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745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17—18学年高一4月份段考语文试题(无答案)$873217(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南宁市第8中学段考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第卷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

2、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

3、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丝绸之路密切了

4、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城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

5、国。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有的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

6、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洛阳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D.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古代丝绸之路大体上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海上道四条,汉族及北方、西北的游牧民族都是其重要的开拓者。B“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丝路之所以又称“吐谷浑道”“吐蕃道”和“回纥道”,是因为它们曾分别被吐谷浑、吐蕃和回纥控制过。C.古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

7、繁荣,不能否定我国古代北方和两北游牧民族所做出的贡献,更不能忽视中原王朝的长期经营和有效治理。D.丝绸之路联结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内地汉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这个多元统一体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B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C. 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

8、中原的。D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二)课内文段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来了。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贾母道:“正好,我

9、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

10、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

11、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

12、出两个来给你这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4.选出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和对贾母的第一次语言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A.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不满,贾母此语是为了缓和这种气氛。B.黛玉对贾府的规矩产生怀疑,贾母此语则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C.黛玉推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贾母此语充满了对熙凤的喜爱。D.黛玉意识到贾母对熙凤的喜爱,贾母此语则是掩盖这种喜爱之情。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况且这

13、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B.选文 “正是呢!我一见了,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一句中“竟”字具有加强自责语气,讨好贾母的表达效果。C.选文中主要是从林黛玉的角度来叙述的,有利于刻画林黛玉细腻敏感的心理,从林黛玉的角度展示贾府的人物关系。D.选文是红楼梦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作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刻画贾府中的主要人物。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王熙凤进行了精彩的刻画描写?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 (三)课外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14、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裱画徐马犇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

15、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