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322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827054(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阳市第36中学2017-2018学年上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

2、、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

3、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

4、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是一项是( )(3分)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

5、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C“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D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

6、,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的典型音调。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B钟嵘评

7、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C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郑覃,郑州荥泽人,故相珣瑜之子,以父荫补弘文校书郎,擢累谏议大夫。穆宗立,不恤国事,数荒昵。吐蕃方强。覃与崔郾等廷对曰:“陛下新即位,宜侧身勤政,而内耽宴嬉,外盘游畋。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

8、,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臣等忝备谏官,不胜忧惕,伏愿稍减游纵,留心政道。伏闻陛下晨夜昵狎倡优,近习之徒,赏赐太厚。愿节用之,以所馀备边,毋令有司重取百姓,天下之幸也。”帝不怿,顾宰相萧俛曰:“是皆何人?”俛曰:“谏官也。”帝意解,乃曰:“朕之阙,下能尽规,忠也。”因诏覃曰:“阁中殊不款款,后有为我言者,当见卿延英。”时阁中奏久废,至是,士相庆。宝历初,擢京兆尹。文宗召为翰林侍讲学士,进工部侍郎。覃于经术该深,谆笃守正,帝尤重之。覃从容奏曰:“经籍讹谬,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准后汉故事,勒石于太学,永代作则,以正其阙。”从之。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病进士浮

9、夸,建废其科,曰:“南北朝所以不治,文采胜质厚也。士惟用才,何必文辞。”又言:“文人多佻薄。”帝曰:“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覃曰:“亦不可过有崇树。”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覃之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再三为天子言,故终为相。然疾恶多所不容,世以为太过,惮之。以病乞去位,有诏解太子太师,许五日一入中书商量政事。俄罢为尚书左仆射。武宗初,李德裕复用,欲援覃共政,固辞,乃授司空,致仕,卒。(选自旧唐书郑覃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

10、/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B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C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D覃清正退约/与人未尝串狎位/相国所居/第不加饰/内无妾媵/女孙适崔皋/官裁九品/卫佐帝重/其不昏权家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B“忝”,常见敬辞,表示“做什么事于您有愧”,成语“忝列门墙”即指“教授我这样的学生

11、于您有愧”。C“博士”,古代学官名。唐代有太学博士、太医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D“罢”,中国古代官制任免的词汇,意为“免去官职”;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还有“黜”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覃身为谏官,直言进谏。穆宗即位之始,正是吐蕃强盛时期,郑覃与崔郾等人劝说穆宗不可沉湎享乐,而应警惕边患,加强军备。B郑覃擅长经学,笃守正道。郑覃建议皇帝召集学问精深之士校正六经,并将经文刻写在太学的石头上,作为永远的准则。C郑覃虽精经义,不喜文辞。他认为进士虚浮,建议取消进士科,并以南北朝尚文辞而误政的历史举例劝谏皇帝,但皇帝没有同意。D郑覃晚有恶疾,受到优待。他晚

12、年疾病缠身,世人认为他操劳过度。他因有病请求免官,皇帝允许他五天到中书省一次商量政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吐蕃在边,狙候中国,假令缓急,臣下乃不知陛下所在,不败事乎?(5分)(2)纯薄似赋性之异,奚特进士?且设是科二百年,渠可易?(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送王昌龄之岭南孟浩然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注】王昌龄与孟浩然交游多年,二人数年同用一个笔砚,友情深厚。王昌龄被贬岭南路经襄阳时,看望了病中的孟浩然,孟浩然作了此诗。羊公:西晋名

13、将羊祜。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缟纻(zh):白色生絹及细麻所制的衣服。槎头:也曰查头鳊,一种味道鲜美的鱼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一、二句从洞庭湖、山上的枫叶写起,枫叶如丹先报寒秋,给人以萧瑟之感。B.诗中“无缟纻”和“有槎头”表明了诗人对远道而来的友人热忱地欢迎之情。C.“更贻魑魅忧”写出了诗人虽身染重病,却对远去岭南的友人充满了担忧之情。D.“数年同笔砚”一句回忆起自己与朋友过去的生活,写出了二人情同手足的情感。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与一般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不同,本诗低沉中有豁达,结尾时昂扬向

14、上。9.“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2、 蜀道难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3、 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渐渐消散的炊烟晓晓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慢慢地,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老木挤巴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坳里望。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

15、大石头上,往山坳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人手一个是棍打不动的。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