展过程。牧歌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牧歌(1520-1550) ,为四个声部,基本是主调风格,但已经开始融入少量的模仿等复调手法。代表人物:维拉尔特。中期的牧歌(1550-1580) ,中心是威尼斯。音乐以五声部居多也有四或六个声部。主要作曲家有加布里埃利,罗勒。罗勒是中期牧歌最重要的作曲家,他既采用主调的风格,又大量运用复调的手法,还探索大胆的和声。晚期的牧歌(1580-1620)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的晚期牧歌的发展中心转入罗马等地,已经发展为一种高度精致的音乐作品,半音化的和声、绘词法被大量采用,一些作曲家还使用了单声部加伴奏的风格,以取代牧歌传统的多声部织体,歌词与音乐的戏剧性效果得到普遍的重视。主要作曲家有马伦奇奥、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杰苏阿尔多代表作:牧歌我将悲惨地在痛苦中死去 。 (复调体裁,主调织体过渡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