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266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7297(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 语 文第卷 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郑珍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郑珍的诗歌题材是多方面的,如写母爱,亲情等方面,真切动人;揭露官府的腐败,义愤填膺;关心人民的疾苦,书写乡人及诗人自己的流离生活,哀伤悲戚。另外,还有一部分就是登高抒怀,写景状物、金石考订、书画题识等。在诗人自己的诗论潜在的引导下,再加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现状,在社会题材上鲜明地呈现出现实主义诗风的特点来。总之,郑珍诗歌现实主义诗风的形成是诗人对诗论的主张和其生活的时代历史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在题材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

2、怜民斥官方面。郑珍是一个传统意识浓厚的儒者,他的理想国度是一幅极其质朴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农勤女耕织,商贩不愿鬻。僻社萃廉秀,星居满果行。书无邓思贤,藏备四库录”(哀里)。可是在黑暗的现实之中,诗人是“书生手无斩马剑”,只能无奈地哀叹“人事何悠悠,天道何茫茫。”(留别鄂生八首),“可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更惨不忍睹者是“处处人相食,朝朝耳骇闻”(饿四首)。政府却是“抱痈不忍割,全外而溃里。我观麒楦场,无一可足恃,百针事履底,落地即污滓”(宿普定却寄雪楼舅新平四首)。官僚政治腐败,贪污渎职成风,加之课税繁重,农民起义和匪患不断,再加之自然灾害频繁,整个社会是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诗人忧世之心

3、,使之关心民瘼,对政府腐败官员以无情的斥责。对政府腐败的无情的揭示,和对生民的忧怜成为了诗人现实主义诗风主要的表现之一。诗人对生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对移民,农民,工人等上。被诗人直斥的官吏则有大有小,贪、狠、恶、无情、麻木不仁等是他们的共有的特点。在前代诗人诗歌中难以找到类似社会现实的题材,诗人独到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些鲜为知识分子所知的事实。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还体现在其对历史事件的展示上。关于郑珍记录史实的诗有很多,尤其是在其晚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政局动荡不安之时,诗人的诗反映时事内容的相当多。他的这些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其艺术手法上直逼杜甫“三吏三别”风格,更甚者大有超越之势。杜甫有“

4、暮投石豪村,有吏夜捉人”,“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郑珍有“南乡之民哭诉天,提督但闻得七千”,“寥寥子午山,谁听秋坟哭。”刘大杰编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他有许多诗反对西南苗民起义,但同时也有不少关怀人民疾苦,揭露清朝官兵罪行的作品,他又善于写景,在这方面,也有些好作品”。这些作品中事、情、景相互融合成一体,郑珍不逃避现实,直面现实,敢于面对王政之得失,人情之哀乐,真正做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读郑珍的诗,感到他在“健笔走霹雳”,“合力兴愤叹”(梅尧臣语),是合符孔子“兴、观、群、怨”的诗观的。黄万机认为郑珍的诗歌“对清代道咸之际的历史大变乱,作了颇为广泛而深刻的反映,称之为诗史

5、是当之无愧的”。所以说现实主义诗风是郑珍诗歌的一大特色,并不是如一些学者说的那样:郑珍不关心世事。(节选自兰汀论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珍的诗歌题材是多方面的,有写母爱,亲情;有揭露官府的腐败;有书写乡人及诗人自己的流离生活还有登高抒怀,写景状物、金石考订、书画题识等等,呈现出现实主义诗风的特点来。B郑珍作为传统意识浓厚的儒者,他的理想国度是一幅极其质朴的画卷,但现实中官僚政治腐败,自然灾害频繁,整个社会是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所以崇尚现实主义的郑珍不可避免的在作品中抒发了怜民斥官的思想。C对生民的忧怜是诗人现实主义诗风主要的表现之一,而诗人

6、对生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对移民,农民,工人等上。D郑珍记录史实的诗有很多,尤其是在其晚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政局动荡不安,其对历史事件的展示体现了郑珍的现实主义诗风。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郑珍在哀里中写下“农勤女耕织,商贩不愿鬻。僻社萃廉秀,星居满果行。书无邓思贤,藏备四库录”的诗句,这是他理想国度里一幅极其质朴的画卷。B.郑珍在宿普定却寄雪楼舅新平四首中批判政府“抱痈不忍割,全外而溃里。我观麒楦场,无一可足恃,百针事履底,落地即污滓”。C郑珍与杜甫艺术手法有类似之处。杜甫有“暮投石豪村,有吏夜捉人”,“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郑珍有“南乡之民哭诉天,提督

7、但闻得七千”,“寥寥子午山,谁听秋坟哭。”D梅尧臣读郑珍的诗,感慨他在“健笔走霹雳”“合力兴愤叹”,认为这是合符孔子“兴、观、群、怨”的诗观的。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郑珍的一些诗在艺术手法上直逼杜甫“三吏三别”风格,更甚者大有超越之势,可以说他就是清代的“诗圣”。B郑珍以独到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鲜为知识分子所知的事实,直斥官吏的贪、狠、恶、无情和麻木不仁,这在前代诗人诗歌中找不到类似郑珍那样的社会现实题材。C郑珍真正做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为他不逃避现实,直面现实,敢于面对王政之得失,人情之哀乐,一些作品中事、情、景相互融合成一体。D郑珍

8、的诗歌被公认为对清代道咸之际的历史大变乱作了颇为广泛而深刻的反映,所以称其诗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水 葬蹇先艾“老子算是背了时!偷没有偷倒,偏偏被你们扭住啦!真把老子气死!” 这是一种嘶哑粗躁的嗓音,在沉闷的空气之中震荡,从骆毛的喉头里迸出来的。看他的年纪约有三十岁的光景,他的两手背剪着,脚下蹬的是一双烂草鞋,涂满了涵泥。旁边有四五个浓眉粗眼的大汉,面部飞舞着得意的颜色,紧紧的寸步不离的将他把持住,匆匆的沿着松林走。仿佛稍一不留心,就要被他逃逸了去似的。这一行人是在奔小沙河。 他们送着骆毛去水葬,因为他在村中不守本分做了贼

9、。文明的桐村向来就没有什么村长等等名目,犯罪的人用不着裁判,私下都可以处置。而这种对于小偷处以“水葬”的死刑,在村中差不多是“古已有之”了的。 “送行”的行列并不如此的简单:前后左右还络绎的拖着一大群男女,各式各样的人们都有,红红绿绿的服色,高高低低的身材,老老少少的形态这些也不尽都是村中的闲人,不过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看热闹而来的罢了。忽然一片更大的嘈杂的声浪从人海中涌起来,这声音的粗细缓急是完全不一致的:“呀!你们快看快看,那强盗又开口了!” 骆毛(便是他们呼喊为强盗的)的语声这时嘶哑的程度减轻而蓦地高朗了许多,颤颤的像破锣般的在响成一片:“嘿!瞧你们祖宗的热闹!老子把你们的婆娘偷走了吗?

10、叫老子吃水?你们也有吃火的一天!烧死你们这一群狗东西!” 看看已经快离开了这个村落。后方的人群“跑百码”般的跑起来,一路还扭嘴使眼嘻嘻的嘲笑。骆毛大概耳鸣得轻了一点,仿佛听见一长串刺耳的笑声,他更是一肚子的不高兴,用力的将头扭回来,伸长着脖子狂叫道: “跟着你们的祖先走哪儿去?你们难道也不要命吗?老子背时的日子,你们得色啦!叫你们这一群龟儿子也都不得好死,看你们还笑不笑!” 这时离开村庄已有半里的光景。路是崎岖不平的山路,有时也经过田塍或者浅浅的山丘。大家弯弯曲曲的走,似乎有点疲乏,在一座坟台之下略略休息,骆毛傍着那一块字迹模糊的残碑坐下了。 “老子今年三十一!”他换了一口气,提高嗓音的又开始

11、说,“再过几十年,又不是一条好汉吗?” “干老爷子!你老人家死咧的话,我儿子过年过节总帮你老人家多烧几包袱纸。你就放心去吧,干奶奶哎呀!啥子干奶奶,简直就是我那嫡亲奶奶呀我养她老人家一辈子还不行吗?” 小耗子王七走过坟前,用手搓着眼睛,把眼睛圈都搓得快红了,向骆毛请了一个大安,亲热的说了上面的那一大段话。小耗子在今年跟骆毛交过手,败仗下来了,就拜了老骆做干爹,是个著名的小滑头儿! “七老弟,你就再不要干老爷子湿老爷子的啦!”老骆冷笑了一声说,“好汉作事好汉当,也用不上牵累旁人!我的妈呢?” 老骆心里忽然难过了起来,他也不再说下去,站起身来就往前走。人群又被他拖着像一根长绳,回环在山道上了。 登

12、程以后的途中,老骆几乎绝无声音,除了习惯成自然的几声哼哼之外,不啻顿然变成哑巴。只是缓缓地走,含着一脸的苦笑,刚才王七那几句话引起他无限的感触:他心里暗暗悲酸着,想到他的母亲,便觉心里发软,那热狂的不怕死的心顿时也就冷了一半。他的坚强的意志渐渐软化下来。 因为他精神上的毁伤,使他口都不愿意再开了。他心里完全是犹豫和踌躇了“我死后,我的妈怎么办呢?我的妈啊,你在哪儿?你可晓得你的儿子死在眼前了吗?你如果在家紧等我不回来,你不知道焦心成哪个样子!唉!唉” 老骆虽然是个粗人,可是想到死后老母无人养活,他也觉到死的可怕。直至他们捉住他的两臂,要往水下投他的时候,他狠心把眼一闭,他老母的慈容犹仿佛在目前

13、一样。 天依旧恢复了沉寥的铅色,桐村里显得意外的冷冷落落。那黄金色的稻田被风吹着,起了轻掀的很自然的波动。真是无边的静谧,约略可以听见鹁鸪的低唱,从掩映着关帝庙那一派清幽的竹林中传来。远的山峰削壁的峙立着,遥遥与天海相接。閤村都暂时掩没在清凄与寥寞的空气之中了。 村后远远的有一间草房,圮毁的伫立坡上,在风声中预备着坍塌。木栅拉开后,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出来。她的眼睛几乎要合成一条缝了,口里微微喘气,一手牢牢的把住门边,摩娑着老眼目不转睛的凝望,好似在期待着什么。 她稳定的倚傍着门柱,连动也不动一下,嘴唇却不住的轻颤。最后,她将拐杖靠在一边,索性在门限上坐下来了,深深的蹙着额发愁道: “毛儿为什

14、么出去一天一夜还不回来?”作者介绍:蹇先艾(1906-1994),现代作家,遵义老城人。幼年在遵义读私塾,出生清末名门,自曾祖父始,累代皆有功名。短篇小说集有朝雾、一位英雄、酒家等,散文集有城下集、离散集、乡谈集等,作品约350万字,新诗近70首。本文摘编自其代表作水葬,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写的是一个青年因为偷窃行为被村人处以极刑(水葬)的故事,犯错就要付出代价,这样的处置是天经地义的。B该篇小说采取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将故事展现得形象、凄凉而又发人深省。C小说结构严谨,动人心魄,处处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带给读者

15、的不仅仅是凄凉之感,还有对群众的愤怒和对受害者家属的深切同情,让人为之心动。D该篇小说充满了乡土气息,在作者眼中黔北的风土人情并不是透露着史前原生状态的天成的气息,而处处透露着作者对于自己的故土和乡民的悲悯之情。5.小说中的骆毛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6.小说标题为“水葬”,全文都在根据这一事件来行文,却以“母亲的等候”作结尾,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